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年轻不老 老得年轻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是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人解释得玄而又玄,其实道理很简单,说白了:

“五十而知天命”,是人到半百,体力大不如前,开始知道上天给每个人的禀赋不同、遭遇不同,这辈子有些事做不到。换句话说:要认命!

“六十而耳顺”,好比苏东坡说的“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听到什么不顺耳的事,都能逆来顺受,甚至不觉得有什么不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从心所欲”不如讲“心无所欲”,因为七情六欲都少了,干扰理智的东西没了,所以比较容易中规中矩。

在孔子那个年代,能活到73岁是很不简单的,我想跟他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举个例子: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是多高的境界!

对自己宽容

已经知命了,干嘛还张牙舞爪、寸步不让、斤斤计较?事情已经成了,说也无法改变;做的已经做了,成败心里有数,何必还去批评、既然已经过去,就别穷追不舍了。

这种宽容是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人老了,未来的日子已经不多,眼前的路也愈来愈窄,能不对自己宽一些吗?

外面愈不宽,心里愈要宽。你已经这么老,能怎么办?如果里外都不宽,又如何走下去?

《论语》说戒之在得

年轻人可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以“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因为他们年轻,前面错了,以后还有时间改。

老人不一样,如果你老来摔一跤,不断回头看,心想自己怎么可能跌倒,只怕跟着又跌一跤。

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不一定是赚得什么,过度要求自己也是“是”的一种。所以从50岁知道天命,就应该在自己既有的“天命”之中努力,而不该存非分之想。

年轻有10块钱,可以全去投资,泡汤了没关系,还能重来。问题是老年人有10块,还能孤注一掷吗?如果掷不见了,拿什么翻本?

《礼记》六十杖于乡

人到耳顺之年,见到的多半是晚辈,所以《礼记》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这时候你见多识广,又有了发言权,非但不能倚老卖老,而且应该老成持重。

“当家不闹事”!什么大风大浪到你这里,应该大事化小,而不是扩大。应该“等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好比《孙子兵法》里说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当外面的纠纷像风一样刮过来,老人要像密密的树林,把风势一点点化解;当大事像火似地烧过来,老人要像山一样沉稳,不能带头慌乱。

《中庸》致中和

《中庸》也谈到“致中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一个人到了老年愈应该“致中和”,凡事都不要急着反应、急着动作,吃不要过多,玩不能过度,目标不可挂得太高,要求不必太严苛。

子女都已经长大定型,你多要求他们,只可能使子女躲着你。

孙子女不是你生的,你对他们多好,到头来他们还是跟父母亲。

即使跟你亲,又能亲多久?而且你们隔代,你带得了几年?你的脚步跟得上他们吗?

罗素的人生态度

英国的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一个人老来怨老,是最卑鄙的事,因为你年轻过,有年轻就有年老,老人没资格怨!

他这话讲得真好!老人就算老病,也不能怨。你怨,四周人厌了,会躲你更远。所以凡事在往正面想,“多好啊!我病了,躺在床上,不能给你们什么了,你们还来看我,就算看一眼,多好啊!”

如果你老来的病痛是年轻时的职业造成,也别悔恨。悔恨又不能时光倒流。而且就算时光倒流,只怕你还会那样工作。

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你的成就、你把子女带大,不都因为工作吗?

有得必有失,如同人生有得有失。得了生命、失去生命;得了钱财、失了健康。要对得到的感恩,别对失去的抱怨。愈是奉献而不抱怨的老人,愈能得到尊重。

人生像是川流,起初在山里奔腾飞漱,像千军万马般切割两岸的石壁,渐渐水势缓了,变成激湍在河床上跳跃。终于流出丛山进入平原,以它的水灌溉两岸,把一路带来的泥沙沉淀为沙洲浅渚,再往下去,洛杉矶更宽广水流也更缓慢了,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大海。

老年就该如此,是奉献的、温和的、宽广的、安静的、沉淀的、感恩的……。

反应

 

名人专栏

让妈宝学习向前走——妈宝的特质:只知有自己,不敢走出去(下篇)/刘墉

(续上期)

母亲就算心里想把最大块的食物给孩子,她也会先切一块或者咬一小口,再把其余的交给孩子。

她这招果然有奇效,孩子后来做了企业主管。

有一天从外面买回一根冰棒,撕开包装,正要放进嘴里,抬头看见妈妈,立刻把冰棒递过去:“冰棒!妈,你要不要先尝一口?”

各位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应该是大事!因为她利用方法,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自己不是最大的。非但眼里有父母,有长辈,而且碰到有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

不能面对现实

“妈宝不能走出去”,跟前面说的他不能独立也似乎是同一件事。问题是就算不能独立,孩子还是得走出去。

当他大了,高中或大学毕业了,他的同学朋友都外出打天下,甚至出国了。

人是群体的动物,他就算是妈宝, 踏不出步子,也会想跟出去。这时候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到外面不能适应,不敢面对现实。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妈妈宠得要命,功课奇佳,也申请到了美国长春藤名校,但是进去不久,学校跟家长联系,说孩子总旷课。妈妈立刻老远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躺在床上,满屋满地扔满了饮料瓶、零食 袋。最后不得不跟学校请假休学,把孩子带回家,同时遵照学校的指示,看心理医生、打工,并且在家附近的学校修课,1年后重新回到学校。

出门就是冒险

妈宝硬是走出去,还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时候,因为在家什么都不做,连烧水,什么时候开了都不知道,结果造成危险。

我在以前的书里写过,有个留学生去餐馆打工,大厨叫他把油锅端过来。他过去双手一把将油锅端起,突然感到剧烫,怕把热油打在身上,不敢立刻放下,忍痛放下油锅,双手都受到重伤。还有个留学生去帮人装修,却连怎么抬重的 东西都不会,结果才拿几块木板,就伤了脊椎,进了医院。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妈妈,你可以宠出个妈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也要知道除非孩子走一步,你跟一步,或者由你带头,领着妈宝向前走。

当你不在的时候,妈宝还是得面对现实。人生大道横在他面前,他得自己走。

拖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辈子。何况,你能跟他到几时?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