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今年境内企业违约649亿 中国要严打“逃废债”

(北京23日讯)近期国有企业接连违约对债市的冲击已得到中国金融监管高层的重视。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周末召开会议,并提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

周日刊登在中国政府网的新闻稿引述会议内容称,中国债券市场整体稳健运行,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会议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

上述会议并提到,发债企业及其股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另外,中政府会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健全风险预防、发现、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摸底排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据彭博整理的信息,2020年中国在岸市场发生了至少88例新发债券违约事件,违约债券本金合计约1040.3亿人民币(649亿令吉), 包括58例公开发行债券和30例私募债券。

境外公司债违约规模折合80.7亿美元(330亿令吉),包含25只美元债和1只新加坡元债。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等在日报中点评称,会议表态有助缓和市场对信用债市场违约加剧的担心,短期内流动性投放或加码;但中期内违约风险能否真正降低,尚取决于经济的改善程度和企业信用资质的改善。

近日中国信用债市场动荡不安,国有企业接连违约,继永城煤电意外违约后,紫光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均宣布债务违约,境内外诸多弱资质发行人债券重挫,一级市场上煤炭企业新债发行亦举步维艰。

加强风险监测排查

中国随后刮起债市“严打”风,继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对永煤事件相关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后,上海证交所周五就华晨汽车集团事件对招商证券发出监管警示函。

上证所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答记者问,指出要加强风险监测排查,落实公司债券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相关行业、地区存在个别风险隐患企业的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督促化解处置。

会议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决维护法制权威,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周一上行0.25%至近一周高位,并势创一个月来最大涨幅;同期限活跃券收益率回落2个基点。

彭博本月较早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已做出指示,要求相关部门评估信用市场的风险情况,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不会出现溢出效应或者出现跨市场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根据山西国资的微信,山西省政府11月18日召开省属国企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副省长王一新表示,近期国企债券兑付毫无问题,绝不允许有“有债不还”念头。

反应

 

德国之声

释出积极信号 中国明年有望摆脱经济委靡?

(北京13日讯)中国在例行经济决策会议中宣布,明年将推出“更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态度显得“异常紧迫”,被认为是为了应对特朗普2.0的关税冲击。但北京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刺激经济、提振消费者与企业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周四(12月12日)落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亲自发表谈话,宣布明年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是中国货币政策自2010年底以来第一次出现重大调整,过往多是以“稳健”为基调;有分析也告诉DW,今年会议释出了“异常紧迫”的信号。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国经济研究员李其(Lizzi C. Lee)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令人联想到冠病疫情初期,而“适度宽松”则类似2009年应对金融风暴的手段。这意味著,北京“表达了其直面挑战的决心”。

中国经济明年将面临内、外两大挑战,包含内需持续疲软,由于房地产长期低迷,消费者仍重视节流胜于开源;而外部因素则是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国势必得面臨更多贸易摩擦、关税阻碍。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王国臣说,中国强调明年将“更积极有为”应对经济阻力、扩大内需,主要就是为了应对特朗普上台的冲击。但他坦言,中国想透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国债等做法,在明年提振经济、摆脱成长停滞,基本上“没有效用”。

“适度宽松”能有效刺激经济吗?

根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ㄧ,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透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充裕。

王国臣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应该理解为今年已经开始做的,就是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印钞票去买国债”。他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明年可能会更大规模买国债,且不只买特别国债,还会买一般发行的国债。

今年9月底,中国央行已推出自冠病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波经济刺激措施,包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替银行系统释放出约1兆元人民币;11月,中国财政部又推出10兆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计划,为地方政府缓解压力。

李其认为,这些措施显示中国领导层愿意做出更多努力,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北京实际推进的力度。当前追加刺激措施的规模等细节仍不明确。

“如果缺乏更大的透明度和具体的改革支持,这些举措可能仅在短期内提振情绪,无法解决长期挑战,”她说。

王国臣则认为,这几年中国实际上已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意即尽管货币政策变宽松、利率正在下降,民众仍不愿意出来消费或投资,仍然是把钱存起来,“因为大家不看好未来”。

经济向好的关键在房市

中国每年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决定未来一年的经济政策走向,实际的经济成长目标和具体方针,则是在隔年春季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宣布。

北京将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为5%,根据前3季的官方数据,今年能否“保五”仍具挑战。许多经济学者则分析,中国政府可能将2025年的目标再次定在5%左右,以巩固市场预期。

李其说:“5%的增长目标并非不可达成,但这需要果断的行动,尤其是在稳定房地产方面⋯⋯由于房地产占GDP的20%左右,并代表了70%的家庭财富,持续的危机会削弱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此外,房市涉及的上下游产业范圍广,一旦景气低迷,百业连带萧条,甚至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李其说:“土地销售收入的枯竭以及过度依赖债务投资,使地方政府资金紧张。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削减支出,向企业追缴税款,甚至拘留外地企业家,这些措施损害了推动经济增长所需的信任和活力。”

根据会议,北京承诺将明年将“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然而王国臣认为,稳住楼市的关键在于由中国政府去收购地方的库存房,“至少让大家觉得房地产的崩盘底线到了 ”,以止住整个房地产的信心下跌。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今年很清楚都已经看到,发行再多特别国债,也无法改善整个经济状况,”他分析,“经济在衰退,尤其中产阶级的工资在萎缩⋯⋯你的房价降再低(他们)也没有能力付房贷。” 

中国正在完善“工具包”迎战特朗普2.0

特朗普即将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职美国总统,未来美国可能大幅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至60%以上。这可能让中国重振经济之路更为复杂。

王国臣表示,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换算了约13家法人机构的预估数据,中国2025年经济成长率可能落在4.5%,但若加上特朗普上台的因素,在美国对中国祭出60%关税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成长率可能只剩下3%。

中国核心领导层在会议上虽未直接提及中美贸易战,但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作仍面臨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正面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习近平10日在北京会见多位国际经济组织领袖时,则特别向美国喊话:“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

李其分析,中国当前回应特朗普关税战的立场,更倾向于“谨慎应对”而非激烈反制。而从会议内容可见,北京的策略是增强内部韧性,专注于自主技术、消费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以抵御外部冲击。

“同时,中国正在悄然完善‘应对工具包’,以防局势恶化。网络安全调查、加强出口管制以及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审查都是可能采取的措施。目前,这更像是策略性准备,而非直接对抗。”她说。

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但王国臣认为,中国要达到技术自主必须砸下重本,却又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尤其是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方面。与此同时,专注发展科技及工业势必会排挤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科技自主与扩大内需一定会是冲突的”。

李其也说,单靠更多刺激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市场对抗通缩压力、房地产低迷和外部阻力,北京需要正视的是解决结构性弱点、恢复私营部门信心,“以及能否提供可信的后续行动来安抚企业和家庭”。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