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疫起挺过去(上篇)

文:碧澄

我冲到一家西药行外面时,仿佛还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啊……店外挂着“Mask - Out Of Stock”的牌子。

     西药行前面也有一家,赶快再往前冲啊。

     天啊,又是“Out Of Stock!”

     背后传来脚步声,一回头,竟然有几个人跟在我身后,同样神色紧张。难道……他们也是跟我有同样的“目标”?

     不管了,抹抹汗,后面那排商店还有一家,再去试试。

唉!虽然一人只限买一包,也聊胜于无。当然,我也没忘记另外买一瓶净手液。

把两样东西捧在手里,顿时有了个金钟罩护身的感觉。

        刚才那几个跟在我后面的人,似乎也跟我一样,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有一盒好过没有咯,省一点用,应该可以撑到月底。”其中一个说。

       “希望啦,我们一家5个人,每人刚好分到10片,真的要很省喔。”

       我没空再听下去,因“目标”还没完成,那就是到超级市场去“抢粮”。

       还没走近超级市场的百货部,便吓了一跳。那儿怎么那样多人?

摩肩接踵、人声沸腾……比平常做大促销时还夸张好几倍!

放眼一看,许多人的购物车里装的,不外是:米、油、饼干、快熟面、奶粉、三合一咖啡、蔬果等生活必需品,最令我傻眼的是,里头都有好几卷的卫生纸!

即使接下来人人都必须宅在家里,但真的需要用这么多东西吗?

人潮有增没减

眼看人潮有增没减,而且时间已经是6时多,一定得把事情赶快处理完毕。今天下班前,妈妈打电话来,除了交代我买东西,也要我趁天黑之前回家。

事不宜迟!赶快转移阵地,没想到……

       “米,没有啦!”

     “罐头?剩下这些罢了!”

     “面包?多两天才有货送过来!”

     “清肺排毒汤?早就没有了!中国那边进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货到。”

     刚踏入这家药材店的我,听到这些话,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因为刚才看见超市人潮汹涌,我才冲到这家药材店来,怎么知道,人的确没那么多,却严重缺货。

怎么办?买不到东西回去,妈妈一定会碎碎念,尽管家里只有她、爸爸和我,平时家里的粮食都堆积得满坑满谷,可是,她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去“扫”一些回来,这样才比较安心。

没办法,我唯有看到有什么就拿什么。

这是马来西亚政府为截断2019年冠状病毒在我国肆虐的感染链,宣布从3月18日至31日实施两周的行动管控令(简称MCO)的前夕。

除了指定的一些行业,人民都得禁足在家,严禁群聚。大家必须停工、停课、停止一切活动,以配合这项封锁(lockdown)令所要达到的成效――让染疾者的数据下降,甚至销声匿迹。

而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宣布落实行动管制令前,要我们“Stay at home,Duduk di rumah”的声声叮咛,也为这项禁足令增添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回家途中,一片车水马龙。望望左右的人,无不面色凝重,木无表情,绝没有因为不必上班或者上学而感到欣喜。

唉,看不见,摸不着,却凶险无比的病毒肆虐,使得我国实施了前所未有的行动管控令MCO,可真是害人不浅。

没有硝烟的战争

难怪,首先发现病例的中国湖北的武汉,也宣布这场……我搜索枯肠,才想起“疫情”这两个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回到家,爸爸坐在电视前,正看着这阵子的“全民英雄”——我国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在宣布确诊人数。

“哎呀,这个什么阿山哥整天都是皱紧眉头,整张苦瓜脸,看到他真是大吉利是啊。”

妈妈一面点算我买回来的物件,一面瞄住电视,嘴巴则说个不停。

“你不要吵啦,人家是医生,讲什么都是有用的……”爸爸瞪妈妈一眼,“你,连半包清肺排毒汤都买不到,静静坐着听就好啦。”

妈妈的脸色马上改变。

“要关14天,哪里都不可以去。而你呢,什么都不管,只是坐着看电视,看来看去,那些细菌就会自己走掉啊?”

