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令人难过的离世

文|老南洋

华文报又失掉一位资深前辈,《南洋商报》前副总编辑陈玉水日前离开了。报界、广播界,还有许多社会人士,大部份都认识他,也是好朋友。

陈玉水先生最近几年健康不好,经常有他的好友和受过他指导的记者上门探望和安慰他,祝愿他康复。他的逝世很让人难过和惋惜。

初进《南洋商报》时,陈玉水先生是我的上司采访主任,由他一点一滴的细心指导,走上新闻从业员道路。他眼光锐利,视察入微,费心找出每一个新记者的专长和优点,给予机会加以栽培。

靠有经验老兵扶助

华文报就是靠这一批有经验的老兵扶助,一路走来走到今天。

玉水先生后期更不怕劳苦,为报馆设计一套新闻从业员在职训练计划,新进的记者都从中得益不浅,为日后的工作稳固的基础。

华文报领导人大部分都很关怀新进受训者初期处境,记得我们加入报馆后不久就是华人新年到来,根据规例,新人是没有佳节假期,出人意外的是,新年期间玉水先生竟然放了我一个星期新年假期,让我们回乡度过特别假期。虽然没有说出,我们是很感激有一个刚刚开工就有假期。玉水先生曾讲过:他们刚刚离家,就让他们回家度过新年!对新人而言,在家过年是多么高兴。

鼓励属下去购屋

玉水先生的离开,也让我记起一段往事,他喜欢鼓励属下去购买住屋,午餐过后,他喜欢带属下去看新屋,同时也大力推荐属下去置业购屋,我们许多记者也因此很早便购买了自己的屋子。

更重要的是当年屋子便宜,过了不久屋价就冲上去,大家都庆幸自己乘价钱低时已经买到自己的房子。

在这方面,我们是极为感激玉水先生的鼓励。尤其是身处吉隆坡,能够趁价钱还未大涨前就买到屋子,实在是幸运的一群。

看看目前的飞涨屋价,虽然当时不是每一位同事都冒险把屋子买下,陈先生当年那种爱护小记者心意和眼光,确实勾划出他长辈的胸怀。

华文报而言,很少有正规的采访训练,大部分是在前辈的悉心指导慢步向前摸索,前辈的认真指导让华文报不断地发展,玉水先生作为我们的前辈都发挥传承者精神,我们衷心感谢他的贡献,他的离世令人难过。

反应

 

商余

陈玉水和那场车祸

文|金鼎

不觉,玉水兄往生极乐已进入第二周。他享年92岁。我们一批旧同事和报人为他登了一则挽词,放了一张他生前所拍的一脸灿烂笑容的图片。但我猛地感觉到,那笑脸很遥远。他在我的记忆中,却是一张衰弱、无神,全无笑影的,让人看到会一愕,然后同情心油然而生的印象。

那应该是几年前,他出席我们报人协会常年中秋月光晚会的一幕。我上前去要想和他寒暄几句,但他只能对我挥手示意,看来他言语有困难了。他走路很慢要人扶了。

当时的玉水,当然跟当年我们同在吉隆坡地里华路《南洋商报》(马来西亚)总部任职的情况无法比。啊,岁月可以令一个人衰老如斯,真是教人感到害怕。可人都避免不了会老去呀。

其实,人老了,未必就会呈现那种风烛残年的模样,如果他没有大病一场或遭遇过巨大的打击,八十多岁的人,不该有那种老态的。

是的,如果不是那场车祸,玉水不会一下子变得那么衰老。

车祸造成元气大害

大约十多二十年前,玉水在现时的八打灵南洋大厦出来,在大厦的后门(现在的前门)马路上被车撞伤,送入医院救治了很久,一个多月出院后,我所看到的玉水就衰老多了,简直前后判若两人。可见这场车祸对他的元气伤害有多大。可以说,他从一个刚退休(后来主持新闻训练班)的壮年人立即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

这次打击严重影响到玉水的健康,以致近些年来他常常头晕(据说是低血压)而跌倒,头破血流,进一步衰老不堪,已经难以行动了。

当年,玉水是个壮健活跃,反应敏捷,口直心快的人。你不必担心他会在背后给人插刀,但你有事时,他还会为你仗义直言,教人铭记在心。

真是英雄莫问出身低,玉水曾对我坦言,他只受过几年的正规教育,所以,进入《南洋商报》时,是从当杂役开始的。(那时《南洋商报》办事处坐落在武吉免登)。他不怕辛苦,不断自修, 虚心学习,让他的上司都觉得应该给这个人一个机会,所以,他不久便进了编采部,学习采访,从见习记者,一步步往上爬,直到副总编辑高位才退休。这就是一个人肯学和不肯学的分别。在《南洋商报》,从低处做起,直到最高职的例子应该不少。除了玉水,我看到的另一个人是石光华。他初时乃一个校对员,由于表现杰出,获得提拔,当了助编、编辑,最后被从新加坡总部派来吉隆坡,主持当时马来西亚版《南洋商报》的编务(那时称为主编)。

一起买股赚点快钱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我进入《南洋商报》时,玉水已是采访主任。我还记得他是如何帮我们这些薪水尚低的后进多找些零用钱的。当时有位社团记者蔡明岐,人脉很广,认识一些企业老版,不时可以获得一些挂牌公司的内幕消息。当他得悉某个股价格将会上涨时,便会通知玉水,玉水也就把消息传给我们,让我们一起买些以赚点快钱。

这其实是一种投机行为,买了股票不拿票,一个月内结账。由于消息准确,一周左右股价起了,有利可图了,我们就卖掉,从未失手过。收到了钱,就一起吃一餐好料,日子过得好不快乐。

70年代初,我离开报馆进入银行界,明岐不久也转行做生意,鲜少联络了。如今,几十年过去,明岐和玉水都已离世,我们在报馆的往事,也就只能回味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