副刊

杯不醉人人自醉
茶杯文化大观

宋代建窑兔毫盏 宋徽宗赵佶曾谓:“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意即建盏中以兔毫放射状釉色者为上佳之选,天子一言成就了宋代建窑兔毫盏成为千百年来的“天下第一盏”地位。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杯便成为了生活上的终身良伴。在中华文明史的演进中,杯的概念,从最早的先民时代以务实为唯一目的,发展到后来的杯文化审美观,可谓千变万化、一路精彩。 

作为饮用器,杯子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石峡文化、县石山文化以及商至汉代的遗址出土文物中,器型丰富、造型多变。 



南朝以后,杯的用途既可饮酒又可吃茶。至唐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百姓人家,无不嗜茶,茶杯自此独立,并由此展开了往后两千余年的美妙发展之旅。 

唐宋元以来,专用事茶的杯子被称为“茶盏”,到了明代统称“茶钟”,直至清朝更名为“茶杯”,并一直沿用至今。 

探讨史上的杯盏文化,不得不提杯盏历史的3个高峰——宋代的“建盏”(兔毫盏、曜变油滴盏、鹧鸪斑盏)、明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清代的“康熙斗彩十二花神杯”。 

宋代建盏: 

建盏,因烧制窑口位于宋代建州府建安县,即后来之建阳市,如今的南平市,水吉镇而得名。建盏属于黑釉系,创烧于晚唐,兴于南北两宋,元代之后熄火600余年。 



3种窑变釉色

宋代年间,人们喝的是压制成饼的研膏茶,配合建盏12公分口径的造型以及束腰斗笠器型的黑釉厚胎保温质地,正好适合宋代的斗茶文化与点茶文化之用。建盏低调而变幻莫测的窑变釉色大致可分为兔毫、曜变、鹧鸪3种纹饰,完全符合宋人的审美观点,并且更获得宋徽宗以及文武百官的独钟,上行下效,将建盏推向了历史上饮茶用器的顶峰。 

宋代由于饮茶进入精致文化,建盏让知识分子与饮茶维系着巧妙的密切关系——当时的文人饮用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膏饼,先是把膏饼碾成细末置入建盏,再澈以沸水,水面随即浮现白色茶沫;宋人“斗茶”,便是以这层白色茶沫为输赢,白色为上,青白、灰白、黄白等次之,茶白表示茶质鲜嫩,他色均火候不足或已超过。因此每回斗茶所泛起的茶沫颜色,必须仔细拨分,才能区别鲜白与翠绿成分而评定优劣,又以茶痕持久者胜,这样的文人游戏十分有趣。 

斗茶品评标准

近代考古出土发现,建盏口沿下2公分左右处均有一条注茶汤的标准线,汤沸与该线平时,恰好是斗茶要求茶汤注满盏内的十分之六。斗茶时一旦注灌,茶汤泡沫随即泛起而超过标准线,待片刻茶汤泡沫一退,茶汤沫痕自然遗留显露在标准线上,这就是斗茶品评标准之一。由于茶色尚白,所以宋人独爱黑釉建盏,因为茶白盏黑,格外分明。 

宋人的饮茶习惯也影响着周边国家。其时来宋求法的日本僧侣,自浙江安徽一带的天目山丛林道场学法归日时亦携带建盏无数以为茶道之用,东瀛人对此趋之若鹜,并效仿建盏在日本大兴窑口,大量烧制,并取名“天目”茶碗,而自中国携返的建盏则称为“唐物天目”;此后建盏名震中外,不但对日本茶文化的饮用器发展史起了绝对影响的作用,更成为了人类饮器文化中最宝贵的其中一大遗产。 

世所珍罕的建盏以窑变油滴盏“曜变天目”为最。世上仅存的3件宋代国宝建盏“曜变天目”乃建盏烧制与窑变的极致,如今均已分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美术馆、大坂藤田美术馆以及京都大德寺龙光院。 

明代成化御窑斗彩鸡缸杯 成化鸡缸杯因为两年前的一场拍卖隆重登场,并以2.81亿港币完美落锤成为史上最贵之杯而震撼全球。尽管如此,事实上其作为斗彩工艺的历史开端,其艺术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价值。

