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莫泊桑的最后时光

《羊脂球》于1934年在法国被拍成电影。

莫泊桑自名篇《羊脂球·Boule de Suif》问世后就面对精神问题。已故美国文学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Arnold Kellet)编选的《莫泊桑的黑暗面》,让读者读到莫泊桑这31篇有关“描绘疯狂、恐怖、幻觉”的超现实题材作品。

莫泊桑一生坎坷

如果读者以莫泊桑(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在1885年至1887年间反复修改的著名短篇《奥尔拉·Le Horla》来看,并认同“奥尔拉”实为真实的莫泊桑“精神病历表”,那么莫泊桑差不多早在30岁(1880年)就开始面对脱发、心脏障碍、偏头痛等因为精神问题引起的各种病症,到了39岁时,病情恶化,得“使用麻醉剂以抑制痛苦”,“据说为的是逃离死亡的恐怖与幻觉”。



莫泊桑的精神问题由来已久,这和坊间说的他流连风月场所,染梅毒以致精神错乱根本就有落差,但无可否认的,他的精神问题是在名篇《羊脂球》问世,也就是1880年后,当时莫泊桑崛起成为著名作家,名利双收,开始过着为批评家所诟病的纵情生活,倒是让人感叹这是他的宿命!

从一开始,我就尝试摆脱一般选集特爱收入的常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作为“法国十九世纪写实主义”代表作家的两篇小说范本,既〈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先入为主的观点,并拒绝单纯的当他和齐名的〈亨利欧〉(O’Henrry)的“出乎意料结局”式的故事,或契可夫坚持的写实主义描绘众生苦难的短篇故事来看待莫泊桑的作品,避免低估了莫泊桑作品的复杂度。

收集31篇超现实题材作品

多亏已故文学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编选的《莫泊桑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Tales of Terror and the Supernatural》,这本收集了多达31篇莫泊桑的恐怖,超现实题材的作品的选集真正呈现的莫泊桑这方面的特质,读者心知肚明,名篇《奥尔拉》催生着H.P.罗佛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的《克苏鲁传说·Cthulhu Mytho》的系列作。

与此同时,台湾志文版的莫泊桑短篇全集里导论亦提及,在他的三百十几篇短篇里,故事题材大致可分10类,其中描绘疯狂,恐怖,幻觉的作品占了10%的比重。幻觉与疯狂实际上占据了莫泊桑人生的后期,直到他于1893年时年43岁在巴黎郊外的精神病院去世为止。以30岁期间开始被精神问题所困扰开始计算,这样的病情占了他的四分之一的人生,这样的一个人写下的“描绘疯狂、恐怖、幻觉的作品”深具意义,有着临床上的价值。



通过小说理解莫泊桑阴暗面

我们依序将莫泊桑的短篇〈那家伙是谁?·He?〉、〈奥尔拉·Le Horla〉、〈谁知道?·Who Knows?〉来一探莫泊桑人生最后的幻听幻觉内容。

在〈那家伙是谁?〉这个简单的故事里,一开始故事主人翁就决定结婚。那只是他草率的决定,对象是谁他也无所谓。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他不想一个人住。他不想深夜一个人住,他希望有人能陪陪他。他怕。他怕死亡的感觉。他在巴黎的街上看到的尽是悲伤的脸孔,朋友都以外出,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家里,可是他看到家里有人,当他走近,那人又消失了。这一切的发生只因他一个人。孤独,可怕的故事(人的隔阂的孤独?),只要当他独处时,那个可怕的幻觉,那个“他”就在那边了。

感觉外星人无处不在 

在〈奥尔拉〉里,外来者的力量更强大了,这个外来者(外星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看不见的事物是一个深奥的谜!我们无法用我们可怜的感官来探测它。我们的眼睛既看不见极小,也看不见极大;既看不见极近,也看不见极远;既看不见星球上的居民,也看不见水滴中的居民……”故事主人翁先是被莫名的忧伤突袭了,接着是神经紧张,不详的预感,莫名的恐惧感轮流袭击他,更可怕的是“它”利用某些方式让他知道“它”的存在,不止一次,满满的一杯水或是牛奶总是莫名其妙的变空了,他逃往巴黎,“它”亦如影随形,在花园里,空手折断了一支花,这一切都让他无法忍受,他已经濒临发疯边缘了。他在图书馆里一位哲学兼神谱学博士的书里获悉这些外来者在地球上由来已久,也许有一天会控制人类的思想,统治起人类也说不定,他决定反抗。他将灯油倒满了自己的家,点火锁上,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屋子起火燃烧,他想把“它”困在里面,活活把“它”烧死。他最后连女仆都烧死在屋内,却发现“它”还活着。他想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杀了自己才行。

所以到了〈谁知道?〉里,故事主人翁已经完全被幻觉占据了,他无力对抗,他选择了精神病院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这不就是现实中的莫泊桑吗?

