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多元化的风险和机会/前线把关

手套制造商Careplus集团(CAREPLS)最近宣布进军节能汽车(EEV)的制造和组装领域。

Careplus表示,鉴于市场上所有主要手套厂商面临的挑战,该公司正在寻求多元化至其他可行业务的机会。

手套市场正处于供应过剩和平均售价(ASP)很低的“红海”战场。 

获股东支持

2023年10月25日,Careplus在其特别股东大会上向股东解释了其多元化进军电动汽车(EV)行业的原因。

有人怀疑该公司如何为其多元化投资提供资金,进入一个远离手套制造和新合作伙伴专业知识的行业。

尽管如此,这个解释肯定是令人信服的,因为99.99%的股东投票支持多元化业务。

多元化是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的战略选择,旨在分散风险、捕捉新机遇,和创造长期价值。

虽然多元化可以是一种强大的成长战略,但它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机会。 

慎防5大风险

1. 财务风险

与多元化相关的主要风险之一是财务风险。进入一个新行业需要大量资本投资,这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资源紧张。

如果新企业的业绩未达到预期,可能会导致财务损失,从而影响核心业务。

2. 营运挑战

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营运要求,在过渡到新行业时通常需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营运效率低或错误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获利能力下降。

3. 市场风险

市场状况可能会迅速变化,多元化进入新领域可能会让公司面对意想不到的市场风险。

例如,经济衰退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可能会对多元化的新业务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4. 品牌和声誉风险

一个公司的声誉是宝贵的。如果管理不当,多元化进入具有不同价值观或道德考虑的行业可能会给公司的品牌带来风险。对一项业务的负面看法或会蔓延并影响整个品牌。

5. 文化错位

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缺乏文化一致性可能会产生整合、员工士气和团队合作等问题,最终影响多元化战略的成功。

带来增长机会

1. 减低风险

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对单一市场或行业的依赖。这对于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的行业尤为重要。

通过将投资分散到各个领域,公司可以更好地度过经济衰退。

2. 营业额成长:

多元化提供了开拓新收入来源的机会。这可能来自向现有客户交叉销售产品或服务、进入新兴市场或利用多元化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而产生的。

3. 创新和学习:

多元化进入新领域通常需要获取新技能和知识。这可以带来创新和开发新能力,从而使整个组织受益。向不同行业学习可以培养创造力和竞争优势。

4. 全球扩充:

多元化可以为全球扩充提供机会。公司可以利用其现有资源,例如分销网络或供应链能力,更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

5. 平衡投资组合:

公司可以平衡其投资组合,以确保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业务组合。

虽然某些行业可能已经成熟并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但其他行业可能会高速增长,提供可观回报的潜能。

5大成功战略

1. 全面的市场研究

在多元化之前,广泛的市场研究对于了解新行业的动态、潜在风险和机遇至关重要。这包括评估市场规模、竞争、客户行为和监管因素。

2. 协同效应识别

寻找核心业务和新企业之间可以发挥协同效应的领域。这可以节省成本、提供交叉销售机会并提高整体绩效。

3. 风险管理

实施稳健的风险管理实践,以减轻潜在的下行影响。这包括财务应急计划、监督市场状况以及在新企业表现不佳时明确的退场策略。

4. 人才和领导力

确保拥有合适的人才和领导力来推动多元化业务。这可能涉及聘请新部门的专家或培训现有员工以弥补知识差距。

5. 平衡投资组合

维持平衡的业务组合,以确保出现“现金牛”和增长机会的结合。这种多元化战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商业周期和经济衰退的影响。

6. 灵活性和适应性

公司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随时调整其多元化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或新的机遇。敏捷性是成功的关键。

创造长期价值

多元化是寻求增长和降低风险的公司的战略决策,但它也面临挑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马建屋(MBSB)和MIDF自国民投资公司(PNB)合并。此次合并将填补马建屋目前在企业和投资银行领域的空白。 

这是两家政府官联公司的合并,这两家公司分别由两家政府关联投资公司(GLIC)——PNB和雇员公积金局(EPF)拥有。 由于合并方具有官联公司文化,合并面临的挑战相对较小。但即使在官联公司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过程并不一定有如轻松的在公园散步。

另一方面,武装部队基金局(LTAT)、莫实得控股(BHB)和吉隆甲洞(KLK)之间收购莫实得种植(BPLANT)33%股权的交易,引起了来自投资界的各种不同的回应。 

如果交易能够完成,GLC文化与企业家驱动文化的融合可能会面临挑战——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 

这可能是一个错过的机会,因为双方本来可以利用彼此优势。莫实得种植将受益于吉隆甲洞的卓越产量和重新种植的专业知识,及雄厚财力;LTAT和莫实得控股作为莫实得种植的股东,将获得由此产生的利益。

