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由春天走到秋天
大妈孤身长征

荒漠中的独行。

美国“太平洋山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简称PCT),蕴含著美利坚型的惊人霸气与狂傲风尚,徒步道纵贯整个美国西部国境,长达4300公里,享誉户外社群。

虽然如此,它终究只是一条除了户外圈子就鲜为人知的小径,但随著徒步小说改编的电影《狂野行·Wild》2015年上映,电影主人翁雪儿在步道上重新定位人生的故事家喻户晓,才令太平洋山脊步道名噪一时,并使徒步成为国际风潮,每年徒步的人口才日益增多。



改编自同名书籍的电影《狂野行·Wild》,带红了“太平洋山脊步道”!

其实,美国有100多条长途步道,太平洋山脊步道不算特别长(最长的一条长达7000公里),但景色可能是最壮丽的,这条狭长的山脊小径从美国西岸墨西哥某处边界往北,穿越加利福尼亚,俄勒岗,华盛顿三州,直抵加拿大边界,全程必须翻越9座山脉,包括内华达山脉和美国本土最高峰惠尼特峰(4260m)、和响誉盛名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国王谷国家公园、红杉国家公园。

但直至2015年,才有第一位华人——美国华裔留学生张诺娅,首先以137天完成徒步全程的壮举。接着2016年,台湾一伙四人组,香港一位阿宝小子,新加坡一位教师,也都紧随其后,分别完成全程徒步。2017年,亚洲华人区依旧有人跃跃欲试,而且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中年大妈”倪凤钗选手,则已经在3月15日出发,前往太平洋山脊步道,做徒步全程的尝试——这位倪大妈不见经传,谁人是也?

既然说来话长,也就不说也罢。反正,一位缺乏露营经验,大抵上是登山大外行的马来西亚“大妈”,出征美国太平洋山脊步道,而且是马来西亚第一位。她于3月15日抵达了加利福尼亚的美墨边界,准备穿越漫长山脊步道走到华盛顿州的美加边界,计划是160天,由春天走到秋天,翻越那9座山脉1000座山头,进行4300公里之遥的孤身长征。加油!如果她侥幸成功,便足以令大马登山界无地自容。

太平洋步道启程点,墨西哥边界坎普(Campo)。

步道昵称“Boleh”

美国太平洋步道徒步惯例,每个徒步者都有一个步道昵称,倪凤钗取名国粹Boleh,还带了一张国旗当被盖。



于是3月15日,她成功抵达美国及墨西哥的边界的步道启行点,那是一堆强固的桩柱群,看来简直是防熊用的,一群当天同时出发的人集聚合照,准备开展一场波澜壮濶的长途远征。当时,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步道旅人们,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位大妈徒步一两周后就会打道回府。究竟是Dame Boleh还是Dak Boleh呢?当时唯有拭目以待了!

话说回来,故事如果是“某位山岳强人远征太平洋山脊步道”,可能就是故事平淡,冲击少少了,但换成“户外大外行倪大妈勇闯太平洋山脊步道”,就大不相同了,而故事如何精彩?剧情如何高潮迭起?当时还真的无法预料呢﹗

在途中,遇见旅居加州的我国友族同胞。

轻量化理念

徒步几天是一回事,徒步几周是另一回事,徒步几个月则是完全的另一回事。而4300公里极其漫长,如果天真的以为背上该用的东西,一直走下去就行了的话,可就要倒大楣了。

背负上的许多东西,其实是用不著的,美国的步道都是由当地段的义工维护的,虽然太平洋步道以荒凉原始著名,真正展开旅程时,途中还是有许多方便之门的,所以装备可以精简到“风险”的程度。

看看倪大妈怎样想吧﹗

“如是几天,即使撑一撑,我也要每天吃上柳橙苹果大白菜。如是几周,即使挨一挨,我好歹也想吃份香喷喷白米饭。如是几个月,就别提了,如能每天还能喝一杯热咖啡,我就感激涕零了。”

“适度”变身“极致”

为了减少负担,“轻量化理念”在美国的长途步道中因应而生;

