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关于仪式感

【一丝思诗】韵乐

在《小王子》故事中,被驯养的狐狸告诉小王子说:“你最好每天同一时间来。比如,你下午4点来,那么我从3点起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我们应该坚守一定的仪式。这也是大家早就忘记的事情。”

“哪么什么是仪式呢?”

狐狸回答小王子:“仪式会让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让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人类的世界也充满着各种“与众不同”的精心时刻,从日历中圈出的大小节日,从普天同庆的新年、到各自的宗教庆典或祭奠、人生各个阶段的庆祝(生日、成年礼、毕业礼等)、特定身分的节日(如儿童节、双亲节、情人节、光棍节等),都成了大家聚会、欢庆、团圆与消费的理由。

对生活更铭记珍惜

为什么要有仪式?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重要的事,它让我们对在意的事情心怀敬畏,让我们对生活更加铭记与珍惜。”很多时候,仪式让一个人跳脱原本角色,迅速进入另一个时空与情境,比如带上四方帽出席毕业典礼肃立起敬的小孩突然变成了大人;婚礼上的新人彼此许诺携手踏进人生第二阶段。

紧握商机 促销活动

有些人不喜欢仪式,认为矫情又做作,好像大家在演齣“大龙凤”,于是被批评为不懂浪漫的家伙。在消费文化盛行的风气下,商家紧握商机,趁特定节日进行促销活动,衍生出互送礼的白色情人节、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节礼日等等。这变相成了许多情侣吵架的理由,非得在这个时刻相互较劲,成了节日牺牲品。

仪式某层度依靠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是维系传统的方法之一,但也非得墨守成规,一层不变。近期因疫情的关系,许多庆典祭奠都得遵守防疫规范,不得不做弹性调整。

对我而言,仪式感是让日子过得有意义的借口,回看狐狸说的,也许大家早就忘记了,仪式的坚守,其实是发现幸福的价值啊!

反应

 

商余

时代革命教我的事/韵乐

【一丝思诗】韵乐

4月初看了一部关于香港反送中的纪录片《时代革命》,友人纷纷在网络发表看法与观后感,而我却久久无法抽离,皆因太多的情感与思绪被唤起,当初的激昂与斗志或是被这两年所发生的无常与无耐所淡化还是压抑了。

直到那熟悉的影像画面从手机屏幕切换到大荧幕上,一幕幕回播与梳理着2019年的香港,从百万民众上街抗议政府修例的集会运动,逐渐演变成暴力的警民流血冲突,重新连接起当时的氛围……

紧贴着各个社群媒体,关注最新的香港局势与直播报道,无论是每日港府记者会或是每天傍晚的集会都不放过。听着记者用急迫的语气重复说着自身位置,哪个地方发生暴动、哪个地方又有民众受困等,从晃动的画面辨识得出,那是从小从港剧或港产电影中出现过的场景,身历其境般地感受那股紧张的气息。

表明立场 划清界限

美国诗人佛洛斯特说过:“年轻时我不敢当一个激进派,因为怕年老时变成一个保守派。”当时的自己,对不公不义的港警与港府的行为实感愤怒,也对当地的年轻人感到悲哀,以至情绪过分激昂,甚至与周遭不同阵线的亲友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亲历过国家改朝换代与社会变革,自然把希望投射在港人身上。

坚韧追求自由与和平

对于他们面对恐怖强权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以及上善若水般的变通能力深感佩服,从2014年雨伞革命酝酿到2019的时代革命,无论是充满创意与设计感的文宣内容,到连侬墙上的标语讯息、抑或是充满港式幽默讽刺的歌曲或口号,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反映出港人追求自由与和平的意志与坚韧。

我秉着呼吸地看完片子,回想起自己曾因支持香港而买了飞往当地的机票,无奈因冠病疫情施虐而作罢,也许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过往的香港了,但以港人“Be Water”的态度,就算散到世界各地还是会片地开花,而留下来的也成为历史的见证。

“保持愤怒”,如抗争者和这部导演所说的,给了我最深的警示,因为我怕有一天会成为“深思熟虑”的沉默者,将安稳生活当作挡箭牌,把看化一切当作年纪渐长的座右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