明代成化鸡缸杯: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一只明代成化年御制的斗彩鸡缸杯,被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以港币2.81亿元拍下,成为史上最贵的一只杯。撇开市场价值,成化鸡缸杯本身的艺术价值值得探讨。

成港鸡缸杯乃明代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所御用,景德镇窑御制烧造于公元1465年至1487年间,成品后完美佳器进贡帝皇,次品全毁,已知存世鸡缸杯共19件,其中3件为不同区域之私人所收藏,其余16件均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6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各有收藏成化鸡缸杯。 

特殊技法绘出轮廓

成化鸡缸杯以其斗彩工艺掠夺世人目光。斗彩,是瓷器上釉烧彩的一种特殊技法,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于景德镇御窑的雪白瓷器胎体上,先用青花绘出轮廓线条,施透明釉用高温烧出初胚,然后再以釉色鲜艳的红、黄、紫、绿等色填于釉上,入窑进行低温的二度烧成,让釉下的青花色,以及釉上的彩色融合在一起,于是奼紫嫣红,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或“逗彩”。 

到了清代,尤其是雍正时期的斗彩杯上的釉上彩更为丰富多变,然而成化斗彩鸡缸杯却因历史的因缘际会,而始终保持着其神圣的至尊地位。 

清代康熙御窑斗彩十二花神杯 十二花神杯乃史上首次将中华文化的最高修养–诗书画印同绘于同一瓷杯器皿上,并以一月一花配上一首唐诗作为主题,贯穿一年十二个月,气势如虹,甚得康熙大帝的欢心,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

清代康熙十二花神杯:

 

康熙御制的十二花神杯可以说是清代杯文化中最精彩的第一例。

康熙对中国历代瓷器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康熙19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专司宫廷御用瓷器。及至康熙25年,御窑厂为宫廷烧制出了一套以12花卉纹饰的12只饮用杯器,即世称的“康熙十二花神杯”。 

象征十二位着名女性

十二花神杯与成化鸡缸杯一样同属斗彩,其特色在于首次将中华文化的最高修养——诗、书、画、印,并用于同一瓷器上,每只杯绘上一种应时花卉,象征历史上的12位著名女性,有以书法题写上相应的唐诗,以丰富整体性,仿佛就像12幅立体的丹青墨宝,令人爱不释手。 

十二花神杯胎体极薄,晶莹剔透,一月一花,依次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月季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兰花,十一月水仙花,十二月腊梅。

康熙皇帝十分钟爱十二花神杯,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 

【结语】

天朝御用的茶杯,究竟是只能远观不可亵玩,转眼之间均已成为供于博物馆中的瑰宝珍品。相对而言,民间流传的老杯子则更为亲切而广泛的流通于寻常百姓人家,成为茶席上的良伴。 

数百年来通过海上丝路的便捷,茶杯文化得以通过商贸往来一波一波的广为流传至全球各地,正是因为民间与外销茶杯的普及,而成就了茶杯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茶知己。 

反应

 

副刊

杯不醉人人自醉
茶杯文化大观

宋代建窑兔毫盏 宋徽宗赵佶曾谓:“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意即建盏中以兔毫放射状釉色者为上佳之选,天子一言成就了宋代建窑兔毫盏成为千百年来的“天下第一盏”地位。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杯便成为了生活上的终身良伴。在中华文明史的演进中,杯的概念,从最早的先民时代以务实为唯一目的,发展到后来的杯文化审美观,可谓千变万化、一路精彩。 

作为饮用器,杯子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石峡文化、县石山文化以及商至汉代的遗址出土文物中,器型丰富、造型多变。 



南朝以后,杯的用途既可饮酒又可吃茶。至唐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百姓人家,无不嗜茶,茶杯自此独立,并由此展开了往后两千余年的美妙发展之旅。 

唐宋元以来,专用事茶的杯子被称为“茶盏”,到了明代统称“茶钟”,直至清朝更名为“茶杯”,并一直沿用至今。 

探讨史上的杯盏文化,不得不提杯盏历史的3个高峰——宋代的“建盏”(兔毫盏、曜变油滴盏、鹧鸪斑盏)、明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清代的“康熙斗彩十二花神杯”。 

