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深刻体悟西藏的美

站在世界的屋脊,西藏的蓝天白云堪称世上最慑人的。

也因为活佛转世,和藏人磕等身长头,雪域更添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令世人憧憬非常,迷恋不已。但,西藏最美,最动人的其实是这里的人。



如果每一次出走都是一番心灵成长与精神洗涤,那么游走了将近50个城市中,拉萨给的体悟最深刻的,因为藏人教会我的最多也最深……。

西藏景色虽美,但,和藏人聊天收获更大。

随遇而安的美丽

“一生人能来一次西藏,是一种福气。毕竟雪域高原不是你有钱就能拜访的地方。”

上述的这番话,是我导游说的。因为高原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也不富足,因此不是谁都能忍受藏游。除了强烈的紫外线以及高海拔地区的极度寒冷外,你也必须承受程度不一的高原反应,严重的话更会随时没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长期活在氧气不足的高原地带,藏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健康,其中,小孩就因为脑部缺氧,学习能力与内陆学生有明显差别,这也是为何,藏族小孩考进大学学分门槛较内陆学生低,这也是政府给予的一种扶持。



尽管如此,藏人没有想过离开这儿,反而总是乐天知命,坦然面对眼前的逆境或顺境,然后再用心诵经,努力转经,而这间中不求眼前的福报,只盼来世的解脱。这种无欲无求与随遇而安,让藏人笑起来少了份尘世的俗,多了份真挚的美。

显然的,宗教在藏人的生命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藏人贫穷,却有着世上最美的蓝天白云;他们困苦,却有着宗教支撑,心灵获得洗涤,灵魂获得升华。

藏族对宗教的寄托,让他们抵抗环境的恶劣。

不贪求

藏人对宗教态度,除了表现在他们的随遇而安外,更包括了如何看待亲人出家当喇嘛的态度。

藏访期间,招待我们的达瓦拉姆就透露自己的长子就在庙里当喇嘛,而全家人更视为一种家族的荣耀。

“我们都同意的,家里有一个小孩当喇嘛是好的。喇嘛的地位崇高啊!”

不说不知,藏人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有时甚至养不活家庭成员,反之当了喇嘛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外,同时更能确保孩子有机会存活下去。对此,藏人不觉得这是一种无奈,毕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当喇嘛的。

值得一提的是,藏人对金钱等物质的认知也因为宗教而不同。达娃表示,一旦有多余的财物,藏人都会奉献给宗教,其中他们会用哈达将金钱、银器、珠宝、璎珞等贵重物品抱起来,然后抛向佛像以示供奉。

不要多余财物

“我们不会要多余的财物的,有多余的话就供养佛像和喇嘛。我们够用就好。”

换言之,藏人的贫困或许是基于环境的恶劣与不许,但是,就算有机会致富,藏人本身对身外物的追求也并不那么热衷。因为不贪求,这,或许是他们活得比我们更自在从容的原因。

当然,部分藏人还是会有讨钱的习惯,这是外地游客带来的一种影响,我们不应鼓励,更该拒绝。

人皮鼓的我执

对西藏的认识,其实源自于儿时听到朱哲琴的那首《阿姐鼓》,但我对这首歌的了解却迟了21年。

据说,封建时代的西藏,藏人有活人献祭的习俗,其中,大腿骨、骷髅头,甚至是人皮,都能制成法器。当中,由处女皮囊制成的人皮鼓,敲击时能通佛、通菩萨、通天人,让人们与神明更加接近。

音乐人何训田从远赴西藏的姐姐和哥哥那听闻了这故事,所以把它写成享誉国际的《阿姐鼓》。由于当时的文风保守,加上整体的文艺背景相对敏感,何训田的歌词写得相当隐晦。

牦牛粪便是藏人的最佳燃料,堪称比黄金珍贵,也反映了藏人对资源的珍惜。

没有考证的意义

我对这说法相当执着,不断地询问与求证,然而,藏人对人皮鼓并不纠缠。一名在西藏工作的朋友就看我穷追不舍下,淡淡抛了句:“就算是真的,不过也是封建时代的事,现在早就没有了,也没有考证的意义。”这时,我意识到自己似乎做着一件很愚蠢的事。

 那已是久远不再发生的事,对原本就淡泊从容,从不执着的藏人来说,是毫无多大意义的。因为好奇,我穷追一段不堪回首,甚至对错真伪早已无法考究的往事,藏人早就放下了,我却咬着不放。这,是“我执”啊。

团友和导游李博闻(右)合照。

天葬仪式

藏游期间,我们路经天葬台,但是,若没有当地人许可,一般游客不鼓励前往。

天葬是藏人独有的殓葬仪式,即让秃鹫将尸体吃完,藏人相信秃鹫若是将先人的尸体吃完,那么先人即获得了升天。

据导游说,基于早些年前,韩国游客冒犯了天葬仪式,复引发国际纠纷,因此天葬台不随便对外地游客开放。尽管如此,当地藏人却毫不介意,路边的老妇就告诉我们当天多少具尸体在上面进行天葬仪式,示意我们能前往观看。

我不介意能不能上山观看,倒是因为这名老妇的豁达感到诧异。藏访期间,达娃拉姆也向我们示意,指有机会的话,下回可以随藏人一同见证天葬仪式。

“亲人去世时,我们是不哭的。”她的回答自若淡然,丝毫没有将死亡当作忌讳,甚至和我们谈起天葬细节时,更多的是一种期待。

对比看似开放进步的我们,为何社会对死亡这个命题如此地隐晦?相对藏人面对生死的态度,我们真的较为开放?

