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我的敌人是冠病 和老公

骚动的窗外:江迅

香港冠病疫情第三波袭来,在两岸开始流行的“夫源病”一词,也开始听多了。“比起冠病,我可能因‘夫源病’而死掉”成了热话题。

这“夫源病”的意思是:身体感觉不舒服,主因是自老公的压力。其实,这不是新词,五六年前由日本大坂大学医学系一位副教授提出的,“夫源病”是指妻子九成的疾病因丈夫而引起,精神病症是焦灼、暴躁、抑郁、愁闷、诚惶诚恐、坐立不安等,身体症状伴随恶心、胃疼、头痛、失眠、冒冷汗、食欲不振。

冠病疫情下,众多妻子纷纷在社交平台留言,诉说“夫源病”症状:“老公在家的日子多了,我最近头晕得厉害,感到恶心”,“家里收入减少,他在家从来不做家务,不照顾孩子,只听到他大喊大叫”,“白天他总是坐在客厅,拿遥控器,只是看电视,什么事也不做,去厨房泡茶倒水都叫唤我,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反而觉得很痛苦”,“我先生不戴口罩外出,回来也不消毒,打喷嚏大声,对我而言都是阵阵压力”……

“夫源病”引发了离婚潮。有学者在视讯上说,南京的一名女子经历了疫情决定离婚,她说,疫情初期,她独自开车转了大半个城市为全家买口罩,老公却冷冷地说了一句:要戴就你戴,我是不会戴口罩的。从疫情隔离到现在解除疫情,她先生每天都是负能量,一会儿抱怨这个,一会儿又抱怨那个。家里孩子哭闹,他又责怪老婆,孩子都带不好?结婚6年,除了谈恋爱时,其他时间先生都在怼她,这次疫情又是一枚引火线。

疫情后离婚率激增

疫情之后离婚率激增成了新趋势。最近上海、广州、杭州和其他城市,出现了离婚预约爆满现象。陕西省西安民政局“离婚爆满”引发热议,没被“病毒”打倒,却被现实婚姻给打败了,平均每天有10对结婚,有4对离婚,预约已排到8月底。近来,全中国普遍都出现离婚潮暴涨。全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5年上涨,离婚已没有所谓冷静期。据统计,从2003年起,中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最开始的1987年的0.55%,上升到2017年的3.2%,2020年上半年的离婚率数据尚未披露,但学者普遍预测,会超过5%。

杀死婚姻是生活琐事

这暴增的“离婚潮”,究竟是谁惹的“祸”?有专家分析,这是因为疫情令夫妻长期宅在家。不能出门,本来就容易带来心情压抑而情绪失控。生活小事容易引发矛盾,矛盾一旦激化,便导致“冲动性离婚”。疫情期间,最容易杀死婚姻的,往往不是原则问题,就是生活琐事。都说夫妻之间“距离产生美”,应该让对方留一点自己空间,避免“视觉疲劳”。

离婚率暴增,是不是“疫情”惹的祸?其实这“锅”也不能全让“疫情”背。夫妻之间原本就出现问题,这段时间“近距离”接触,让双方更彻底看透对方,不时的摩擦加速“离婚”进程。记得有婚姻问题学者说过,良好的婚姻不只是1+1=2,而是0.5+0.5=1。合二为一才是最好的。0.5而不是1,表明人无完人,人人有缺点,唯有互相包容,自我克制。老一辈人常说,现在的人一旦有东西坏了,只会想着去调换新的,而以前的人东西坏了会尝试修补。婚姻也是如此。

其实,爱情从来不是婚姻保护伞,婚姻复杂而夹杂许多因素,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扫地煮菜的方法,时间久了都会让双方备受考验。于是,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日本主妇会如此嫌弃她先生,更甚于冠病:“我的敌人是冠病和老公。”

反应

 

商余

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中/江迅(遗作)

去香港铜锣湾逛书店,才知道旭屋书店结业,扎根香港28年的这家日本书店,是不少日本书迷的打卡地。旭屋书店1946年在大坂开张,目前全日本有10多家分店。随着网读、网购的读书和买书习惯改变,实体书店单靠卖书已难以生存,时下纷纷多元发展,经营文创用品、咖啡食物、家居时尚品。

记得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有一金句:“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那天在一个读书论坛的视讯活动上,我问上海出版界的一位朋友,上海有多少书店?她说,太多太多,数不过来,而后她迅疾在一个APP上随手一搜“上海书店排行”,结果是1340家。

内饰更有温度

今天上海的书店,有市井阁楼里的书屋;有庭院深深处的书院;有一开就是十几家的书局……书店的内饰也变得更时尚更有温度了。曾经只售单一性的书本,如今各店家除了售书,会开辟恬静的阅览区、小坐的咖啡区、手工制作区,于是,书店成了各类人群逗留的休闲之地。

阅书如阅世界

人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凭手机随时可以阅读。其实,更需要的是深度阅读。炎夏初秋,冠病疫情,步履匆忙,心绪纷繁,人的心灵越需要安顿,越需要弹性,以应对无常,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书,阅世界,在文字里发现最美的风景,抵达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起书店,图书选品是书店的灵魂所在。不过,近年开业的新型实体书店都注重阅读空间营造,场景化设计,差异化经营,而引入咖啡成为一种潮流。

前不久读过一本《好书店·好咖啡——上海45家书店的故事》。本书收入上海15个区的45家实体书店咖啡文化的故事,以及上海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发布的《上海主要实体书店咖啡经营项目调研报告》。这45家书店书屋,囊括了书店经营咖啡的3种模式,自营、合作、品牌引进。这本书透过对实体书店咖啡经营的现状、发展途径的调研,探索咖啡作为书店复合型经营方式的潜在价值,促进图书发行产业多元发展。

咖啡各有其味

重视咖啡经营,这已成为近年新开实体书店的主营业务之一,以书店+咖啡+体验+生活方式等多种业态综合经营,读者定位更年轻化,自营咖啡品牌,成了书店多元经营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上海就有西西弗书店的“向量咖啡”、钟书阁的“书痴咖啡”、大众书局的“纸品咖啡”、言几又书店的“言几又咖啡”、建投书局的“传记咖啡”……这些书店各有其美,咖啡各有其味,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的阅读空间中。

好书、好咖啡、好音乐、好时光,当置身于朵云书院这类书店,就会感受到三者糅合和谐,而阅读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书香咖啡香中展开心灵对话。书中有灵魂,咖啡寄热情,与阅读为伍,也与咖啡相伴。一本心仪的书,一杯满足味蕾的咖啡,一支舒缓的音乐,读者沉浸其中。

茶酒能与书搭配

其实,茶和酒也能与书相搭配相结合。曾听一位圈中人说过,读《诗经》,可以喝龙井;读杜甫,可以饮武夷岩茶;读《狂人日记》,可品10年陈以上的花雕;读《天龙八部》,一碗烧刀子再适合不过;读《红楼梦》,可温一壶女儿红慢品;读《老人与海》,饮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杯伏特加便燃起心中火花……

茶、酒、咖啡,成了阅读催化剂,令阅读更立体、书店更温馨。那么,什么时候,香港也会有更多这样的书店,随时走进阅读空间,抵达另一个自己。

(编按:本文作者于10月13日去世,此文乃作者遗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