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网络热词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一早起床,发现网络和朋友圈刷了屏,满屏是“我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头雾水,什么奶茶?为啥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到底是什么梗?上班问身边被小同事称为“小姐姐”的女孩,她一脸不怀好意的笑,说:“老师,你怕血糖高,就别喝奶茶了。”事后,我才明白她想说的是,你老了,那是咱年青人的事。

2020年9月,网上流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上了微博热搜,刷爆社交网络,莫名其妙火了。在这个不明所以的“奶茶梗”中,奶茶店主也一脸蒙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前来买奶茶的人就排成了长队。“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了网络热词,定义为借秋天季节到来,要第一杯奶茶和红包秀恩爱或秀情感。年青人的情感依附不局限于线下的送花和看电影,开始线上化和饮食化,形成新经济形态。有人说:“今年的秋天比以往来的早了一些,在这冷秋,有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心里特别温暖。在意你的人,看到你发的消息,或主动发你52元、52.0元、520元(谐音‘我爱你’)的奶茶钱,让你能喝到秋天第一杯奶茶。”

增添对亲人牵挂

凉秋喝一杯温馨奶茶,确实惬意而畅快。在网络上,情侣之间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红包,数字520,应季玩一些梗,让众人要红包更舒心,也更有意思,增添对亲人牵挂,增加小情侣情趣。在天气渐凉的第一时间,在意你而深爱你的人,为你带来奶茶而温暖你的心。只有无时无刻都在惦念你的人,才会第一时间为你送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论是原味,还是甜味,只是借秋天的奶茶,变相秀恩爱。奶茶,只是个由头;爱,才是真显露。年青人以此发送给自己在意的人,既有调侃成分,也由此诞生颇多关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关的表情包。“秋后的第一杯奶茶”是疫情压抑下的消费能力的爆发,也是年轻人对爱情的彼此鼓励下战胜疫情的一种乐观态度。不过,这种“网络梗”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如果你的恋人、闺蜜不那么敏感,没有及时发买奶茶的红包,也不必在意。网络游戏,认真不得。

体现线上消费习惯

奶茶文化起源于台湾,线下实体网店形成的奶茶市场消费,张扬奶茶文化,“喜茶”、“奈雪的茶”、“冰城蜜雪”等连锁奶茶融入新消费商业环境中,给消费带来前提预期。奶茶经济体现年轻人线上消费习惯。秋后的第一杯奶茶,呈现消费主体习惯的线上化。商业行为伴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是生产生活变革的必然产物。

秋日里的第一杯奶茶,温暖了很多人。当然,也有人翻车了。

奶茶易引起反流

据媒体报道,60岁杭州高校张老师爱赶时髦,下午跟风买了一杯冰奶茶,拍下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配文案:“秋日的第一杯奶茶,温暖了我”。厚厚的奶盖特别诱人。一杯下肚,到了晚上,她开始不舒服,喉咙发堵,还咳出血。翌日一早,她就前往杭州市中医院挂了专家门诊。主任医生诊断她为咽喉反流。医生指出,“奶茶是容易引起反流的饮料,咖啡因含量高,是茶水八倍,且有不少添加剂,高糖和奶融合,加速胃酸反流”。

一杯奶茶含糖量等同14块方糖。喝下去的不是秋天的爱意,而是秋天的肥膘。无糖、少糖其实都是给自己的心理安慰。青年和老年有不同的消费行为学。你确定“秋天第一杯奶茶”,喝下去的是秋天的爱意?奶茶虽好喝,千万别贪杯。

反应

 

商余

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中/江迅(遗作)

去香港铜锣湾逛书店,才知道旭屋书店结业,扎根香港28年的这家日本书店,是不少日本书迷的打卡地。旭屋书店1946年在大坂开张,目前全日本有10多家分店。随着网读、网购的读书和买书习惯改变,实体书店单靠卖书已难以生存,时下纷纷多元发展,经营文创用品、咖啡食物、家居时尚品。

记得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有一金句:“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那天在一个读书论坛的视讯活动上,我问上海出版界的一位朋友,上海有多少书店?她说,太多太多,数不过来,而后她迅疾在一个APP上随手一搜“上海书店排行”,结果是1340家。

内饰更有温度

今天上海的书店,有市井阁楼里的书屋;有庭院深深处的书院;有一开就是十几家的书局……书店的内饰也变得更时尚更有温度了。曾经只售单一性的书本,如今各店家除了售书,会开辟恬静的阅览区、小坐的咖啡区、手工制作区,于是,书店成了各类人群逗留的休闲之地。

阅书如阅世界

人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凭手机随时可以阅读。其实,更需要的是深度阅读。炎夏初秋,冠病疫情,步履匆忙,心绪纷繁,人的心灵越需要安顿,越需要弹性,以应对无常,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书,阅世界,在文字里发现最美的风景,抵达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起书店,图书选品是书店的灵魂所在。不过,近年开业的新型实体书店都注重阅读空间营造,场景化设计,差异化经营,而引入咖啡成为一种潮流。

前不久读过一本《好书店·好咖啡——上海45家书店的故事》。本书收入上海15个区的45家实体书店咖啡文化的故事,以及上海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发布的《上海主要实体书店咖啡经营项目调研报告》。这45家书店书屋,囊括了书店经营咖啡的3种模式,自营、合作、品牌引进。这本书透过对实体书店咖啡经营的现状、发展途径的调研,探索咖啡作为书店复合型经营方式的潜在价值,促进图书发行产业多元发展。

咖啡各有其味

重视咖啡经营,这已成为近年新开实体书店的主营业务之一,以书店+咖啡+体验+生活方式等多种业态综合经营,读者定位更年轻化,自营咖啡品牌,成了书店多元经营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上海就有西西弗书店的“向量咖啡”、钟书阁的“书痴咖啡”、大众书局的“纸品咖啡”、言几又书店的“言几又咖啡”、建投书局的“传记咖啡”……这些书店各有其美,咖啡各有其味,书和咖啡融合在书店的阅读空间中。

好书、好咖啡、好音乐、好时光,当置身于朵云书院这类书店,就会感受到三者糅合和谐,而阅读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书香咖啡香中展开心灵对话。书中有灵魂,咖啡寄热情,与阅读为伍,也与咖啡相伴。一本心仪的书,一杯满足味蕾的咖啡,一支舒缓的音乐,读者沉浸其中。

茶酒能与书搭配

其实,茶和酒也能与书相搭配相结合。曾听一位圈中人说过,读《诗经》,可以喝龙井;读杜甫,可以饮武夷岩茶;读《狂人日记》,可品10年陈以上的花雕;读《天龙八部》,一碗烧刀子再适合不过;读《红楼梦》,可温一壶女儿红慢品;读《老人与海》,饮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杯伏特加便燃起心中火花……

茶、酒、咖啡,成了阅读催化剂,令阅读更立体、书店更温馨。那么,什么时候,香港也会有更多这样的书店,随时走进阅读空间,抵达另一个自己。

(编按:本文作者于10月13日去世,此文乃作者遗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