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梦里不知身是客

元代戏曲作家施君美在《幽闺记·偷儿挡路》说:“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战乱使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漂流如萍,无处扎根。

古代汉族注重科考、农耕、商贸,不重武艺。当时农耕与纺织技术相对先进的汉族,生活安定,并没提防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草原民族,正觊觎自己的财物,所以也没在防御上有所警觉。



草原民族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精于骑术,经常到中原地区 “打草”,所谓打草,就是掠夺粮食、财物、女人、儿童,连男人也被掳去当奴隶。

打草时,善骑的草原民族,如一阵风,来去自如,汉人哪能抵挡?

嫁公主和藩与送礼,是汉武帝以前的汉王朝与凶悍的草原民族维持安定的模式。

到了汉武帝,他雄才大略,培育好马,训练骑兵,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一扫昔日之耻,夺回不少土地,把匈奴赶到天边。根据考察,如今的匈牙利人,就是当时被赶到欧洲的匈奴人后裔,他们的语言非常相似。

到了汉末,汉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又给了匈奴机会。



打从汉末八王之乱开始,匈又经时常到中国境内“打草”。

    从汉至宋,打草前前后后杀害了一千多万汉人。

汉人能迁徙就迁徙

汉人闻打草色变,能迁徙就迁徙。从汉代至宋代,汉人大举南迁,总共5次。

       北宋时皇帝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很差。金人屡屡进攻,宋军节节败退。

       3个皇帝被掳,宋丢了半壁江山,迁到长江以南,历史上就称南宋,而丢了的就称之为北宋。

离了故土家园,什么也没有。人数众多,找生计艰难。许多人沦为乞丐,也是无可奈何。

最终南宋也亡了,南宋亡国时,很多汉人被蒙古人捉去当奴婢,“亡国奴”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向往北方老家】

客家人的先祖,原本是北方人。缘何称客?因战乱流落他乡,是为“客”;因为心怀故土,梦想有一天还要回到家乡。

客家人心怀故土 ,却因为亡国,从此与故土永世分离,带不走的土地家园全给抛弃了,只带走祖宗的牌位,姓氏与母语。所以客家人有句话传给儿孙:“田可抛,家可弃,血可流,头可断,只有姓氏与母语不可丢。”

        因战乱,因亡国而迁徙的客家人,迁徙时,几乎十室九空,家家往南行。那种悲惨,前途茫茫的感觉,比犹太人出埃及更惨。犹太人有神引导他们,有摩西引导他们,上帝每日供应吗哪和鹌鹑鸟做食物。客家人,一路往南行,并不知要走到哪里才是安身之所。他们一直走到南边蛮荒之地,直到走无可走。

客家人先在江西落脚,后又再南下至四川、福建石壁,再沿江而下,去广西,最后来到广东落脚,因当地已有先来的族群落脚,客家人只好在山区留下来。

客家人的房子:围屋、围龙屋、土楼,都是抵御土匪的群居房子,与客家人颠沛流离、亡国、抛家弃土不无关系, 客家人不愿意再失去他们的家。

一边耕种 一边读书  

 

客家人注重读书,所以到了南方,虽住山区,还是不忘读书。一边耕种,一边读书,所以耕读是客家人的特色。

后来,改朝换代再有科举时,客家人都参加科考,因为原籍不在当地,参加科考,不得其门而入,甚至为了参加科举与当地人起冲突。明朝皇帝特别给予客籍,让客家人得以参加科考,“客家人”就此定名。

“客家人”的名字,包含着颠沛流离、抛家弃国、“俺只是客旅,居住地非我永远的家”,客家人向往的,还是自己在北方的“老家”。

【天国才是家乡】

“客家人”南迁时,有些老人挨不住风霜雨露 ,自知会丧命旅途,千交待万交待,儿孙一定要把“俺带回家乡,不要让俺流落他乡做孤魂野鬼”,做儿子的只好就地掩埋至亲,在坟头旁,搭草庐守坟3年,收拾至亲的骸骨,放入瓮中,带着至亲的骸骨,再从后面追赶南迁大队。客家人有两次葬的习俗,由此而来。

当然,最后死的活的,都回不去,世世代代流落南方,永远作客他乡。暂时的落脚地,又成了另一个家乡。

客家人分布很广,遍布各省,因为前后共有5次南迁。落脚地点各有不同,有些则是因为落脚地点容纳不下庞大的人口,间中再分支。

其实,不但客家人抛家弃土,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如客家人一样。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世上的家,并且永远离去,再也回不来这世界上的家,这个暂时的落脚地。

