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猴姐姐叶茹琳
走入森林追踪食叶猴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眼镜食叶猴(简称食叶猴)生态及习性博士研究生叶茹琳—— 一个代表“猴子”向这个世界请命的“猴姐姐”,将在10月5日TEDx茨厂街2019年大会上,分享——“这些年来你们未读懂的猴子!”

全副武装的叶茹琳。叶茹琳被北美环境教育协会评选为2018年度世界30名30岁以下优秀环境教育者之一,是马来西亚首位获选公民。

叶茹琳的跟踪岁月:



鞋子:“Kg Adidas”(5令吉50仙的胶鞋)

配件:相机(Sony A6000),Sigma Sport(150-600mm镜头),刀,GPS,储备电池、食物、水和雨衣

食叶猴幼崽的毛发都是金黄色,当猴妈带着它爬上树顶,由于热带雨林树冠上有很多鲜花和鲜叶,鲜艳的颜色恰好就能护掩了金黄毛发幼崽,那老鹰就不易看到而猎食。另外,科学家也相信,罕有的金黄色毛发,仿佛是让食叶猴幼崽表态说:“我是最重要的,保护我、注意我!”

或许,关于猴子的一切,你一辈子都被误导了,以为全天下的猴子都吃香蕉,叶茹琳要以正视听。

29岁的她,青春年华,满腹学识——可是,拥有如此迷人条件的女生的她却说:“我大学是修读生物科学系,以前对微细菌很有兴趣,毕业后就在山洞里工作研究一些蛇、蜘蛛、蝙蝠,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呆在办公室工作,不能穿美美,更不可能每天化妆。”在正式投入研究食叶猴时,叶茹琳已具有4、5年的保育工作经验,且身体力行,吃素减碳过日子。

近年,普罗大众鼓吹“女儿要富养”。身为一个女生走入森林追踪“食叶猴”,叶茹琳的大胆途径也让现代过于单向思考的人们狠狠拥有反思的一个空间:过于呆板的性别塑造,是在压缩生命的太多可能;所以,当女生步入森林研究猴子,仍挂上亮丽外表与迷人笑靥,仿佛在告诉世人,每一个生命都是个体化,而不是性别化的。



叶茹琳带领小孩接触自然科学,每一个季节森林里会遇到的植物风景都不同,很多小孩都乐于重游。

开设LPP引关注

2016年投入“槟城眼镜食叶猴保育计划”(LPP)后,并获得“猴姐姐”的名号,叶茹琳觉得这已是一项无法放下的社会责任,从此得继续守护“眼镜食叶猴”。当然,前提是基金允许下。所以,打算完成博士论文以后,会将LPP注册为社会企业,并继续与大学和NGO(非政府组织)合作。

她认为,许多人觉得生态保育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免费的,这是过去一直沿用的公式,“但我想以自己的专业提供服务赚钱,并给义工们一些应得的费用,也可以有剩余基金继续研究。

“身为科学家,投入心血研究的论文应该要公开让大众知晓,而不是做完研究、写报告,然后就是让同一个圈子的科学家支持你的论据。所以我才会开设LPP的粉丝网、面簿、IG分享野外考察的猴事,慢慢吸引一些义工参与及引起人们关注活动。”

因猴子可爱而喂食、豢养,都是一种“无心伤害”。野生动物有自己的森林法则,人类不应用自己方式干扰,最后还要投诉猴子拢人。

拒绝偏见与大自然共生共存

全世界猴子的种类有五百多种,分布在大马各州属的猴子共有25种,马来西亚是印尼以外,整个东南亚最多灵长类动物的国家。而叶茹琳研究的眼镜食叶猴是因眼睛周边有一圈白色似戴眼镜的框框而得名。

对灵长类感兴趣

如此多的灵长类动物,为何仅对“眼镜食叶猴”情有独钟?叶茹琳很不浪漫地说:“开始了硕士研究就必须得专注于一种动物或者一种栖息地,恰巧我的导师就是灵长类动物的专家,加上我对灵长类也深感兴趣,就决定以食叶猴作为研究目标。”

深感无奈的她表示:“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是食叶猴?并不是说我第一眼看到它们就喜欢上,没有这回事,只是天时地利人和,先是指导老师是一位灵长类动物学家,又恰好当时妈妈健康出现状况,我想留在槟城大山脚,所以研究的范围只能限制在槟城。”

槟城的灵长类动物只有5种:长尾猕猴、眼镜叶食猴、银叶猴、懒猴,最后一种就是人类。然后在做资料搜索时发现,眼镜食叶猴的保育和研究实在很少,没有人知道他们依靠什么栖息地、没人知道他们的生态行动,她就决定以它进行自己的研究和考察。

LPP的野外考察团。一些城市小孩无法适应森林,叶茹琳就放映观察影片向小孩灌输正确的森林教育。

解决全球温室效应

对于一些生态保育意识不强的人常发出疑问,问道:“一只猴子需要这样的保护吗?”

最初,听到这句话以后她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后来意识到,人们的偏见源自于无知,马来谚语有一句:“Tak Kena Maka Tak Cinta”(不认识所以不喜欢)。从此遇到这类问题,她会心平气和的反问:“那你们觉得什么才是重要的?”