·薄如蝉翼的鹅绒睡袋,

·气球一样弱的睡垫,

·钛质炊具酒精炉,

·背负超过15公斤就会垮的轻背包,

·纸一样薄的单人营帐,

·不洗澡算了(免洗涤剂),

·不换衣算了(少带一套衣),

·不带照相机(有手机就够了),

·不要拖鞋(晚上赤脚也行),

·饮用水不煮(少带燃料),

·早晚餐泡泡水就能啃(能吸收营养就够了),

·只要还能走下去,和每天能有一杯热咖啡(我也是这样想)。 

寒雪之夜。

这就是长途步道的苛刻现况,于是大妈徒步3天后,就发觉不妥而把自己崭新的“适度轻量化装备”的13.5kg换成了“极致轻量化装备”的10.5kg,即迎合了太平洋步道文化,也释放了自己,当然所费不靡。这一变身,究竟是如虎添翼?还是折兵损将?还真有待分晓呢!

一周后,决定用鐡质炊具炉。

徒步两周后

写到这里(撰写时是3月27日),屈指一算,倪大妈自3月15日踏上步道始,已经徒步了200里(320公里)的距离了。虽然加州南部大抵是沙漠地带,但由于出发时间过早,现在仍是早春,夜晚寒冷不说,山区甚至下雪。

为何出发这样早?而不等待更适合的4月中旬才启行呢?原因是太平洋步道炙手可热,步道办事处每天发出的50个名额,4月份的一下子就被抢光了,许多人的出发日期被排挤到3月份去了。

太平洋步道文化,有一个款待远方来客的特点,住在步道邻近的义工们常常予于徒步者们许多援助,如启行点就有一户人家免费款待及接载所以出发者(估计今年春季会有800名出发者,若是一门生意,可是一笔好收入,款待则是太大方了)。

步道图书馆。

遇见步道天使

还有些义工在一些没有水源的地区设立蓄水塔及囤积水瓶,或在途中设立营区为徒步者洗尘,甚至还有步道小图书馆的设立,这些人,被谓称为“步道天使”。

倪大妈一路走来,遇见天使不少,甚至还遇见一户马来西亚裔的美国夫妻,被款待了一份椰浆饭(Nasi Lemak)。

步道天使的免费住宿。

虽说步道荒芜,沿途还是有些小驿站,小营区的,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荒原里扎营。路途曲折,走错了,走反了(即使有导航器),酷热的荒漠,寒冷的星夜,纷飞的大雪,跌跌撞撞,12天来已经走了200里(322km),虽然只是全程2663里(4286km)的7.5%,但没什么理由不能走下去。

光明在前,倪选手大妈总算撐过了不被看好的两周,往后继续加油……

抵达Mt.Laguan重新购买,更换轻便装备。

【历史】

太平洋屋脊步道是一条贯穿美国西部荒野、大致沿着内华达山脉及喀斯喀特山脉行走、全长4286公里的健行路线。 

·1930年代由Clinton C. Clarke提出,建议将美国西部各州的健行路线串接起来,当时建构了2000英里(3200公里)的潜在路线。 

·1952年,Martin Papendick是第一个健行跨越三州的人。 

·1968年,美国总统詹森通过国家步道系统法案,将PCT定为国家风景区步道。 

·整段PCT的修建工程至1993年正式完成,至今每年仍有小幅度的调整。 

·1995年,知名作家Cheryl Strayed挑战健行1100英里,但一直到2012才出版畅销小说《Wild》。2014年改编成电影《狂野行》。 

PCT全长路线。

曾完成步道人士表示:“PCT无论是走完整条,抑或只走部份区域,无疑都是场冒险。”你会带一堆水在身上,且视如珍宝,因首先经过的是炙热、漫天沙尘、仙人掌丛集的索诺兰(Sonoran)及莫哈维(Mojave)沙漠,交织于在花岗巨岩为主的内华达山脉与喀斯特喀火山山脉间。“在这些地区间的气候、地景城镇、人群变化,还有体能上的挑战,PCT提供了最多变换的美景及丰富的野外体验。”

下篇预告:粮食补给是一项考验!

