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避免患癌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李伟伦:生活方式与习惯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癌症与生活息息相关!要避免患癌,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2015年就有880万人因癌症而死,从全球情况看,近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症造成。



该报告指出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源自5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使用烟草以及饮酒。

本地肿瘤与放射专科顾问李伟伦医生透露,大马癌症的病例近年来日益增加,大多数的癌症部位都有上升的趋向,惟部分肺癌则有下降的趋势。

“虽然癌症治疗法已更先进,因癌症死亡的病例有已所改善,但数目未达理想,身为一位玛丽安山癌症医院医疗工作者,面对这种局面是无奈的,犹记得在祖父祖母的年代,细菌感染是首号杀手,但在父母的年代,则是因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如心脏病为首,而我们这一年代是否会看到癌症为百病之首呢?这有待证实但不是不可能。”

他说,基因变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辐射都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

“除了基因变化,其他的因素都是可以避免的,民众可能觉得,本身只是一位平民百姓,辐射与环境管理离他们太远,那我们就由生活谈起。”



生活的改变

他说,回顾以往亚洲人的生活都以朴素、勤奋及劳动为本,举例来说,日本冲绳大宜味村是长寿村,其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是多劳动,高量进食蔬菜,豆类和水果,低食盐量。

“他们平均食盐量是每日9毫克、蔬菜量是3倍,而豆类是1.5倍。即使年长,村民都爱户外活动和工作,因为劳动与高蔬菜水果量都是避癌因素。亚洲人的祖先,都领悟到这健康生活对益寿的重要。”

他说,科技发达使生活变得更便利舒适,也间接令人们减少劳动和运动,手提电话在手,一拨无论是食物,货品都能送到门前,减少步行,到商场都用汽车和电梯代步。

“饮食便利,让多数人以‘快餐’为主,然而快餐都以高盐,高油,低纤维为本,更多是采用冷冻肉食,我们渐渐与先祖的生活优点离得越来越远。”

他表示,当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也更奢侈,烟酒暴食令更多国民肥胖,过多饮用高热量食物如糕点,汽水的习惯也是祸首,当人肥胖,也导致慵懒。

“一旦慵懒,就更加减少活动,活动减少就更加肥胖,那就演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哪些生活因素导致癌症?

李伟伦说,肺癌、大肠癌、口腔癌、乳癌、胰脏癌、子宫癌、直肠癌、皮肤癌、子宫颈癌及肝癌都是和生活有关的癌症,而这些癌症是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低患癌几率。

导因[1]:食物

他说,食物与大肠癌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70%大肠癌可因食物而引起,高量的亚硝酸盐,亚硝胺和二恶英有致癌的问题。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多用于防止肉类变坏,长期食用含防腐剂的食物会提高致癌机会,东亚国家除了日本以外都有大肠癌上升的趋向,而大肠癌下降的国家大属于发达国家如北美以及大多数发达欧洲地带如大洋洲和日本。”

他透露,那些发达国家都一度是在上升的趋向,但在上世纪80年代尾端开始转变,日本曾报道该国饮食的变化,由1950年代至1990年代谷类显要减少,蔬菜平稳,但由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肉食强烈增加,那反映了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日本大肠癌大量提升的后果。

“高肉、高红肉和加工肉,少纤维蔬菜水果都属于‘西方饮食文化’,但不一定代表发达国的文化,当人发达和进步,都会发觉健康比奢侈来的更加重要,都会走回原点。”

导因[2]:肥胖

他表示,过度肥胖与更年期后的乳癌、直肠癌、子宫癌、胰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都有关。

“大约20%左右的癌症死亡率归于肥胖,肥胖能引起神经化学作用、荷尔蒙变化、以及对胰岛素发生抵抗性和发炎。”

导因[3]:少量体力活动

他说,在2016有一篇医药论文发布显示,少量体力活动与致癌几率有关,而少量的定义是每周20分钟慢步,活跃体力活动是每周7小时慢步或2.5小时慢跑。

“活跃群所减少的癌症有乳癌、直肠癌、子宫癌、大肠癌、胃癌和肝癌。”

他说,活动量与减少脂肪相关,脂肪会排放荷尔蒙和胰岛素,类似物体有致癌性质,因此多活动少脂肪,致癌几率也减低。

“脂肪非唯一元素,体力活跃,肠胃也会活跃起来,这会减低食物含有的致癌毒素与肠胃表面的接触时间而减低大肠癌的发生。”

导因[4]:吸烟

他指出,香烟含有4000种化学物品、43种致癌成分及400种毒素,尤其它是一种相当容易上瘾的习惯,更是致癌首要因素。

“在六十年代前,吸烟并没被归纳为对健康有害的物品,就连医药人员都认为吸烟是一种可接受的文化,只是在1956年两位英国医生发表一篇论文后,开始带动吸烟致癌的想法,因此在1974年才看见吸烟的数据开始减少,可见要大众接受一个理念而开始改变生活习惯需要多长的时间。”

