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报纸情谊结

文|惠娘

日前遇到好些朋友,偶尔话起阅读报章,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对我说:“咦,你怎么还在阅读报章?我们早就没读报了。要知道天下事,一机在手,更胜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你真是太落伍了!”说时一脸不肖的模样。

报章与我的情谊,结自我的童年时代。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家里订阅《南洋商报》。我每天都依时拿它翻一翻。说翻一翻,是因为我并不看得懂,但我天生爱好阅读,家里又没有什么图书可读,有报章,翻翻看看,读得一知半解,也蛮有乐趣。开始时,在报上认出老师教过的单字,认出来时,很是高兴。

渐渐,认识的文字多了一点,报章上的文字有了生命,成串地对我讲述环境四周所发生的事故。有些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些则不,那是发生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成长的岁月中,报纸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也为我这个无知的小孩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读报的范畴,渐渐扩展了(当然,限于知识,还是有所选择的)。

由于爱读报章的新闻,顺理成章对写新闻的人(即新闻记者)产生了好奇,也心生响往,不是吗,在那个信息技术不怎样发达,主要依赖记者充当信使的年代,报章的言论成了权威,于是在“我的志愿”的文章,我写出的心声——毕业后希望当一名记者。离开学校,由于种种客观环境因素的阻挠,也格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当不成记者。

转向副刊投稿

记者当不成,只渴望自己写的文字能变成铅字出现在报上,于是我转向副刊投稿。我知悉副刊是公开给外人写的,何不利用这管道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何况当时我确实爱上写作。尝试写一些不成熟的文字投去副刊,很幸运得到老编的错爱,间中有些拙文被录用,应该这样说,报章副刊打开了我寻找自我的一扇门。

这么多年以来,各种物价都涨了好几倍,报章也起价,但我始终觉得报章起价物有所值,从半个世纪以前的区区二角,到今日的1令吉50仙,它内容包罗万象……总之,报章扮演社会各阶层人士沟通与连系之间举足轻重的角色。

可是,今时今日,多媒体新科技的新知能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推陈出新,阅读方式已从纸质改为电子,从文字改为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形式,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让传统报纸的话语霸权时代不再……。这是否意味着功能日渐消灭的报章面对时代的巨大挑战?

但不管怎样说,我对报纸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情谊,毕竟,天天相处了数十年,虽然人家会说我落伍,追不上时代,但我至今家里还有继续订阅纸质报章。我认为报章向来负起传承语言文化,凝聚华社,也为华社,华教发声,这些都是功不可抹的。

纵然,时代更替,形式革新,这是人类文明长河里的真理,然而,情谊依旧,初心不改,也是我们心念中的一些真情。

从幼年至成长,报章日日伴随,相伴了千千万万个日子,这一份特殊的报纸情,不管日后的变化如何,对它,我会拥有千丝万缕之情。

反应

 

商余

享受生活/惠娘

文|惠娘

有个人说:“我很享受生活。”

旁人听了,心里觉得奇妙;他怎可能享受生活呢?因为大家所知,这个自称很享受生活的人,生活过得很贫困,没钱嘛,衣、食、住、行,力求节省。如期望吃得丰盛,住进大屋,开名牌车,穿得华丽,对他那可是一种奢望。享受生活,这话究竟从何说起?

其实呀,这位贫困人士说他很享受生活,我倒觉得一点都不稀奇,原因就是那么简单:每个人对“享受”的诠释不相同。你认为平淡、乏味的东西,我则喜爱无比。又或:你认为这是幸福、美好的,我对它则毫无兴趣。

个人品味层次不同

一般人所谓的享受,多离不开官感的享受。如住在豪华的洋楼,餐餐山珍海味,出门坐名牌车,穿的是华服,用他挥霍不尽的金钱,想要什么,买什么。总之,这就称享受,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

我倒以为,用大把大把的钱,可以买到官感享受,但不见得能买到幸福。

有次和人谈起乘坐邮轮。

人家说,乘邮轮,真是一大享受。船上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其实,这些吃、喝、玩、乐,也只不过是一种官感的享受。但乘邮轮的另一种享受,却少有人能体会。有没有想及,此时此刻,是自己和大自然作零距离的接触。有没有用一种细致的心思去观察,海洋那千变万化的景象,包括它的激浪、海涛,卷起的千堆雪,又或风平浪静,又或暴风骤雨,还有,那海上升明月的清丽景色。

寻求精神家园的享受

这一切,当你置身其中,心中的激情,还有什么比这更享受的?这是一种寻求精神家园的享受。

此外,在外面下着濠濠的细雨,自己躲在屋里房间床上的被窝,手中的一本好书,或音乐声响播出的一首动听的古典乐,这样,都能把人带进一个无比奇妙的享受境界,可称之为“享受”。

各人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享受到的幸福,关键问题是每个人的品味,层次不同。

在这个物质丰盛的新时代里,人们崇尚物质的欲望高了,留给思想和观念的地盘,就必然会缩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