人们就会提出看法:“要保护就保护海洋吧!这么多塑胶。”

针对此建议,叶茹琳会告诉他们,地球上的生物链都是环环相扣的,海洋和陆地是息息相关的,要解决全球温室效应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要靠森林,而如何拥有健康的森林,动物是森林的农夫,我们的森林是要靠他们来守护。

当有人发现叶茹琳的热枕后,会称呼她是“猴侠”、替猴子出头,可是,叶茹琳却说,保育学家是通过动物带人们走入森林,再回头去看,人类是需要和大自然共生共存的。

眼镜食叶猴是因眼睛周边的白框像镜框而得名。

观察日常

3天入林轮班轮制

如果“猴子”会说话,会不会觉得这个“侦探”很谲异。

2016年,大约早晨6点45分至7点,槟城、大山脚数个已被叶茹琳圈定的食叶猴林区,天刚露白,食叶猴的住家前(即指它们睡觉的树前)就会出现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开始跟踪它们(猴子是日间动物,天未亮他们无法视物)。

人类在下,猴子在上。

因这个人类都站在3米外的距离,远远的用望眼镜或者相机观察他们的日常,没有干扰生活。

一天追踪12小时

刚开始,猴子不免好奇,为了让它们熟悉自己,一开始叶茹琳一周会出现5天,每一天清晨4时30分就要起床准备,一天追踪12小时,今日再回头看那年25岁的自己,叶茹琳都不禁叹道:“那时还年轻,现在年纪大了,会有累的感觉。”

如今,一些猴群她已追踪了4年,也有一些义工分担工作,观察食叶猴的班次也采取轮班轮制,加上要呈交博士论文,叶茹琳如今一周走入森林的考察时间只有3天。

眼镜食叶猴就是这样的猴子: 

眼镜食叶猴主要分布在缅因甸南部、马来西亚半岛及泰国,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Near Threatened)列为“近危”的品种。

食叶猴的繁殖力不高,族群成员也比较少。每一次诞下宝宝,族群就会共同一起保护,直至小猴长大离开猴妈独立,猴妈才会再进行交配和怀孕(平均两年才生一胎)。因此,食叶猴的族群可能有17只成年猴子,猴宝却只有两个。

由于拥有Trachypithecus基因,食叶猴的幼猴拥有的是金黄色毛发,两周半后,幼猴额头开始脱毛,接着慢慢长出黑灰发,大约4个半月,就会变成全身黑灰。至于长长的白毛,则要在6个月后才会长出。

目前,让食叶猴面临“近危”的原因有3:一是栖息地分裂,二是猎人的捕杀,三:人类的喂食。

栖息地分裂——生存的空间因发展被分裂成数小块,而横跨在中间的马路或者围栏让猴子无法横跨到另一岸去,猴子会因居住的森林区域变小了。

由于栖息地越来越小,导致猴子或无法到更远处找寻伴侣,诞下的下一代就会不健康。不健康的小猴生存率不大,就会造成数量的减少及比较不灵活,还容易得病。

难过的是,猴子在企图越过马路到对岸时,常会惨遭横祸,所以,叶茹琳与多个相关单位合作,获得工程局准证建“树冠桥梁”,让树冠层动物(不只猴子)可以安全横跨马路到对岸的的栖息地。

树冠层动物借电缆(红圈处)过马路有“触电”危机。

守护守则:

 1:不摸、不贴近动物拍照 

将近4年的追猴岁月中,她没有拍下任何一张“亲猴照”,每一次的观察,都会限定只能远观,不能碰触。所以当问她有与猴子合照一事时,她急忙撇清说:“不可以、不可以,这是不对的事,很多科学家贴近动物拍照,这是不好的。你将这些图放上网人家会以为动物是可以豢养的,其实就是在鼓吹非法野生动物的买卖。很多人不懂,在豢养野兽的背后,猎人是不惜猎杀或拙伤母兽的。”

2:不随便喂食野生运物 

喂食的坏处—— 喂食野生动物,会让它们依赖人类的供养,失去了动物的生存本能和天性。

猴子的日常是早上起来就一直不断的活动、游走于森林里,行走,睡觉,再走,再吃,再睡,最后回到他们的睡觉树,这就是一只猴子的正常生活。

只要人类形始侵犯他们的正常活动,他们就会开始变懒,永远都在同一个地方等人供食。

就像瓜拉雪兰莪一带,甚至可以见到,当地的银叶猴会一大群聚集在一起等人喂食,一些雌猴甚至没猴性到你给它食物,它递给你小猴子。因它们开始懒惰去找食物,只想不劳而获。

如果有一天,这一撮习惯了被喂食的猴子失去了喂食的旅客,学会向人伸手的猴子就会侵入民宅偷食,这时人类才来怪罪猴子扰民,可是,忘了猴子不在森林觅食,向人类索食的前因后果,人类才是罪魁祸首。

叶茹琳与义工团。

反应

 

要闻

猴群突横越大道 车辆闪不及撞上

(芙蓉3日讯)大批猴子突然横越大道,行驶中车辆刹车不及,直接撞上。

据网民今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的视频,指昨午有驾驶者在南北大道行驶往森州不叻士/宁宜/林茂收费站方向时,突然出现大批猴子迅速横越大道。

根据视频显示,至少有两辆车子的驾驶者,在面对前方突然有大批猴子从路边冲出大道横越时,根本是闪避不了,也刹车不及。

视频显示,一些猴子是被撞及,且被拖着走一段路。

此外,涉祸的车主可能也无法在大道停下查看,只能继续前行。

一般相信,大道突然出现猴群暴走,想必驾驶者都会被吓坏,而且受到撞及的猴子,相信很可能也蒙受轻重伤。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