看着这场即将掀起的舌战,我除了捧住头,什么也说不出。

退休了5年的爸爸,一大早就出去咖啡店。除了午餐,小休和晚餐会在家,其他的时间都呆在咖啡店。

我很难想象,接下来的14天,被阿姨形容如火星撞地球的秦家两老,将如何共处。

第二天一早,打开门窗,竟然发现四周是一片……死寂。

我们住在公寓,望出去是一大片的商店。往常,车声、人声,让刚入住时的我很不习惯。这种情况,过了好些时候,我才慢慢适应下来。

爸爸在看报纸,也开着电视,茶几上摆着一杯咖啡乌,还有几片面包。

这让我感觉到所谓“危机”已真正到来,连小市民最基本的活动——去咖啡店闲聊,都必须喊“卡”了。

妈妈在厨房准备午餐的菜肴。

而我,登录网络,随着叮叮咚咚的声响,数之不尽的讯息陆续传送进来。

我相信,每一位跟我在MCO期间宅在家里的人大概都没想到,接下来会接收到无数雷同、近似、真伪交错、暖心、冷漠等讯息。它们将成为这段时间的交流资料。

当然,一切都是在社交媒体如Whatapps、Instagram、微信、面簿、Line上飘移,因为同桌喝茶,谈天说地,已经不被允许了。

14天期间,铺天盖地的讯息不断发送。叫人惊悚的有:确诊人数节节攀升、红区绿区的圈定、医护人员需要用的口罩、防护面罩、防护衣严重不足、低下层人民面临断粮、西药房的口罩与洗手液依然缺货等状况。

这些状况,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紧扣住各阶层人士的脖子。最让人无法断定的是,这条绳索,不晓得什么时候才拿得下来。

尽管政府有宣布发放各种企业和个人的补助金,然而随着14天后卫生部发布的“MCO加长版”,人民的苦难才开始。

 

(待续)

“南洋文艺”欢迎喜爱文学创作者来稿(小说、诗歌、散文)(不设稿酬)        电邮:[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反应

 

言论

母语教学违宪罔顾团结/碧澄

联邦宪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法律根据,一般上,朝野政党若发现宪法的某些条文有纰漏或不足之处,可要求国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修改有关条文。

修宪是一件大事,人民挑战宪法条文亦不常发生,因为非得花费大量资源不可,背后没有有力的支持,要入禀法庭,并非易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母语教学违宪的风波,有某方势力在做靠山。

宪法152(1)(a)和(b)可说是非巫裔人民教育领域的护身符,一路来都有人提出置疑,政府也曾针对教育部长对华淡小操生死大权的条文进行修订,以安民心。

华小拨款占小比率

挑战华淡小宪法地位一案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已历时4年,虽经判决,上诉方仍准备上诉到联邦法院。他们对于华淡小非法定权力机构,却享有政府拨款的事实,紧咬不放。

其实,华淡小所得的拨款只占总数的一小比率,否则华小就不必每年都要求提高款额了。

提出违宪诉讼的团体,其出发点不外维护马来人的权益及马来文的地位,最后达成单一源流学校的目标。

教师团体参与,我们没话好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的作家联盟也是其中一分子,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们这样做,显示思想极端、狭窄,不顾这对国内各族群关系和国民团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肯定大大不利。

如今,部分小学以英文教学,政府或私立大专纷纷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上述人士是表示赞同或是视若无睹,又或者认为以英文教学乃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什么对国内通行语文的发展却不认可,非除之于教育圈外不可?

严守课程大纲教学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声称,他们愿意让多源流学校继续存在,条件是增加国家元素――有更多的马来文、马来人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这些都是罔顾现实的意见。

华小和淡小一样,都严格遵守课程大纲教学,教学三语,培养良好品德以及爱国的情操。至于华校从中台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有何不好?难道要各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才是正确的办学方针?

这些年来,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华小不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马来语文,又极力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当局理应对此略知一二。好的方面,应给予褒扬;不足的地方,应给予鼓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