他说,吸烟提高14种癌症的风险,近90%的肺癌死因与吸烟有关联。

导因[5]:酗酒

他提及,诗经有道:“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说是食酒可使人长寿,而古代中国医药记载:“酒少饮可和血行汽,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古代医药精髓,教导民众凡是以中庸为佳。

“少量饮用红葡萄酒有益减轻心脏病的几率。然而对于癌症,酒精又有什么影响?不确定。但很多报告显示,饮酒量和癌症成正比。”

他说,2016年11月《BMC癌症》发表一篇酒精量和前列腺癌的报告,指出饮用酒精量越高,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也会变高,酒精没有安全量。,少量也有致癌作用,所以春酒未必佳,能避免为上。

“根据英国卫生部在2016年发布了一个最新的饮酒指南, 该饮酒指南由3个领域联合制定并总结了过去20年有关酒精的所有研究及已通过英国卫生部的审查,这项指南指出无论男女, 每周的饮酒量不适合超过14单位,并且14单位不应该在1至2天内用完。最好是平均分3天喝,并建议最好相隔几天完全不接触酒。”

他解释,什么是14单位,它相当于多少酒量?,酒量是很难衡量的,专家组认为以单位来衡量会比较适合,1个单位相等于40度25毫升的白酒,13度的红酒就大约10个单位的酒量,简单来说通常一瓶普通3到5度的啤酒就相等于2个单位的酒量了。

他说,这也意味着饮啤酒爱好者只能在一周里喝大约7瓶的啤酒并需要分开3到4天喝完,最好中间隔几天完全不接触酒。

“这样的做法能在饮酒之余还可以减低患上癌症的风险。”

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他说,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抽烟、不喝酒、活跃劳动及不肥胖。

“2016年美国发表过一篇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几率的报告,该文章将健康生活方式定义为不曾吸烟或曾经吸烟不过一年吸少过5包香烟。”

他说,人们需保持适当的饮酒量 ,即女性一天不超过1杯,而男性一天不超过2杯。

“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佳在18.5至27.5之间。 ”

他指出,每周高强度的有氧活动至少75分钟,而中强度有氧活动150分钟。

“能达到以上所有的标准的被列为低风险群,而低风险群的女性致癌几率是25% (高风险群女性是48%),而男性则是33%(高风险为44%)。”

反应

 

保健

染发剂会不会致癌?

年终佳节,参加一连串圣诞及除夕倒数派对,自然要悉心打扮。不论老中青,染发都是重点项目,年轻人喜爱顶一头蓝紫灰粉红,中老年人则要遮掩白发。

染发剂含大量化学物质,选择天然、草本成分的染发剂,是否一定安全?将染发时间增长,让染发剂留在头发久一点时间,就能染出更深、更持久的发色?

染发剂对健康风险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染发剂中一些化学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属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致癌物,包括邻苯二胺(OPD)列为可能致癌物2B类,欧盟则把对苯二胺(PPD)列为皮肤致敏物。

外国一直有不少研究指出染发剂可能会增加血癌、膀胱癌和乳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曾于2010年做一项染发致癌研究,发现常接触染发剂的美发从业人员罹患膀胱癌的比例略有上升,至于经常染发的消费者,其癌症发病率则与一般人无显著差异。

染发剂到底会不会导致癌症?只能说,至今并无充足科学证据证实染发剂与任何癌症有联系。

 

染发剂致敏发炎

《英国医学期刊》(BMJ)在2020年一项关于11万7200名女性的永久染发剂研究,该研究团队追踪个案达36年之久,最终发现整体癌症风险跟一般人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可以如此说,以前染发剂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等,但相关成分早已被禁用,所以只要适当地使用,应不存在致癌风险。

不过,染发剂若使用不当,可致头皮敏感却是不争事实。

头皮接触到染发剂引起过敏,首先会出现红疹,感到痕痒。接触时间愈长,愈有可能导致皮屑,如再用力抓痒处至破损,会让皮肤发炎,甚至长脓疮。建议使用染发剂时,一旦出现轻微刺感、痕痒等不适感觉,要马上清洗头发。

标榜天然一定安全?

目前许多染发剂标榜成分天然,是否较安全,还未有定论。但是这类产品成分复杂,当中可能含有一些未被明确鉴别的成分,或潜在健康风险,选购时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不容忽视染发剂对头发角质层的破坏。

染发剂含有阿摩尼亚,会将头发表面角质层打开,有利过氧化氢去除头发原本颜色,使染料更易上色。染发剂亦含一些重金属,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令色素稳定地附着发丝。

染发前避过敏成分

认清成分:仔细阅读染发剂产品包装上的资料,避开自己可能过敏的成分。

做足保护措施: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减低接触化学成分的风险。

头发干身:由于染发剂是液体,头发弄湿可能会把部分染发剂稀释,影响相关化学反应,亦影响颜色效果。使用染发剂时,头发需保持干身。

依足染发时间:制造商就染发时间做过测试,而包装所列的染发时间就是最安全的,亦对头发有一定保护。所以不要以为染发时间超出建议时间,染出来的颜色会更好;相反,化学反应愈久,对头发伤害只会愈严重。

宜少忌多:把所需分量逐少重复几次盖在头发表面,避免头皮接触到多余染发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