为了在多元化实现成功,公司必须仔细评估风险,进行彻底的市场研究,并制定利用协同效应和创新的战略。在不断进化的业务环境中,保持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方法也至关重要

成功的多元化可以带来营收增长、投资组合平衡和竞争力增强,最终为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然而,执行不力的多元化战略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多难化”,从而导致财务挫折并破坏品牌形象。

总执行长

 迪瓦尼山 

MSWG重点观察股东大会

佳易科技(KEYASIC)(股东大会)

简报:2023年佳易科技总营业额录得2082万令吉,按年增加53.20%。至于净亏损则按年收窄37.84%,至537万令吉,去年同期净亏损为864万令吉。

公司收入大增,主要归功于其非经常性服务业务的需求大增。

提问:公司在2023财年共签署了超过7000万令吉的合约,并在ASIC设计服务业务中建立了强力的服务渠道(年报第7页)。

a)目前公司有多少未完成订单?

b)2022财年接获合约总值是多少?

c) 2023财年接获的7000万令吉合约,预计什么时候完成?

d)随着公司接获价值超过7000万令吉的合约,加上2022和2023财年的收入分别录得1360万令吉和2080万令吉,公司是否可在2024财年转亏为盈?

联峰(UCREST)(股东大会)

简报:2023财年联峰总营业额按年增加9.8%,至1356万令吉。

营业额增加主要归功于公司的旗舰产品——iMedic,该产品也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其余收入则贡献于平台定制和维修服务业务。

公司现财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获利,将全年盈利推升至10万1000令吉,按年转亏为盈,上财年的净亏损为3513万令吉。

提问:公司主要投资在医疗保健、消费品、汽车及工业产品的3D及多维度打印研发。相关业务预计也将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贡献来源(年报 第 12 页)。

a)在3D及多维度打印投入了多少资金?

b)以上业务预计什么时候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和盈利?

森那美(SIME)(股东特大)

简报:集团将在股东特大寻求股东批准,其间接持股子公司——森那美企业有限公司从国民投资机构(PNB)手中收购合顺(UMW)61.18%股权的拟议。

该公司是以35亿7000令吉或每股5令吉收购合顺的61.18%股权,并在之后强制收购未持有所剩余的股权。

Pecca集团(PECCA)(股东大会)

简报:Pecca集团2023财年营业额按年大起34.6%,至2亿2130万令吉。这主要得利于公司汽车业务收入上涨所带动。

同时,集团2023财年净利按年增加54.9%,至3540万令吉。集团盈利大增,主要归功于收入大增和成本效率改善,其赚幅也从去年的13.69%,提升至16%。

提问:公司的医疗保健业务在2023财年收入按年大跌81%,至310万令吉,上财年收入则是1640万令吉。由于口罩需求明显放缓,公司的口罩生产减值损失为200万令吉,并减记库存原料价值75万令吉(年报第34页)。

a)公司是否会在2024财年进一步亏损减值和库存减记?

b)截至2023年底,医疗保健领域的应收款账面价值为532万令吉(年报 第 152 页)。相关应收账款有多少关联方,逾期何时?

汉联机构(HARNLEN)(股东大会)

简报:汉联机构2023财年累积17个月营业额共录得2亿8030万令吉。由于种植营运成本、分销费用上升以及棕油提取率下降,公司的种植业务EBITDA依然承压。

集团2023财年营业盈利为820万令吉。然而,若不计1360万令吉的信贷损失逆转,集团2023财年将录得营运亏损。

提问:集团在今年6月1日完成Almal资源有限公司的收购,并拥有彭亨州云冰地区种植园土地 60 年租赁权。这片土地目前的种植物是黄梨和油棕(年报第13页)。

a)截至今年5月31日,黄梨的种植总面积是多少? 

b)黄梨对比油棕的劳工需求有什么差别?

c)2024年的预算资本开销是多少及其细目? 

d)集团预测黄梨种植在什么时候可带来盈利?

永进控股(DPIH)(股东大会)

简报:永进控股2023财年收入小幅增长2%,至5170万令吉(2022财年:5070万令吉),而净利则较去年同期的520万令吉减少44.2%,至290万令吉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赚幅分别为24%和6%,是过去5个财年的最低纪录,主要归咎于原料、包装成本和运输费用增加。

提问:公司的气雾剂产品销量从2022年的4211万令吉减少359万令吉至3852万令吉,主要因为市场需求疲软(23年报第17页)。

a)请进一步说明气雾剂产品需求下降的原因。 用户的偏好是否发生转变,或者集团是否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b)集团产品需求在2024财年会反弹吗?