进入高原一度休克,所幸有藏族小弟弟照顾。

以喜悦来面对死亡

天葬台上,藏人们以喜悦来面对死亡;在草原上,他们以坦然来面对荒芜,而不管生活环境多严峻恶劣,他们仍能豁达应对。

后来,我想起《阿姐鼓》一曲。阿姐的献祭,可以是封建制度的丑陋,但,她当时的自愿,不乏美丽与激情;《阿姐鼓》可能以美丽的词曲意境来稀释少女的无辜牺牲,然,它也淡淡地,在在地,刻画出藏族如何淡然地面对生死。那,是何等超然的一种境界,但,俗世的我们不能理解,所以只能羡慕,无法透彻。

结语可贵的收获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告诉别人“我到过这儿”,而是它究竟有没有改变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在面对许多人、事、物、景的差异中,学会包容与豁达。而,如果这是旅行最好的诠释与意义,那西藏值得你去一趟,尤其是接触当地的人。

来到雪域,踏足高原,它可贵的不在于我们究竟涉猎了多少的美景,尽管那无疑是你见过最慑人魂魄,震撼人心的景色,然而,只要你和这些自由纯真的藏人交流,他们给你的启迪,教会你的事,将是你旅途中最可贵的收获。

午餐后,与藏族老板娘合照。

反应

 

名人专栏

旅行孖宝,美禄+梳打饼/李桑

如果说豆浆+油条是华人区百姓们的Comfort Food,这应该可以被理解与接受吧?你看,在台湾香港中国等酒店的早餐桌上,轻易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豆浆油条,意犹未尽的话,就再加个热腾腾的白粥豆腐乳,简直就是新一天十全十美的开始!

身为旅客,我的舌尖对于海外早上的第一杯咖啡或奶茶,似乎是比较讲究在意的咯!

西藏人爱喝甜茶与酥油茶,但对旅客来说却是有点难以入口;与此同时,有些酒店餐厅的咖啡机冲泡出来的黑咖啡又不合口味,那可怎办呀?一般旅人都会选择将就一下、随便一饮,没关系啦!

至于我嘛,我的选择是自备“美禄”咯!

疏解思乡情怀

大马游客出国旅行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些自己喜好的三合一咖啡奶茶饼干类,以备一时之需。人在异乡却能拿出一些日常使用的食品,心里会更加的踏实吧?有些旅人甚至会携带快熟面、猪肉干、Sambal江鱼仔、辣椒酱、酱油等一起去旅行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只要能疏解思乡情怀,这些食品不也是旅行必备的“精神粮食”吗?!这好比有些旅人会随身携带斧标风油、万金油、风沙丸、日本感冒黄粉(Pabron)等等药物,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有事半功倍之效。

话说回美禄,这乃是南洋一带,特别是大马人公认的老中少皆爱的“体能饮料”。三更半夜睡不着,别人是喝杯牛奶安眠,但我们却习惯来杯热腾腾的美禄,而且这习惯还是不分种族性别的呢,只按个人喜好冲泡美禄kaw-kaw或kosong!就算来到21世纪,专用美禄车还经常游走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免费派送美禄冰饮;有时候在吉隆坡金三角区域,比如Lot 10门前看见美禄车,我还是会挨过去要一杯美禄呢,嘻嘻!这就是蔡澜说的Comfort Food,事实上它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食品,不分贵贱。

少不了梳打饼

我的旅朋友之一Tom说过,几十年以来美禄公司依然是以品质第一为优先,包装熟成的美禄饮品在出货前都得先由专业“品质师”检验尝试之后才能出荷,每一包美禄饮品都可说是精品呢!因此,许多人会带着美禄一起出国,那可真是最理想的旅伴喔!

当然,外国人可能更倾向于可可饮料,比如阿华田之类的;而美禄在大马人心里,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既然带了美禄,行李箱里也不能少了梳打饼!

悄悄告诉你,对我而言,个别包装的梳打饼与美禄是绝配,没有之一。

在西藏的16天越野车旅程中,Adeline是专门负责把梳打饼与美禄带进带出的专业管家。她很认真叻,每一天在早餐桌旁总是会殷殷询问大家:要美禄吗?要梳打饼吗?与此同时,她还会为司机导游们准备一份试饮试吃,好贴心吧?!

要特别一提的是,在运行过程中饼干难免易碎,但神奇的是,Adeline却总是为我们端出完整无损的梳打饼!嘿,我常在猜想,她究竟是带了多少美禄与梳打饼呢?

世界大不同,各个国家与民族生活习俗也相对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这更会直接地反映在饮食文化特征上,难怪人家常说,出门在外若超过7天,就会开始在异乡找寻自己熟悉的菜馆、米饭、煎鸡蛋等等等。这时,美禄与梳打饼就可以派上用场喽……啊,都是思乡味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