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认罪与离罪

我们面对两个窘境。

不信的人,当然对罪这个字眼很敏感。你如果说:“你不该酗酒、不该家暴、不该烂赌、不该滥交、不该沉迷毒品,你应该认罪。”他准会跳起来,与你打架!有些信的人,也好不到那里去,你如果劝他不该喝酒、流连风月场所、经常发怒;不该买4D,更不该浏览色情网页。他也许不会跳起来与你打架,但他会振振有词反驳:“我已经认罪,神会赦免我的罪,你干嘛还要来审判我?”



这两种窘境都一样——是不肯面对自己!

认罪后要离罪

《圣经》的教导是:你要认罪。(《约翰一书》1章: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但认罪后,你也要离罪。(《约翰福音》8章,文士与法利赛人带着一名妓女来质难耶稣,耶稣妙计解围:“你们之中谁没有罪的,就先拿石头打她。”结果围观的人都灰溜溜散去了,耶稣最后对妓女说:“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认罪容易离罪难

可见认罪容易,离罪难。



连使徒保罗这种属灵的“信心伟人”,都自承软弱。他在《罗马书》7章曾说:“然而罪趁着机会,就借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

因此,无论信与不信的,仍然在这个罪恶的世界打滚,染得一身污秽。必须承认,我们都轻忽了罪,但信的人,比不信的强点的是,我们有“保惠师”在,他会常常提醒我们、安慰我们,我们倚靠他,就能击开锁链,胜过黑暗!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