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父亲

有时候想来,我最大的遗憾是父亲去世得早,无缘看到他的一众孙子们。父亲是1975年逝世的,至今43年。如今算来父亲也超过百岁了,与他同代的人相信都已离世,想必也没几人记得他的音容笑貌。可我对父亲的记忆始终清晰如昨。回顾父亲62岁的人生,生活究竟是真实的,人间味的。真实其实是压力,让人明白人生的艰辛,必须努力工作。这也是那代男人的事功论,注定一生都得为生活而坚韧奋斗。

记忆中,一辆脚踏车,那是父亲艰辛的标志。天蒙蒙亮,他便骑车出门去,一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我一直都记得坐在脚踏车后面的那些日子。父亲载我上下学,偶尔心血来潮,还会载我到小镇的电影院去看一场《黄飞鸿》。父亲似乎喜欢西瓜刨多过黄飞鸿。他说演配角而能演得如此出色,实在不简单。



父亲不会宠孩子,也不会疼妻子,他不是那种感情细腻的男人。他从来不帮忙做家务。甚至连吃的穿的都由母亲伺候着。尽管在外面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可一踏入家门,俨然王帝一样,不仅有一家之主的架势,还具有严父的威严。说一不二,不容辨驳。比如与邻家的孩子起争执或受了同学的欺凌,一概不敢申诉。他不知道还好,否则必然换来一顿皮肉之痛。他的判断永远是对的:无风不起浪,敢情是你们招惹了别人。小小年纪惹事生非,不教训待何时?

穷困的男人教人敬佩

所以,投诉是没有用的,我们家没有民主。但他终究是我们的父亲,他认定只有做个严父才能把子女教育好。我们兄弟姐妹6人,全靠他一人,光是供我们上学,这担子之重何止千斤啊。直至渐懂世事人情,终于明白了:富有的男人不过是让人羡慕罢了,而穷困的男人才教人敬佩。因为他们养家活口特别不容易。自有我记忆以来,从没挨过一顿饿。父亲老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并老早已表明心态:人家是养儿防老,我只但愿你们成材。若我能活到你们成家立业,那就让我有点闲钱,早上领着孙子上茶楼去叹它一盅两件。他的要求是那么的低,却无法实现。他甚至没看到儿子成家,女儿出嫁。1975年大哥还在英国留学,小弟才11岁,父亲便走完了人生,他一定是走得很不甘心的。而身为子女的我们,没能让他过上一天安逸的日子,每想到此,心里总是隐隐作痛。痛的还因为他严肃,我们都不怎么亲近他,对他的爱只能藏在心里,也没有真正与他讨论过什么问题。思之总觉得懊悔。

记得大哥赴英前夕,父亲忽然提议去照相馆拍张全家福,另外还与哥合照一张,竟成了最后的留影。

那一代男人,感情不是用来表达的;人生的爱悦,也不是表现在取悦上的,更不是美丽的抒情。人生只为生活,而生活亦有小细节。母亲穿的花衣裳,布料是父亲买的。我知道有大天球马戏团和新马师曾这位伶人,是他带我们去看驯兽和老虎跳火圈,看的就是大天球马戏团的表演。他陪母亲去看粤剧,看的是新马师曾。



记忆使人惆怅,它永恒而纯粹,然而却又是渺渺茫茫的,像一场忽来的幽梦。

反应

 

商余

再读廖辉英/李忆莙

【驻足红尘】文|李忆莙

看廖辉英的小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不知怎么忽然想起她,于是找出她的长篇小说《盲点》来翻了一遍,觉得纯粹是读小说的话,廖辉英的小说不仅易读,也很“好看”,特别是对女性读者而言,她的女人题材,必能让女性读者有所获。

从《油麻菜籽》到《不归路》,再到《盲点》,廖辉英所探讨都是妇女问题。《油麻菜籽》是女人的命运(以油麻菜籽的随风四散,落地生根比喻女人的命运);《不归路》是婚外情(归与不归都是恨。婚外情,明摆无望开花结果);《盲点》是婆媳关系(现代版《孔雀东南飞》,除了婆婆以外,还有个犀厉的小姑!)

无疑婚外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婆媳关系则为现实婚姻中的女性困境,甚至比婚外情更棘手。不论社会怎样进步,婆媳纠纷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婆媳双方都是知识份子,也未必可避免矛盾,归根究底,这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或许,忌妒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迁就得了你,又委屈了我,故谁都不肯妥协。而现代社会的知识女性,婚姻不生活不幸福,她会单方面提出离婚。

探讨女人命运

《盲点》里的丁素素,她决心离婚,最主要是不能忍受婆婆的居高临下,以及痛恨她抢走儿子的寡母心理。其次是丈夫的窝囊,婆婆为了打击她,故意说漏了嘴儿子在外面有个相好,已经好上了一两年之久。丈夫为了挽救,只好承认是逢场作兴,说那女人不过是个酒廊小姐。不料却弄巧反拙,她说:“我看不起你,不是因为你事业不顺,没大发展,而是因为你没品味,自甘下流,你竟然这么低品味,随便一个女人就献身……”

廖辉英处理这类题材,除了探讨女人的婚姻生活,女人的命运,更多的是她的“参合”,因此写来迎刃有余,十分真实。她对婆媳子这既复杂又琐碎的家庭伦理三角关系有很深入的理解,是全面理解了问题的所在;她写婆媳争吵,所用的词语,就是一般寻常妇女的口气。她铺陈冲突、内斗、互相伤害,哭哭啼啼,真实而朴实,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缺少艺术魅力

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我对她不免有所要求。总觉得她的文字不够细致,少了点艺术魅力。而她小说的 “好”,则在于准确地把握了女人的心理;她不但理解她们的困境,更明白她们为何因爱成仇。

除此,廖辉英还有另一个 “好” ,那便是她的宽厚和仁慈,因此处理磨人的感情问题,种种棘手的爱恨情仇,都可以恰到好处地做到不愠不火。她以探讨说理的叙述手法,通过纠正,很负责,很认真地创造出她独有的一种温润 。这很容易给人传统女性的印象。而事实上,在未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个职业女性,在职场上驰骋经年。

她曾说:一个努力的写作者,不只是交代故事,而是有企图地提出问题。并说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定能读出她的诚意,并感觉到她的真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