反应

 

副刊

冰雪垭口
该翻越或下撤?

与太平洋山脊步道(Acific Crest Trail,简称:PCT)一般,今年中国云南的梅里雪山同样雪量超大,第一个多克拉垭口4400m就不宜通过,于是我们的想法是既然来到了这里,好歹到垭口去看看……!



4月12日,我们开始前进梅里雪山外转,在永久村接洽了响导康巴老爹。

4月15日,我们清晨从3400m的老爹驿站出发,上午8点30分抵达3900m的垭口木屋,望着覆满冰雪的垭口,惊讶不已。

我不熟悉雪,但早晨的阳光已经开始洒在垭口的雪地上了,放眼整个垭口都是雪,而且垭口朝东,心头疑虑不禁涌起,我问老爹这该不该翻越?还是下撤?

多克拉垭口中途。

虽然从响导老爹至友人陈汉章,几天来的一路上,人人都乐观的说过不去就撤退,半年后再接再厉(我真的有打算再度前来,这里风景真美),但结果是,即使登山经验丰富如友人周业镇、巫枝麟、陈汉章、康巴老爹(数十年台湾百岳和梅里雪山响导经验),都没有真的能在登顶的诱惑前说得出“下撤”这两个宇。

我不熟悉雪,但面对整个垭口都是雪的情况下,我问老爹这该不该翻越?还是下撤?



老爹慎重的仰望雪况后,回答是敦厚的“不保证你们的性命,下不下撒由你们做决定吧,但你们真要想上去,就带你们上去看看。”

我转头问问陈汉章,请他评估雪况(他的雪地经验最丰富)。

他的回答是倔强的“雪况很好啊,天气又好,干嘛下撤?”

处处是雪崩痕迹

刚开始雪是坚硬的,足以支撐体重,我们迈步向前,雪大概有二三尺深,漫长的U形漕谷的雪地上到处都是曾经雪崩的痕迹,我深感不安。

老爹尝试迂回绕开雪崩区,中段时,我又询问老爹和陈汉章,雪况如何?

老爹和陈汉章的回答如既往,我们继续前进。

上午10时吧﹗我们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方(4300m吧?),雪地经过阳光的烤晒,已经柔软得使我不得不趴在雪地上前进了,老爹在最后一个雪崩区前踟蹰不前,说如果这里雪崩,大家都逃不了。

我们不仅要穿越雪崩区,还必须朝它往上爬一大段。

我再询问老爹,该不该下撤?

老爹还是那句,不保证你们的性命,下不下撒由你们做决定吧。

我转头再询问陈汉章,该不该下撤?

陈汉章也一脸迟疑,但还是那句话,雪况很好啊,干嘛下撤?

但我攀岩练就的生理警报器已经响彻云霄了,我突然明白眼前这种铁汉子的口中,是说不出“撤退”这两个字的,即使他们的身体语言已经对实况坦露无遗。

断然下撤为了保命

心中疑虑一扫而空,前方有不值得冒的风险,夏天无雪时这里甚至能用机车跨越,冬天却会吞噬人命,我断然决定我要下撤,我对老爹和周业镇说我决定下撤了,他们点点头,然后我转身对陈汉章说,我是攀岩的,我对风险十分敏感,我决定下撤。

祝福你们……然后,转身飞奔,逃命!

才转身,就明了雪况已经变糟了,原本扎实的雪地足印已经软叭叭一瘫到底,我的危机感迅速飙升,在雪地上跌跌撞撞,甚至用屁股滑雪,争取每一秒的下撤到安全地带,我本来不熟悉雪,现在却很明了,它是柔软的水,坚硬的冰,而我们是在它变化莫测及反覆无常中挣扎求存。

可能有一小时吧﹗我平安的回到了垭口木屋,回头张望,阳光下垭口依旧,没有人跟随我下撤……!

梅里雪山永事通草原。
梅里雪山永事通山谷。
初春的冰雪溪谷,响导老爹和3位台湾前辈。

还活着吗?

