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从赵婷获奖描述的“同情心”说起

人生需要同情心。华人导演赵婷“横空出世”夺奖,从一头“金狮”到两尊“金球”,再次凭借《游牧人生·Nomadland》获得金球奖电影最佳导演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奖。在获奖感言中,赵婷引用《游牧人生》中一段对于“同情心”的描述,表达的意思是“影片的核心在谈论同情心,同情心能掀开所有隔阂,让我们走到一起”。这也是一种价值观。

同情是悲悯情绪

在全球冠病疫情背景下,有关“同情心”的表述,能激发观众更多联想。同情是透过敏锐的感官,感受他人情绪,检视自己是否能感同身受,适时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同情就是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是一种悲悯情绪,是一种善良心灵折射出的美丽光辉。同情心是道德感、公平正义、理性思考的重要起源。同情,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同情心、同感心、同理心,三者有异有同。没有同情心,就不会有同感心、同理心。

“拉面哥”走红

赵婷获奖之日,正好是火遍神州的“拉面哥”的小摊,被迫打翻而终于收摊的日子。这位山东“拉面哥”走红,缘起于一段短视频。在山东临沂费县,梁邱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最近一个月,这个小镇却因一位卖面的师傅引来上亿人关注。一位路过的摄录他,发到网络而令他一夜爆红。

视频中,一位皮肤黝黑的男子在农村大集上卖拉面,他先提起一袋面粉,倒入缸内,而后保持直立站姿,双手埋在缸里一阵揉搓,再拿着拌和的面团转身回到案板前,一个长条状的面团被用力甩在案板上,随后拉出细条状的面,放入沸腾锅里。有拍摄者问这面多少钱,“拉面哥”回应称“3元一碗,10余年来未曾涨过价”。他觉得农村人“赚钱都不容易”,不好意思涨价。这位憨厚摊主叫程运付,被网友冠以“拉面哥”之名。

除了慕名来吃拉面的,更多是来自全国各地做直播的网友,与他合影,拍摄短视频。“拉面哥”面摊前,一帮人架起长枪短炮,前前后后围七八层,每天不下五百人,从出摊拍到收摊,一围整天,疯狂直播,其家门口也成天被堵拍摄。在抖音上,上百个直播间即时直播“拉面哥”动态,每段视频观看人数超过10万、20万。对“拉面哥”的围观很快变了味。

大型行为艺术秀场

他那方小小的面摊与整个村子,变成大型“行为艺术”秀场,宁静的小山村交通濒临瘫痪。程运付陷入“有家不能回,有面不能卖,有摊不能出”的困境。那些网络主播视频直播,看中的只是“拉面哥”身上所带的流量,以期能在流量的汪洋大海中为自己捞取“一瓢”,所谓“慕名而来”,实则“慕利而去”。他只是一个被消费的流量工具。显然,过度围观已不是“蹭热点”,而是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经营。

围观改变中国

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此前的“大衣哥”朱之文、“流浪大师”沈巍、“小马云”范小勤……同样被“架”到风口浪尖上,社交平台上过度围观,为他们生活带来诸多侵扰。

时至今日,“围观改变中国”成为庙堂之中的热议话题:蹭别人的“流量”,鼓自己的钱包。 

围观者一旦没有最基本的边界感,“关注”就变成“闹剧”。缺少的是同情心、同感心、同理心。

拥有同情心,就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这些围观的网络主播没能以对方立场为出发点,思考对方当下的感受。这正是赵婷需要呼吁“走到一起”的价值观。

反应

 

商余

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中/江迅(遗作)

去香港铜锣湾逛书店,才知道旭屋书店结业,扎根香港28年的这家日本书店,是不少日本书迷的打卡地。旭屋书店1946年在大坂开张,目前全日本有10多家分店。随着网读、网购的读书和买书习惯改变,实体书店单靠卖书已难以生存,时下纷纷多元发展,经营文创用品、咖啡食物、家居时尚品。

记得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有一金句:“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那天在一个读书论坛的视讯活动上,我问上海出版界的一位朋友,上海有多少书店?她说,太多太多,数不过来,而后她迅疾在一个APP上随手一搜“上海书店排行”,结果是1340家。

内饰更有温度

今天上海的书店,有市井阁楼里的书屋;有庭院深深处的书院;有一开就是十几家的书局……书店的内饰也变得更时尚更有温度了。曾经只售单一性的书本,如今各店家除了售书,会开辟恬静的阅览区、小坐的咖啡区、手工制作区,于是,书店成了各类人群逗留的休闲之地。

阅书如阅世界

人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凭手机随时可以阅读。其实,更需要的是深度阅读。炎夏初秋,冠病疫情,步履匆忙,心绪纷繁,人的心灵越需要安顿,越需要弹性,以应对无常,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书,阅世界,在文字里发现最美的风景,抵达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起书店,图书选品是书店的灵魂所在。不过,近年开业的新型实体书店都注重阅读空间营造,场景化设计,差异化经营,而引入咖啡成为一种潮流。

前不久读过一本《好书店·好咖啡——上海45家书店的故事》。本书收入上海15个区的45家实体书店咖啡文化的故事,以及上海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发布的《上海主要实体书店咖啡经营项目调研报告》。这45家书店书屋,囊括了书店经营咖啡的3种模式,自营、合作、品牌引进。这本书透过对实体书店咖啡经营的现状、发展途径的调研,探索咖啡作为书店复合型经营方式的潜在价值,促进图书发行产业多元发展。

咖啡各有其味

重视咖啡经营,这已成为近年新开实体书店的主营业务之一,以书店+咖啡+体验+生活方式等多种业态综合经营,读者定位更年轻化,自营咖啡品牌,成了书店多元经营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上海就有西西弗书店的“向量咖啡”、钟书阁的“书痴咖啡”、大众书局的“纸品咖啡”、言几又书店的“言几又咖啡”、建投书局的“传记咖啡”……这些书店各有其美,咖啡各有其味,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的阅读空间中。

好书、好咖啡、好音乐、好时光,当置身于朵云书院这类书店,就会感受到三者糅合和谐,而阅读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书香咖啡香中展开心灵对话。书中有灵魂,咖啡寄热情,与阅读为伍,也与咖啡相伴。一本心仪的书,一杯满足味蕾的咖啡,一支舒缓的音乐,读者沉浸其中。

茶酒能与书搭配

其实,茶和酒也能与书相搭配相结合。曾听一位圈中人说过,读《诗经》,可以喝龙井;读杜甫,可以饮武夷岩茶;读《狂人日记》,可品10年陈以上的花雕;读《天龙八部》,一碗烧刀子再适合不过;读《红楼梦》,可温一壶女儿红慢品;读《老人与海》,饮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杯伏特加便燃起心中火花……

茶、酒、咖啡,成了阅读催化剂,令阅读更立体、书店更温馨。那么,什么时候,香港也会有更多这样的书店,随时走进阅读空间,抵达另一个自己。

(编按:本文作者于10月13日去世,此文乃作者遗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