宋代国宝·建窑曜变天目盏 曜变天目盏又称曜变油滴盏,奇幻绚丽的秘色乃因窑变所偶发,万中无一,可遇而不可求。传世仅存的三件宋代曜变天目盏均为日本所藏并奉为国宝。图中所见的此件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盏是世所公认最为传神的宋代建盏巅峰之作,现藏于东京静嘉堂美术馆。

宋代建盏: 

建盏,因烧制窑口位于宋代建州府建安县,即后来之建阳市,如今的南平市,水吉镇而得名。建盏属于黑釉系,创烧于晚唐,兴于南北两宋,元代之后熄火600余年。 



3种窑变釉色

宋代年间,人们喝的是压制成饼的研膏茶,配合建盏12公分口径的造型以及束腰斗笠器型的黑釉厚胎保温质地,正好适合宋代的斗茶文化与点茶文化之用。建盏低调而变幻莫测的窑变釉色大致可分为兔毫、曜变、鹧鸪3种纹饰,完全符合宋人的审美观点,并且更获得宋徽宗以及文武百官的独钟,上行下效,将建盏推向了历史上饮茶用器的顶峰。 

宋代由于饮茶进入精致文化,建盏让知识分子与饮茶维系着巧妙的密切关系——当时的文人饮用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膏饼,先是把膏饼碾成细末置入建盏,再澈以沸水,水面随即浮现白色茶沫;宋人“斗茶”,便是以这层白色茶沫为输赢,白色为上,青白、灰白、黄白等次之,茶白表示茶质鲜嫩,他色均火候不足或已超过。因此每回斗茶所泛起的茶沫颜色,必须仔细拨分,才能区别鲜白与翠绿成分而评定优劣,又以茶痕持久者胜,这样的文人游戏十分有趣。 

宋代建窑兔毫盏 宋徽宗赵佶曾谓:“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意即建盏中以兔毫放射状釉色者为上佳之选,天子一言成就了宋代建窑兔毫盏成为千百年来的“天下第一盏”地位。

斗茶品评标准

近代考古出土发现,建盏口沿下2公分左右处均有一条注茶汤的标准线,汤沸与该线平时,恰好是斗茶要求茶汤注满盏内的十分之六。斗茶时一旦注灌,茶汤泡沫随即泛起而超过标准线,待片刻茶汤泡沫一退,茶汤沫痕自然遗留显露在标准线上,这就是斗茶品评标准之一。由于茶色尚白,所以宋人独爱黑釉建盏,因为茶白盏黑,格外分明。 

宋人的饮茶习惯也影响着周边国家。其时来宋求法的日本僧侣,自浙江安徽一带的天目山丛林道场学法归日时亦携带建盏无数以为茶道之用,东瀛人对此趋之若鹜,并效仿建盏在日本大兴窑口,大量烧制,并取名“天目”茶碗,而自中国携返的建盏则称为“唐物天目”;此后建盏名震中外,不但对日本茶文化的饮用器发展史起了绝对影响的作用,更成为了人类饮器文化中最宝贵的其中一大遗产。 

世所珍罕的建盏以窑变油滴盏“曜变天目”为最。世上仅存的三件宋代国宝建盏“曜变天目”乃建盏烧制与窑变的极致,如今均已分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美术馆、大坂藤田美术馆以及京都大德寺龙光院。 

明代成化御窑斗彩鸡缸杯 成化鸡缸杯因为两年前的一场拍卖隆重登场,并以2.81亿港币完美落锤成为史上最贵之杯而震撼全球。尽管如此,事实上其作为斗彩工艺的历史开端,其艺术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价值。

明代成化鸡缸杯: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一只明代成化年御制的斗彩鸡缸杯,被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以港币2.81亿元拍下,成为史上最贵的一只杯。撇开市场价值,成化鸡缸杯本身的艺术价值值得探讨。

成化鸡缸杯乃明代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所御用,景德镇窑御制烧造于公元1465年至1487年间,成品后完美佳器进贡帝皇,次品全毁,已知存世鸡缸杯共19件,其中3件为不同区域之私人所收藏,其余16件均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6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各有收藏成化鸡缸杯。 

明代成化御窑斗彩鸡缸杯 成化鸡缸杯因为两年前的一场拍卖隆重登场,并以2.81亿港币完美落锤成为史上最贵之杯而震撼全球。尽管如此,事实上其作为斗彩工艺的历史开端,其艺术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价值。

