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热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武侠小说,是几个世代的共同回忆,即使90后甚至千禧年后没有读武侠小说而知金庸,也通过网络和游戏认识其笔下的人物角色——打狗棒、降龙十八掌、弹指神通、乾坤大挪移、一阳指等武功套路,更是让人听即意会的形容。

从台北到纽约,从香港到伦敦,从东京到上海,都有读过金庸作品的人,看过改编翻拍的金庸武侠剧。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读者,并不夸张。



金庸的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经典,颠覆了武侠小说的通俗形象,跃升殿堂为人痴醉景仰。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承载许多人的青春记忆和文学启蒙。70后的我无缘初版金庸小说,历经多年终于把第二版收齐,是心目中最喜欢的版本,而后的最新修订版虽更贴近时代环境,却无法取代心中最美好的那一版。

金庸不仅仅是武侠小说家,也是评论家,文学家,政治观察家、媒体业老板,但他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世界,最是镌刻人心,让人如痴如醉,启发省思。

武侠世界既是虚构,又与现实世界相映照;历史背景与人物亦真亦假,故事情节荡气回肠,画面清晰,人物角色不论主角配角正邪善恶,个个形象鲜明生动,仿若活生生立在眼前。

每一个角色所展露的个性、心性、际遇转折,放眼周遭环境与人事,总能找到匹配的角色对照,不论什么时代、什么世代,这些人物一直都在身边不远处或近距离围绕着。

重复翻阅 不同感悟



不同年龄不同心态,重复翻阅金庸小说,总有不同的感悟,偏爱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小学时代懵懵懂懂,中学时代青春年少,独爱杨过、小龙女,怜悯李莫愁、游坦之,惋惜林朝英、天山童姥,臣服洪七公、令狐冲、曲洋、刘正风的潇洒快意,黄药师、杨逍的离经叛道不失大义。

踏入社会体会人情冷暖,在职场上品味复杂人事,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看各种嘴脸,对岳不群、陈友谅、成昆、福康安、尹志平、田归农等伪君子的无处不在加倍理解,感受深刻;对韦小宝与康熙、乔峰与耶律洪基、郭靖与拖雷的君臣有别,公私分明有了体会;对裘千仞、石中玉、鹤笔翁、潇湘子、尹克西、丁春秋等真小人反倒多了一分欣赏,少了猜忌与戒心。

人到中年,看乔峰、郭靖、陈近南和丁典的侠情忠义,金轮法王、鸠摩智、任我行、左冷禅、范瑶的枭雄手段,谢逊、殷天正、向问天的盗亦有道;憧憬风清扬、独孤求败、张三丰的通透;偏爱周伯通、石破天、小龙女的赤子之心,想着返璞归真。

金庸笔下没有最好的人,也没有最坏的人。年纪渐长,经历越多,逐渐明白世事不是非黑即白,人与事无绝对,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反之亦然,绝情谷有痴情的公孙绿萼,即使是曾经咬牙启齿的阿紫也被其结局触动心弦,公孙止、裘千尺、东方不败、慕容复、林平之、杨康,宋青书等等皆如此。

究竟是如何敏锐剔透的心和眼,能对局势和人性观察了解得那么透彻而深刻?

金庸的武侠世界,也是现实中的世界,笔下的人物,也是现实中一直存在的人性,各种武功计谋堪比孙子兵法,在世途险恶人事复杂的职场上犹如醒世寓言金科玉律。

一路狂追 废寝忘食

童年记忆,金庸武侠剧是最深刻的烙印,任何的经典卡通片或游戏反而是全然陌生一片空白。

或许,从有记忆开始,就已开始接触金庸作品,只是当时年纪小,不知大师之名,更不知大师是何方人物。

在那个租借录影带全家一起煲剧是唯一娱乐的年代,《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连续剧名耳熟能详,黄日华、翁美玲、刘德华、陈玉莲、梁朝伟、黎美娴等名字,犹如隔壁邻居般熟络,见人就能连名带姓,如数家珍。

偷偷翻阅到三更半夜

真正“认识”金庸始于小六,三哥从中学的图书馆里借了一套又一套的武侠小说回来,从《碧血剑》开始,就此一路狂追,兄妹俩几乎是“废寝忘食”,搞到老妈每天定时定点不见人影出来吃饭开骂才放下手中书,夜晚还就着透进房里的昏暗灯光,偷偷翻阅到三更半夜。

