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美真林
青楼变个性餐厅

悬挂的铁网架,在这个天井营造了户外的感觉。

吉隆坡茨厂街的“美真林”或者就是取Merchant Lane的谐音。可是我还是挺喜欢“商贾街”的直译。

这一个一楼的空间本来是青楼妓院的地方,一直营业到1980年代,才卸下有色的生意背景,变成了外劳的宿舍。后来或者残破得连外劳也嫌弃了,就丢空了5年。



这红色的楼梯间是一段历史的隐喻。

红梯青楼

当时在吉隆坡OUG经营另一间咖啡馆的主人,阴差阳错的收到了消息,就把这里敲定下来。“美真林”的主人还特意把楼梯间漆成红色,带着一个年代的隐意——“南通青楼”。知情的人说这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地方,楼下的五脚基吊着鸟笼,不同的鸟儿代表着楼上待客的莺花,是一个暗号。

建筑的再造空间并没有留下多少斧凿的痕迹,反而像是从年月里走出来的浑然天成。斑驳的墙上有剥落的层层不同的油漆,好像年轮一样述说着一次又一次的粉饰,在装修的过程中,还找到那被油漆盖着的海报(那工人居然连扯下海报的工都免了)。如今让新主人找到,变成了一个话题——是什么海报呢?

长年失修的老房子,没有多少体贴的照顾。天井里的墙上养成了树和羊齿植物,交错纠缠的根说是破坏了墙的结构,却也硬是把砖块拉在了一起。于是设计师把植物留了下来,变成了一幅画,在天井处搭起了悬挂的铁网架,把前后的屋身连接了起来,摆上一些简单的家具,居然在封闭的天井里有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前屋的天花板沿着屋梁挑高而上,靠墙的一排用透明的波浪板引进阳光。把一道墙打上光影后,空间显得特别明亮,很舒服的感觉;也因为天窗不直接开在客户用餐的地方,就不觉得热,是很细心的安排。



沿墙的透光波浪板为空间带来了舒服的自然光。

长长不可为的清单

后面的空间利用门上的窗口从天井带进阳光,是一间花房,又隐隐约约的提起过往的历史。墙上的巨型牡丹和菊花,就是这一个房间的主题。红色大花俗艳的椅垫,在这一个地方倒是非常贴切那个年代的背景。

在一个访问里,主人那么说:“整修这一所房子,只有一个长长不可为的清单,和一个非常羞涩的钱囊。”幸好,他碰到的那位自动请缨的设计师和设计师的朋友,居然也带着同样的理想,把岁月的沧桑变成了这个空间的筹码,今天在楼下五脚基来回行走寻找这楼上空间狭窄小门的多是年轻人,来找一个个性餐饮店。

从甜点到正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反应

 

副刊

金马仑高原
生态旅游

BOH 茶园里热闹的不得了, 和其他旅游景点相比之下, 要接近生态旅游一些。

管制单位如果再不醒觉,这一个高原就要变成一个人间的灾难,而不再是一个热带的天堂。

一路上的蓬勃建筑工程。

生态旅游或称“生态观光”,“Ecotourism”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可是要到1991年,才被生态旅游学会定义为“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环境和居民成为生态旅游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结合这两个主要元素,有4个大层面可以发展:



1.基于自然

2.环境教育

3.永续发展

4.利益回馈

马来西亚的生态旅游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看看金马仑高原我们就会开始担忧了!



这才是我们印象中的金马仑高原。

生态旅游意识太低

海拔1135到1829米,概括大约712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是一个新加坡的大小,这一个长年凉爽的高原一直是马来西亚旅游主打的景点。可惜的是,对于土地的保护不够,生态旅游的意识太低,一座漂亮的高原本来应该绿意盈盈的,满目却是档口和充斥着纪念品的小店。为了建更多的旅店、更多的度假屋,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发了。温度普遍的上升。和当地的居民聊起,都说现在越来越多民居都开始装冷气机了。这是从前不会发生的事。当年我缩着脖子搓着手的样子今天或者想来可笑,却也同时让人觉得悲伤。

草莓是这里的特产。

停止高层建筑

金马仑高原的天气偏温带,是热带人民难得的避暑地。漂亮的薰衣草,和许多美丽的温带植物都在这里生长,本来就可以是一个巨大的温带“植物馆”,可以横跨教育和旅游两界。在这里开始研究发展农业,注重于生产热带不容易生长的农产品,以降低进口的依赖,提高农业的水准,以小面积,小产量,高品质,高价格为切入点,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永续经营高原原有的农作地,同时以地养地,转移部分收入维护自然环境,降低高原对于旅店和其他商业活动的依赖,才可能保护原始森林,限制开发。

建筑准绳必须清楚列明可为/不可为,应该完全停止高层建筑,而以小面积,单间的小建筑为准,以不破坏地表为前提。

管制单位如果再不醒觉,这一个高原就要变成一个人间的灾难,而不再是一个热带的天堂。

留着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停下车子,穿过一些绿意,走过冷冷清新的空气,真心的为这里独有的生命力感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