特殊技法绘出轮廓

成化鸡缸杯以其斗彩工艺掠夺世人目光。斗彩,是瓷器上釉烧彩的一种特殊技法,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于景德镇御窑的雪白瓷器胎体上,先用青花绘出轮廓线条,施透明釉用高温烧出初胚,然后再以釉色鲜艳的红、黄、紫、绿等色填于釉上,入窑进行低温的二度烧成,让釉下的青花色,以及釉上的彩色融合在一起,于是奼紫嫣红,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或“逗彩”。 

到了清代,尤其是雍正时期的斗彩杯上的釉上彩更为丰富多变,然而成化斗彩鸡缸杯却因历史的因缘际会,而始终保持着其神圣的至尊地位。 

清代康熙御窑斗彩十二花神杯 十二花神杯乃史上首次将中华文化的最高修养–诗书画印同绘于同一瓷杯器皿上,并以一月一花配上一首唐诗作为主题,贯穿一年十二个月,气势如虹,甚得康熙大帝的欢心,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

清代康熙十二花神杯:

 

康熙御制的十二花神杯可以说是清代杯文化中最精彩的第一例。

康熙对中国历代瓷器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康熙19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专司宫廷御用瓷器。及至康熙25年,御窑厂为宫廷烧制出了一套以十二花卉纹饰的十二只饮用杯器,即世称的“康熙十二花神杯”。 

象征十二位着名女性

十二花神杯与成化鸡缸杯一样同属斗彩,其特色在于首次将中华文化的最高修养——诗、书、画、印,并用于同一瓷器上,每只杯绘上一种应时花卉,象征历史上的十二位著名女性,有以书法题写上相应的唐诗,以丰富整体性,仿佛就像十二幅立体的丹青墨宝,令人爱不释手。 

十二花神杯胎体极薄,晶莹剔透,一月一花,依次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月季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兰花,十一月水仙花,十二月腊梅。

康熙皇帝十分钟爱十二花神杯,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

清代光绪年制西藏纯银杯盏 

 

在茶杯文化大观世界里,藏族高原文化的茶杯也值得细细欣赏。图为19世纪末西藏贵族专用的手打纯银杯盏,杯身刻有云龙纹饰,嵌于海棠型盏托之上,方便手持,并配有如宝冠般的杯盖,整体显得庄严而威仪,乃汉藏艺术兼容并蓄的表征。

清代光绪年制珐瑯彩花果珍禽虫子娘惹杯

除了宫廷御制的官窑重器,民间的茶杯文化同样精彩而丰富,甚至更多元也更有活力一些。图中珐瑯彩纹饰对杯,遍布花果珍禽虫子图案,是清末景德镇专制娘惹瓷器中的顶峰之作,据知为19世纪马六甲娘惹贵族家庭在喜庆大典所专用,而拥有此珐瑯彩花果珍禽虫子杯的娘惹大家族,全国亦不出几户人家。

清代光绪年制泰国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御用年号青花杯

19世纪末泰国史上的明君朱拉隆功大帝在位期间,百业俱兴,其所御用之瓷器均为景德镇精工所烧制。图中此朱拉隆功大帝泰式书写年号徽纹青花杯精制于1888年,胎体薄如蝉翼,透光极佳,堪称中泰文化的结晶。

民国胭脂红锔钉茶杯

曾经风行于大江南北,深得民国书生或茶客的喜爱,除了胭脂红本身非常讨喜外,主要是杯饰的山水笔调,充满大写意,符合文人茶客的抒怀。由于可亲可赏,好玩好用,一不小心就因高使用率而不免破损或出现冲线。出于惜物爱物之情,于是交托传统手艺的锔钉师傅修补,完成后便成为了另有一番风味的锔钉杯。杯子锔钉后注入热茶,丝毫不漏,坚固如昔,民间传统手艺的智慧值得敬戴。

后记:

天朝御用的茶杯,究竟是只能远观不可亵玩,转眼之间均已成为供于博物馆中的瑰宝珍品。相对而言,民间流传的老杯子则更为亲切而广泛的流通于寻常百姓人家,成为茶席上的良伴。 

数百年来通过海上丝路的便捷,茶杯文化得以通过商贸往来一波一波的广为流传至全球各地,正是因为民间与外销茶杯的普及,而成就了茶杯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茶知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