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陪父亲终老

当我找到受访者张建发弟兄的公司,就whatsApp他。他回复说需要多5分钟,结果是10分钟后他才下来,满怀歉意说:“今天好忙!”我理解,我也是父亲。那是做父亲的熟悉的印记。

我们到一处较安静的食店聊,认识建发弟兄少说也20年,他有一男一女,儿子会计毕业后已工作5年,女儿正在英国念医科。



谈起父亲,张建发说父亲在中国出世。他不是沉默寡言型,但在孩子跟前总保持严肃,因此他不太能跟父亲有亲密的沟通。尽管如此,父亲每年带一家人去本地名胜游玩时,会放下严肃的基调,这时建发弟兄就难得与父亲较亲近,可一起轻松。

建发弟兄所认识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父亲过去下南洋来到马来亚,结婚后就安排将母亲(建发的奶奶)带来马来亚。奶奶是上两代的妇女,爷爷早逝后,她变得很独立,甚至许多人觉得凶悍。然而,父亲对她极为谦让,凡事都体贴她的需要。建发弟兄对父亲的印象不但深烙心中,榜样也融入他的生命。

教导孩子做人要忠厚

父亲是生意人。商场往往是一个虞尔我诈的地方,他却常对孩子说,做人要忠厚,特别是对朋友更当如此,也不可欺凌一些家境欠佳的朋友。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

建发弟兄继续分享,我就越清楚看到他背后父亲的巨大影子,那绝不是阴影。



【父亲两次中风】

父亲今年已届92高龄。2013年尾首次中风,复原后还能说话,但须用助行器来走动。父亲向来极活跃,这时行动受限制,还需要人帮助,难免感到不如意,脾气变得暴躁。他晚上睡不着就一直大喊大叫。“他嗓门极大,即使关住父亲房门,又开冷气,我们的房门也关上,里头的咆哮声还是穿墙而出。”

他们起初很不习惯,但也明白父亲对晚年无奈的挫折感不能压抑心底,必须要抒发出来。那段约4个月的“适应”期间,父亲无论白天或夜晚都喊叫。他和太太白天上班,只下班回家才听到父亲的喊叫。可是在家的母亲就辛苦了,要照顾他,还要整天耳朵受罪!

医生建议他们不要一听到父亲喊叫就过去关心,不然他会以为靠喊就会奏效;让他喊,让他知道喊也没用,渐渐收敛。父亲真的渐渐接受现实,不再喊得那么厉害了。

不能说话与走动

过了两年,父亲去年新年再次中风,还患肺炎,送入医院,情况危急。医生说若撑不过就去了。父亲总算活过来,但建发弟兄坦言不知那是好是坏。父亲事后虽没成植物人,但已不能说话与走动,也无法正常饮食,须在腹部开个口插入管子,每天两小时喂流质食物。“他只能用眼睛看我们,用手大力抓握我们的手臂。这是他唯一能与人沟通的方式。”

说到这里,他沉默好一阵,此时的无声成了道出当中难处的“声音”。

“我和太太看到他这样子,其实很心痛。我们无法知道他想什么,哪里疼痛或不适他也说不出来。我们唯一可做的是,每天下班回家就到他床前,跟他讲些话。”

那是单向的沟通,但至少老父看到儿子和媳妇,听到他们的声音。二度中风后,父亲消瘦许多,跟过去的肥胖身材落差极大。建发弟兄一家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有一天上帝带他回去,那当是好得无比。”建发弟兄想陪伴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几步。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他们的爱受到极度考验,却靠主的恩典得胜。

【菲佣减轻负担】

父亲二度中风后,他们请来一位菲佣全日照顾父亲。他很感恩,因那菲佣曾受过护士专科训练(虽未毕业),照顾父亲极胜任,叫他们放心。

母亲现今也81岁,去年8月时跌倒,左脚因外翻而脚骨折断,须动小手术上小螺丝钉,约5个月无法走动。建发弟兄回忆那段期间,觉得那实在难捱:父亲中风,母亲又不能走,两个老人家都有事。

母亲终于可自然走动,却没以前那般灵活。太太就劝她不要如过去般煮晚餐给家人,只煮自己喜欢的午餐就够了,因母亲完全不煮也不好,她喜欢煮,也可趁机运动一下。由于午餐两夫妇都不在,太太傍晚回来就代劳下厨准备晚餐。这样,夫妇俩回到家就比过去忙碌。

他们聘用两个菲佣,一个照顾父亲,另一个不太会煮,就只做打扫工作。母亲无法走动的期间,后者也照顾她,扶她上厕所。

结语虽然家中走过风风雨雨,建发弟兄还是非常感恩,两位菲佣如天使般服侍,没有她们,他们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建发弟兄见证,上帝的恩典够他们用,让他看到神的应许何等真实:“直到你们年老,我不改变;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扶持。我已造你,就必背你;我必抱你,也必拯救。”(赛46:4)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