一夜飘雪,却又流水潺潺,心头不禁想着我与3位前辈的迥然不同,真正的不同在于搞攀岩和搞登山的,在风险评估和价值取向上有着根本的差异。攀岩练就出的风险判决十分迅速,而且能勇于放弃,不眷恋制高点,但真正的高海拔雪地登山时却充满不确定的迷雾,时机很难决断,而荣耀则始终蛊惑人心,更引人步入地狱。

那个垭口雪层的坍塌机率是多少?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对攀岩者来说,有明显的风险就不值得去试了,我们掌握的是技能。但对登山者来说,却是还可以赌一赌,倚靠的是运气。于是我断然撤退,而他们勇往直前。

我们分袂了,但他们赌赢了吗?可还活着吗?

背脊一阵发凉,徜若那垭口中央的4个黑点,是4位因雪地软化而进退失措的人?

或是那阵沙沙响的雪崩已经吞噬了人?

还是他们已经抵达了垭口顶,却发觉前方太过陡峭或厚雪太软而被迫留驻垭口上,等待翌日早晨雪地变硬后才行动?

若我真是唯一幸存者,我将如何去面对殉难者的家属?和如何应对这必定轰动一时登山界的头版新闻?

一切都无解!

雪山静默,渺无人迹,雨雪飘了一夜……

梅里雪山老爹驿站。

寝食难安

4月16日早晨,雪山上一片迷雾,森林中,我从容的循着两天前踏出的脚印下撤,春天的雪山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处处都是被雪压垮的棚屋,和野放的骡子和牦牛。

下午,我踏入了永久村响导老爹的家,见我孤身下撒,正在做庄稼活的家属们惊讶不已。儿子瓦多说,老爹那天中午曾从垭口上打电话回来,说自己就在垭口上,儿子当时惊惶失措,赶忙叫老爹快快回撤,“这种季节怎么真的走到垭口上去?”

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们前进了还是后撤着,据说前年春天老爹曾经领了一位广东驴友,当时同样雪况太糟而老爹不愿涉上多克拉垭口,该驴友则执意孤身翻越,于是两人分袂,夏天雪融后,驴友尸体被发现在垭口上。

“这次老爹竟然领人上去了。”其子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等电话了!”

当晚我们无言以对,一宿无话,我心中忐忑,他们则寝食不安。

我的手和康巴老妈的手。

相安无恙 

17日,在德钦飘雪的下午,我接到响导老爹儿子的讯息,3位前辈与响导老爹已经翻越了垭口,平安的抵达了阿丙村。我才终于放下心头大石。

不久再收到台湾陈汉章的讯息,他们翻过了多克拉垭口彼后,先是在一些覆雪深厚的荒凉驿站过了两夜,才终于到了阿丙村,不久即在前往察瓦龙途中的入藏检查哨被截住,入藏无门,转山被迫中止。

好几天来,当地的小客车司机及马伕响导们总言之凿凿,说历来都有辨法蒙混过关的,如趁夜色偷闯,或绕山头避开。真实情况是那些哨站盘查极其严厉,也占据了险要隘口,根本不可能偷渡,3位前辈被记录护照,搜查行李,闯了个灰头土脸,败兴而返。

于是3位前辈转往丙中洛,准备依照后备计划翻越碧罗雪山回来德钦,然而这季风雪实在大,群山之中的怒江畔村子周围,南北山径和公路都被雪封,前辈们在丙中洛进退失据,正自愁苦。

神手挖雪开路

然而中国政府委实不凡,一声下令即叫山河变色,在耽搁一天后,前辈们决定徒步前往孔雀山垭口碰碰运气,最后发觉虽然山径雪厚5公尺,却有一部神手(挖土机)在挖雪开路,大为感慨如此中国奇遇,叹为观止!

总计我们分袂5个日夜后,我们两国4人再度的汇聚,而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劝我多喝些酒(偏偏我就是千古艰难唯一饮)。

转山路途中许多石化上都刻有祈祷文。

图/文:朱海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