这一看,就看到中三才看完所有作品,毕竟要跟全校师生“争阅”图书管里的公共读物非易事,也没曾想过图书馆为何会购入大人口中“不三不四”的武侠小说。

当同学们在租阅少女言情漫画,沉浸在琼瑶爱情小说的中学时代,兄妹俩却继续“堕落”在如来神掌、龙虎门等武侠漫画世界里,一边则将省下的零用钱租书和买武侠小说,一遍又一遍重新翻阅也不厌倦,只差没能说出第几页第几行字写了什么情节的地步。

课外读物 潜移默化

当年,华文课不被列为正课,家里不曾订阅报纸,金庸武侠小说堪称唯一的“课外读物”,对遣词用字的学习,对古诗词古文学的兴趣,和金庸小说的潜移默化有关,满江红的成绩单上唯有华文科令老师“刮目相看”,金大侠绝对功不可没。

若无深厚功底,岂能深入浅出?一度惊叹:“历史原来可是这么用 / 历史原来这么好用!”

印象深刻,大马教育文凭(SPM)历史考试前夕,历史课本和参考书摆一边,捧着《书剑恩仇录》不亦乐乎,至今仍想着——倘若历史考的是金庸小说,那成绩单上肯定是漂亮到无与伦比的“A1”。

活在想象 心存美好

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金大侠的真人风采,能与其近距离访谈或合照,一直是心里不曾淡去的想望,而今再也没可能实现。然而,也许就如蛛儿对她的阿牛哥说的那样,活在想象里的美好,存在心里的美好,比真实更让人痴醉,无可取代。

金庸离开了我们的江湖,而我们却永远留在了他的江湖里。

有一种感伤,难以诉诸文字言语……

感谢金庸,给了我们一个至情至性的武侠世界,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快意江湖。

人间从此无大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已是“飞雪连天成绝响,笑书神侠留人间”。

前无古人,难有来者,一代宗师,千古不朽。

反应

 

国际

不是坏人就是结局凄凉 金庸最讨厌这个姓氏

金庸一生撰写了无数的武侠小说,每一部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不过,看过金庸作品的人,可能都会发现,在金庸的小说中,一旦出现了姓“丁”的角色,那十有八九就是个坏人。即使不是坏人,结局也难得善终;因此,社群平台上就曾有丁姓读者呐喊:金老爷子,您是不是对我们姓丁的有什么误解啊!让我们来瞧瞧金庸笔下这些丁姓角色,是不是真的都那么不堪与凄惨!

一、丁春秋

《天龙八部》中的大反派,逍遥派叛徒,武功高强,心狠手辣,睚眦必报。他将师父无崖子打下悬崖,逼迫师兄苏星河发下毒誓,终身不说不闻,变成聋哑老人。对待徒弟阿紫,更是毫不留情,毒瞎她的双眼。最后,丁春秋被虚竹打败,终身囚禁于少林寺,了此残生。

二、丁敏君

《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丁姓角色,灭绝师太的徒弟,周芷若的同门师姐。她一出场就刺伤了纪晓芙,对周芷若也是百般刁难。她舌利如枪,专爱揭人隐私以及挖苦他人。丁敏君看似伶俐,其实尖酸刻薄,总爱耍些阴谋诡计。

三、丁不三

丁不三,《侠客行》中的丁姓角色,早年嗜杀,造下无数杀孽。后来,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一日之内杀人不得超过三个,故江湖人称“一日不过三”。丁不三此人没什么道德观念,是个极端人物,他即使改过自新,也不是“不杀人”,而是“少杀人”。

四、丁典

《连城诀》中的丁姓角色,为人质朴任侠、义薄云天。他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梅念笙的绝世武功和宝藏秘诀,因此被爱人凌霜华的父亲凌退思陷害。拥有绝世武功的他本来可以轻易逃走,但为了凌霜华却留了下来,忍受着每日的严刑拷打。然而,有情人最终未能终成眷属,凌霜华被父亲害死,丁典也悲痛欲绝,最终中毒而亡。

这些丁姓人物都是金庸笔下的主要角色,但几乎都是反派,也难怪读者们会暗自猜测,也许金庸先生对这个姓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吧。

新闻来源:三立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