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民办图书馆
贴近社会意愿

 

建筑系讲师张集强表示:在欧洲,人们将图书馆当成个人的休息空间、想独处时的meditation空间。

如果图书馆是过时的产物,注定要被淘汰,那世界著名的图书馆将彻底粉碎这样的观念。不论网络如何嚣张,图书馆依然傲然屹立,既是知识的库藏,也是游客仰望赞叹的景区,更是矜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被摆在殿堂级地位的图书馆,曾经也是极其平凡的民办图书馆。我国的民办图书馆看似艰苦挣扎,其实有着许多人看不到的顽强坚持,比起许多国家由政府支援的公共图书馆,我国的民办图书馆,体现了民主化进程,根基更为稳健,最重要的是,贴近社会的意愿和需求。

十八丁角头间发起人张集强,早年毕业于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对台湾图书馆的初期印象很传统,沉闷、安静、单调,“就跟政府办公楼一样,没什么人要去的地方”。

但是,后来的台湾图书馆发展却让人耳目一新,有政府作为强大的支持后台,图书馆开始从商业的阅读行为改革,逐渐回归社区。今天的台湾图书馆,设计新颖,林立在各个地区,功能不再单一。

变革,诚品占关键

“那一段变革期,诚品占关键因素。很多人将这个商业书店当成图书馆,虽然没有提供特别的阅读区,但人们在书店里买了书,就在里头的咖啡馆喝咖啡和阅读,那其实就是一种图书馆的行为了。现在书店里很多人直接坐在地板上看书,也是一种图书馆行为。渐渐的,我开始看到台湾公共图书馆出现这种变化,成为人们去放松、和朋友聚会或讨论事情的公共空间。



“印象深刻的是北投图书馆,那是一座绿建筑图书馆;另外就是中坜市的私立图书馆,已经开了第三间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设计了一间又一间各式各样设计的图书馆。”

义工风气普遍

一般认为,台湾图书馆能改革如斯,脱胎换骨,主要是有政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张集强透露,人力方面其实仰赖台湾的“义务工”风气普遍,许多退休人士没有闲赋在家,而是到博物馆、医院及其他单位或机构当义工。图书馆的管理和日常运作,就是靠退休人士维持,所以图书馆是由建筑和义工组成,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马来西亚的图书馆和台湾是截然相反。

民办有更多自主性

“台湾是‘上而下’(top-down)形式,即由政府提供资源做这些事,我国情况则是‘下而上’(bottom-up),由民间自动自发,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没有资源可以浪费。”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更加接近民主化思想的运作模式”,因为“不是由公权力支配这些民间需求”。长久而言,通过民间力量所做的这些事更能持久,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意愿,民间力量全程亲自参与,反而避免了“政府突然削减预算,公共空间无法生存”的窘境。

“我们羡慕台湾,但台湾看到的我们,却是在一个复杂族群关系和政治条件的环境下,依然能独立自主地努力做这些事,既不容易,也有很大影响力,至少比起政府所主导的公共图书馆,民办图书馆有更多的自主性。”

民主化的进程

他指出,马来西亚现阶段的民办图书馆风气,背后具有更深沉的意义——民主化的进程。

“过去的局势,一直是处于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或是对立,或是政府做得好。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况就是,政府和人民的意愿往往是背立的,中间有没有桥梁能很好地互相传达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意愿?目前所能看到的是,这个所谓的桥梁就是以组织、社区或单位的形式存在,形成‘人民-社区-政府’的模式。”

他坦言,现在的马来西亚,人民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小团体,自动自发去做政府没有做好的事,或是政府没有想到的事、忽略的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他认为我国现阶段是在起步,接下来会蓬勃”。

“这样的民间社会运动,并非始于今日,以前的夜间学校、会馆和社团创办的义学,都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引导人们有自主、自我的思想。”

角色改变避暑、休息、社交

过去10年,挪威、瑞典、意大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为改进教育,纷纷掀起全国学校图书馆改进运动,大力投资校内图书馆的改革。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主席多娜·席德尔就坦承,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你多么喜欢以前的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都必须改变。

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图书馆的角色,不再只是收藏书籍、借阅图书、供人安静修习的单调空间,人们喜欢到开着冷气的图书馆避暑、休息、社交,这些都跟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无关,但图书馆唯有理解人们对图书馆需求的改变,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才能图书馆发挥其功用,而非空荡荡的“蚊子馆”。

严谨的资讯收藏系统

相较于公共图书馆,民办图书馆在跨界合作方面、自主性和灵活性等各方面,都有更大的自由和伸缩空间,走在前列,虽是小众空间,却可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参考实例。

图书馆并非毫无优势,网络亦非无懈可击,在资讯泛滥的网络世界,人们容易迷失在讯息的大海里,图书馆的优势就在于其公信力以及严谨的资讯收藏系统,弥补网络的缺失,教导读者辨识网络资源的正确性。

应该是什么样子?

全球许多图书馆建筑更是美得令人屏息,一些散发老派的浪漫氛围,一些则是大胆的建筑实验。

张集强提到一个重点——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刻板印象甚至误解,问题在于设计。是谁规定图书馆空间设计一定是由书架、桌子以及安静严肃的空间所组成?是谁将图书馆的形象,套牢到“只有用功读书的人才能使用的地方”?

图书馆设计应该考虑的是,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而不是用硬邦邦、冷冰冰、神圣的设计,束缚人们的想望和需求。

回看世界百年和新颖图书馆,从建筑到内涵,屹立不倒,魅力不减,让人惊艳惊叹。是时候认真省思,新时代图书馆要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发,让图书馆不再是荒芜寂寥的冷宫,让渴求知识的人能在此“安身立命”。

结语:

作家博尔赫将图书馆形容为“宇宙”,包含着世界知识发展延续的无限可能性,被图书馆包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图书馆最初的功用,既是知识的储藏室,也是文明的传承者。在铅与火的时期,图书馆起到了重要的文献收集、整理、典藏和传播的功效。如今,万物互联,人们获取资讯的成本看似可忽略不计,但还没有哪家APP能像图书馆那样,将人类知识高效地整合、研究、利用、传播。

身为教育工作者,张集强从学生身上观察到,到图书馆以传统方式找资料做作业或阅读的学生,比起依赖网络搜索器的学生,两者有明显的落差。前者的知识建构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建构起来,所获资讯之间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关联性和启发,后者则是迅速获取点状的资讯,倾向功利主义的学习行为。

图书馆必须改变,通过一切方式,让读者被知识包围,让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发挥其重要使命。

伊拉克图书馆馆长用生命守护图书馆的真实日记《烽火守书人》,昭告世人图书馆的重要。在形势转变下,少数人的努力下,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数码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各种新“头衔”,都是难能可贵的新尝试。

虽然整体而言,这些改变零散、个体,没有形成全行业的整体推进和系统再造,多数的图书馆也被遗落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但诚如张集强、廖国华、黄麒达以及每一个社区图书馆守护人所坚信的——事在人为,小众力量也能汇聚成大影响。

图书馆,不能自甘寂寞。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