著名的美国恐怖小说家史提芬金(Stephen King)总喜欢在他的书里面谢这位谢那位,说是影响他的恩师,在回忆录《写作》里谢得最多,到最近的新书里,也都还在说着感谢的话(真是懂得感恩的人),谢得最多的人是H.P.罗佛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吧,但他似乎忘记谢H.P.罗佛克拉夫特的师父是莫泊桑,毕竟莫泊桑的那些精神困扰,将是20与21世纪人类的精神问题备忘录,这是我对莫泊桑阴暗面的理解。

莫泊桑在很久以前就一直描绘自己在巴黎被外来者入侵的故事,如今这一切在真实世界里发生了!人们还能对莫泊桑这些异质的故事视若无睹吗?期待人们给予他这批偏冷作品新的评价,让它提升至更高的位置,在21世纪里好好重读他这批作品吧!

反应

 

副刊

当一个知识的旅者

时间匆匆,转眼又到岁末。〈读书人〉今年最后一期,特访问专栏作者吴小保,分享他的阅读规划、阅读心得以及新一年的阅读展望。

吴小保

●个人是否有阅读规划?若有,去年的阅读规划还满意吗?你会特别偏爱哪些类型著作?



2013年大选结束后,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匮乏,当时定了个长期阅读计划,希望能够从政治光谱右派著作开始读起、以左派为终点,好好充实自己。然而,起初对这领域并不熟悉,只能慢慢摸索;走过不少冤枉路(读到烂书),但一路读来,还是小有收获。

记得一开始不懂分左右,只好从书柜随意挑选。选了本金里卡(Will Kymlicka)《少数群体的权利》,讨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之后又读同一位作者的《当代政治哲学导论》,但忘了碰到些什么状况,当时并没有一气呵成地读完,只看了前两章;拖了几年,至2016年才把全书看毕。

也读了其他一些导论性质的书,但都忘了书名。

选读倾向左派著述

接下来几年选读的,都比较倾向左派著述,偏离了起初“由右读起”的规划。几年前,台湾心灵工坊一连出版几本日本左翼思想家的著作,我都不错过,先后读了《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伦理21》、《哲学的起源》和《帝国的结构》。书柜上还收了好几本柄谷行人的书,如《迈向世界共和国》、《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和《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还未有机会好好研读。



那两三年,柄谷行人是我主要的学习对象,之所以,一方面与其简明的写作风格相关;另方面,则被其“解放世界”的理想所吸引,毕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沸腾。

同时也接触其他左派论述,比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新帝国主义》;罗拔沃尔夫(Robert Paul Wolff)《为无政府主义申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lin Wright)《真实乌托邦》等。

然而,也许阅读口味太过偏颇,虽成功形成了特定观点,却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更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自知长此下去,大概会被同温层所困死。

●阅读对你而言有何意义?

阅读跟自己立场不同的书,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好好认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场。我相信,一个没有经过反复检验的信念,是不值得信仰的。

阅读的意义,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旅者,离开故乡,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当你重返故乡,就会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它,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去年有哪些著作或作家特让你印象深刻?其特点在哪?

大约从2016年(或2015?)开始,比较有意识地选了些右派著作来读,于是冥冥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规划,虽然顺序是颠倒了。

读了几本右派的书,但还不算有深入了解。如《经济学人》出身的约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亚德里安伍尔得礼奇(Adrian Wooldridge)的《第四次国家革命》,该书认为政府职能过大、却又缺乏效率、并导致债台高筑,因此主张削减政府职能,把大部分责任交给私人界或市场承担。

从2016年起,比较集中地读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先后看了《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福山是当今有名的政治学者,曾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后于1992年扩充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一书。“历史的终结”命题之提出适逢苏联瓦解之际,在国际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遭左派激烈批评。

逼迫重新思考一些想法

透过福山的书,逼迫我重新思考一些想法。过去受柄谷行人影响,对“国家”有着相当负面看法,认为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然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缺乏健全且自主的政府,人民就无法享有优质民主。比如,美国由于有着很强的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因此设置了很多约限政府权力的繁文缛节,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功能不彰,最终是人民买单。

我们固然不必照单全收福山的所有观点,但我想,公允地说,福山是我相当欣赏的作家——毕竟我年纪渐长,开始学会欣赏不同立场的人。

欣赏福山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懂得提出好问题。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福山提出:人类现有的伦理与政治制度与人性相关联,一旦不断取得突破的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这对我们的伦理与政治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其次,跟柄谷行人一样,福山的著作平易近人,不会有太多吓死人的专业术语(现代知识人的魔咒、凡夫俗子无法掌握的语言),而且他是个旁征博引的学者;也是一个说故事者,能够把复杂历史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出来。

●明年有什么阅读规划?

2017年将尽,2018年又是个挑战的年份。从2013年至2018年,正好间隔着两次大选。

回顾这5年,所读的书不多,但小有收获。展望未来,除了继续研读政治、社会学类的书籍,也希望将来可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