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长大后变电视大叔

记得初初到台湾读研究所的时候,《花甲男孩》这本小说集上市不久。在那之前,杨富闵已经在各大文学奖中展露头角,倍受好评和瞩目。

最近和许多朋友都一样在追台湾电视剧《花甲男孩转大人》。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台湾七年级小说家杨富闵的短篇小说集《花甲男孩》。记得初初到台湾读研究所的时候,这本小说集上市不久。在那之前,杨富闵已经在各大文学奖中展露头角,倍受好评和瞩目。他的作品承袭了黄春明王祯和以降的乡土文学的道地、腔调、悲喜剧,又揉入了新生代创作者间广为流行的魔幻写实,加之社交媒体盛行世代的拼贴用语,看似花俏、小动作多多,实际上杨富闵也如许多写作者在创作初期多数会将家乡或身边来来去去的人物写进作品里。



《花甲男孩转大人》由因偶像剧《恶作剧之吻》和《我可能不会爱你》而广为人知的导演瞿友宁所执导,找来创作歌手卢广仲饰演主角郑花甲,而饰演花甲身边大人长辈的资深演员就有蔡振南、王彩桦、龙劭华、康康、柯叔元、谢盈萱等人。由于剧本好,演员好,制作班底认真,看到目前最新一集,几乎都好戏连场,演员们也宛如找到好舞台,频频擦出火花,激起令人惊艳的萤幕效果。

剧情主轴其实再简单老套不过,就是家中阿嬷突然陷入弥留状态,于是郑家也进入老人家要走不走,白事要办不办,流离在外的家眷要回不回的种种尴尬时期。而最要命的是,这时候叔伯开始为了老母亲死后家产要怎么分,而冲突不断;但毕竟是电视剧演的,所以即使再怎么贴近现实,也还是在喜剧的框架里呈现,让人看了是又气又好笑。

“植剧场”栽培新血

这套剧是资深导演王小棣总监制的“植剧场”的系列剧集之一。王小棣有意透过这项计划栽培出一批全新的幕前幕后电视剧新血,使得长期疲乏不振的台剧能够重新蓬勃起来。不仅如此,这项拍摄计划也大胆开拓不同的剧集题材类型,比如台剧少见的推理惊悚和灵异鬼怪,是一番实验,也是拋砖引玉,鼓励创作人更放开创意夹制,鼓励投资者支持这类型作品。而许多老演员,在植剧场也找到了发挥空间,不仅可可过过戏瘾,有新头路,还可以对新进演员起着教导和磨练的作用。

反映出自己家的故事



《花甲男孩转大人》有大量的华-台语对白参杂,许多台语脏话也照飙不误。这也意外让人看见台剧的设限其实没想像的那么保守。追剧追下来,默默地也成了“花迷”,每一集看完就到脸书上骂郑家男丁多么幼稚没用,感叹围绕在郑家男人身边的女人们多么坚忍成熟。偶尔会为着剧中人的痴傻翻白眼,也会在他们脆弱的时候跟着他们哭。

以为电视剧里演的也是自己家的故事,争拗不断的伯伯、善解人意的姑姑、把孙疼得像宝玉的阿嬷、大人间复杂难懂的情感关系……最贴己的,还是那些家人间的台语对话,我爸生前和我妈多半都是用福建话沟通。也许,爸爸学会福建话,就是他为这段婚姻付出最多的事情了。

反应

 

商余

甜美的生活/李宣春

美国选举结果出炉之后,我马上停止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账号,《时代》杂志、《美联社》、《报导者》、《基辅邮报》、《基辅独立报》等等,预计未来几年充斥情绪的政治资讯将铺天盖地席卷世界各个角落。

为了防止过度的精神耗弱,我进行了一轮筛汰,让社交媒体上留下真正关心的友人、生活、运动、音乐、文学、电影和艺术,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值得的事情,其余的就不必逗留太久。

时值11月末、12月初,我回乡一小段时间,陪伴家人顺道小休。当时距离文学奖颁奖礼过后没多久,从新山回到吉隆坡一周之内,得赶紧完成手上堆积的工作,才能心无旁骛地度假去。

直到假期正式开始,下机后花了两天在家躺睡,一边休养身心一边彻底放空。彼时,也还在消化着文学奖余留的冲击力。你不自觉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作家身分、接下来的写作计划和未来的生活。我不确定这个奖对其他得奖人起到怎样的作用;予我,重点无关奖金和荣耀,而是更加确定必须继续写下去。为了好好写东西,也要好好整理目前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日常起居——我还是那个以“白天的办公室副业豢养夜晚的写作正职”的写作者。

在家的时光,多半陪着家母在客厅跟进闽南剧的剧情发展。就如从前幼年的我被“托育”在家族布庄,日日看着大人们花大半天的时间将一份日报从版首读至版末,一个字也不放过。闽南剧情节无尽地延长不见终止,母亲准时扭开电视目不转睛地看下去。一日一两集,不多不少刚刚好。

母亲关了电视后,简单煮一顿饭,清理了房子,偶尔在客厅小睡片刻。趁我在家,恰好充当家母的司机,载她到医疗中心补给血压药,然后到相熟的成衣店试试新衣。傍晚,如果不想下厨就到外头找一家餐馆解决晚餐。这,便是孤儿寡母平静(偶有小风波)的日子。

没有什么过不去

随着身边在意之人相继离去,情绪过后,挂累降减,心情相对轻松许多。人生至此,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回到小镇之后,只要有车便可自由来去。见了老同学,谈近况、聊工作事业、喝茶吃饭,这算是对同辈的关心和扶持了。还见了文艺社的前辈W,这次特地带来文学奖座去“孝敬”老人家;忘年相交十余年,念兹在兹写出一番作为,与文艺社共享这份荣光。每每见W都在聊当时的阅读,探问小镇90年代创作风气至盛时期的故事。偶尔W会请酒(近年顾及健康少喝了),我啤酒下肚便浮思翩翩,发愿要写这个那个婆罗洲故事。

拨开杂念,筛去杂讯,目前我想重新养成专注的习惯,即使日子过得再小,也要用情至深。如果可以,留下一点点甜,足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