在世界只是旅客

在这个世界,我们不过是一个旅客,我们永远的家乡在天上。

      就如〈哥林多后书〉5:1-4所说:“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希伯来书〉11:14 也说:“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11:15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反应

 

牧羊人

看短片谈人生,迎圣诞

文:何玲慧

看电影是大马人一般的休闲活动,记得小时候,家人都会安排一个月至少看一部电影,然后,在饭桌或日常的闲聊,说一下观后感。我那个年代还要排队预购戏票,随着科技发展,有了电视和和录影机后,我们开始留在家里看不同的戏。后来电脑的发展加上互联网,优管视频的出现,不同的手机App 出现,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下载不同的影片。

于是,看电影这种休闲活动变得更个人化,在公共交通里,很多人都是低头族,阅读信息、电子书,也可能在追剧;个人的休闲活动,不像我们以前的年代可以和父母、朋友一起交流看电影了。

其实一起讨论电影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可以交流不同的价值观,促进彼此的了解。电影也会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意义,激动情感,促使我们爱,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与人分享观赏

2010年以后,开始了有微电影及短片的制作,时间从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设有不同的主题故事情节,制作过程同样有演员、有台词、有音乐、字幕等,然后在网络上播放。这些短片若有经过好的设计和处理,都很有水准,合适与人分享观赏交流。

当我们想到圣诞节时,很容易联想到欢乐、平安、礼物、圣诞树、不同的灯饰、团聚、假期,旅游等等。其实圣诞是有更深层的意义,它带有一个力量,让人有机会彼此连结,在面对不同苦难和冲突的世界中,圣诞节诗歌所表达的盼望和平安,也让人期待平安。

今年的圣诞节,我想介绍一些短片让大家观赏,也可以和亲友交流圣诞节的意义。

第一部短片:《Christmas Truce·圣诞节的休战》

这原是一部电影,但其中有一部分的情节被剪接成短片,说到在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诞节,有士兵用风笛吹起了《平安夜》,随着风笛的音乐,在英德军队的战壕里,越来越多士兵加入合唱。后来彼此走出壕沟,跟敌对的阵营交换礼物如香烟、酒,甚至分享随身携带的家人照片。最后还有足球赛。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停战指令下,英德双方交战的军队自动放下武器,相互拥抱,共庆圣诞。

第二部短片:《Respite at the Christmas·圣诞节的歇息》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拍摄成的短片,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德国家庭住在亚尔丁森林区,为了避开战火。母亲Elizabeth和儿子Fritz 正准备圣诞节晚餐,等候爸爸回来。结果爸爸没回来,出人意外,来了一些不速之客。首先出现的是美国士兵,扶着受伤的队友要求留宿。当Fritz 正布置餐桌时,又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国家的德国陆军,他们与队友走散想留宿一晚。虽然母子非常惊慌,但母亲还是定下心来欢迎他们留宿及吃晚餐。不过她告诉这些德国军人,现在屋子里有其他的客人,是他们不欢迎的。

母亲很严肃地告诉德军,如果要在她家里做客,就要遵守她的家规,放下武器,于是他们把武器放在门口。其中一位德军也去检查受伤的美军伤口。所有人坐下准备吃饭时,母亲做谢饭祷告,美军德军也开始放松心情一起用餐,互道圣诞快乐。天亮时,德军美军准备离开上路,德军也指示美军,如何避开德军防线回到自己队伍。

第三部片:动画短片《When You Broken Inside·当你内心破碎时》

这是一部很适合家庭成员观赏的短片,故事情节说到一个小女生在画画时,给朋友嘲笑而有破碎的心。接着她经过一家礼品店,正要触摸这个礼盒时,受到店主的斥责,更加深脸上的伤痕。她回到家想找人安慰,但是发现家人也是伤痕累累。当她感到无助时,有一个人送给她一个礼物,就是爱的心。当这个爱的心进入她的内心时,她得到医治,也得到力量,拥抱遍体鳞伤的人,而他们也得到医治。

第四部片:《耶稣诞生的故事》

在圣诞节里,我们不能不观赏有关耶稣诞生的故事。如果要完整了解耶稣的生平故事,可以观赏以圣经《路加福音》为根据拍摄的《耶稣传》。这部影片已经被翻译成千多种的语言,它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上面的短片节录自《耶稣传》,主要说到耶稣的诞生是奇特的,祂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祂被预言要在伯利恒出生,祂有君王的身分,却不在皇宫出生,反而在马槽出生。当祂出生时,天使告诉在野地牧羊人会有一位救世主在马槽降生,牧羊人就按照指示找到了耶稣。

在今年的圣诞节,希望透过以上不同的短片,让你可以与人更多的连结,与人分享上帝的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