RGT控股(RGTBHD)(股东大会)

简报:随着工程聚合物产品 (EPP) 业务的卫生产品需求减少,公司在2023财年营业额按年下跌12%,至1亿730万令吉。由于产量下滑和固定管理成本增加,导致公司利润减少2420万令吉。

集团扩展其原创设计制造服务,增强其内部研发能力,为各行业的产品设计提供增值服务。此外,工厂自动化和精密工程(FAPE)业务提供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提问: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通过内部筹集资金和银行贷款的组合投资约1440万令吉于资本开销,增加和增强生产能力。

a)该资本开销将分配于哪个业务?

b)产量下降和固定管理费用增加是导致利润和赚幅下降的因素(年报第16页)。 

(i)产能增加是否会进一步恶化集团的盈利及╱或赚幅?如果产能增加对利润或赚幅没有影响,是什么原因所致。

(ii)通胀压力如何在这次下降中发挥作用?

c)未来公司将专注在什么业务?

免责声明

●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持有文中提及公司少数股额。

●本栏简报与内容版权属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表达的意见是采自大众媒体。

●我们将尽力确保所发布的资讯准确及最新,但不担保信息和意见的精确和完整。

●内含资讯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买卖建议,或认购相关证券、投资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购邀约。

更多详情可查询: www.mswg.org.my 

欢迎回馈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产能过剩也可造福世界/Project Syndicate

在今年5月于杭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上,我提出了后来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绿色马歇尔计划”的“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

该计划包括三个目标:协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扩大中国的总需求以及提升中国的全球领导力。

与当初的马歇尔计划一样,该计划将提供大量商业信贷和投资、政策性贷款以及政府援助。

最近围绕中国主要绿色产业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过剩的讨论给了我启发。

定义存争议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今年4月在与多位北京大学教授的讨论中提出了这一问题并表达了两个忧虑:一是中国产能过剩似乎是政府补贴的结果,二是其规模已大到扰乱国际市场的程度。

一个月后,美国宣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的决定。

对“产能过剩”的定义可能存在争议。正如一些中国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销售其产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那就不存在“产能过剩”。因此如果我们把产能过剩理解为供应超过需求的状况,那么就可以用它来为国内和全球背景做区分。

这里涉及三组因素:宏观经济失衡、显性和隐性补贴以及相关产业的规模。

“国内”产能过剩是中国整个1970年代后改革时期的特征,因为本国生产的产品超过了国内消费量——经常账户的大量盈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解决产能过剩的第一步就是实现经常账户的平衡。

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当局一直在通过刺激国内消费追求这一目标。

不公平补贴?

而美国人和欧洲人更关注显性和隐性国家补贴,他们声称这些补贴使中国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不公平优势。但一份2022年发表的工作文件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显性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减税和专有许可)在十几个受调查国家中处于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挪威、美国、法国和德国政府的补贴规模。

隐性补贴——即降低的要素成本,则不那么显而易见。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杰伊·尚博在7月发表题为“中国产能过剩与全球经济”的演讲时引用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项分析结果,估计中国的隐性补贴约相当于GDP的5%,是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10倍。

虽然这些数字与我在15年前所做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相近,但尚博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者的解读是有缺陷。

禁不规范非法补贴

中国的要素成本扭曲状况不是作为产业战略的一部分而制定的,而是作为一项过渡政策存在,且大部分支持都给了国有企业。

如果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些在国际上竞争的私有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正因为这项政策而处于明显劣势。

地方政府面临财困

尽管如此,地方政府推出的各种“投资促进项目”还是为私营绿色科技企业提供了隐性补贴,例如减免土地使用费用。因此欧盟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补贴致使中国电动汽车的售价要比欧盟生产的车型低20%。

但地方政府提供的支持也在迅速减少,部分原因在于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面临财政困难,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中央政府已开始禁止这种不规范的非法补贴。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导致人们对该国产能过剩的影响产生了过度的担忧。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经济政策又往往将投资集中于某些部门和行业。

这可能会让其贸易伙伴遭遇困境。但问题是中国绿色科技行业的规模可能是一个比补贴更严重的问题。

美中都有绿色马歇尔计划

中国确实需要减少国家指导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并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以确保共同繁荣,这就是我提出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建议的原因。

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但也在发达国家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壁垒。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推进自己的绿色发展议程。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约1.7兆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但截至2022年只吸引了544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外国直接投资。”

所幸中国拥有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缺口的技术、产能和资金(商业融资、政策性融资和政府援助),可以借此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促进本国经济,同时巩固其国际领导地位。

有趣的是,在8月底,曾于2021-2023年间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布莱恩·迪塞提出了一个“清洁能源马歇尔计划”,并提及中国事实上也在考虑同样的想法。

理想情况下两国可以在这一倡议上展开合作,但即使中美各自推行独立的绿色马歇尔计划,也依然可以大大加速全球绿色转型。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