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又一中概股离场? 新浪接私有化要约

(纽约7日讯)新浪收到其董事长领导的实体New Wave,发出每股41美元(约176.3令吉)的私有化要约。

新浪周一发布声明称,New Wave MMXV有限公司,向公司发出一份日期为7月6日的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

New Wave的实际控制人,是新浪董事长兼总执行长曹国伟。

按照每股41美元计算,该交易对新浪的估值约为27亿美元(约116亿令吉),收购价较新浪周四收盘价溢价11.8%。

根据声明,New Wave及其受益人拥有新浪58%的投票权,此次收购交易的资金将通过债务和股权相结合的方式进筹集,并将由新浪董事会设立的特别委员会进行评估。

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之后,中国公司私有化交易的意愿不断升温,好几家公司都在考虑是否继续在纽约上市,还是转到上海、深圳或香港上市。

新浪在声明中称,其董事会已经组成了一个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特别委员会,评估上述交易。新浪美国存托凭证(ADR)周一大涨逾10%至40.45美元(约174令吉)。

上月,中国分类信息公司58同城,和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控股,也同意进行私有化。

反应

 

名人专栏

赵磊:有了流量,就有生意

全球互联网的顶级入口——社交(上篇)

放眼全球无论是早期的创业公司,还是已确立了自身市场地位的头部玩家,社交始终都是他们都绕不过的一道坎。

中国市场早期的网易、搜狐,后来出现的阿里、拼多多;以及欧美市场面簿4大系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在社交之路不断的摸索和尝试,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公司几乎都会与社交之间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有些则是以社交为首要产品,不断的积累流量,不断的通过流量变现实现品牌收益。

到了近几年全球科技和网络越来越透明化,也越来越虚拟化,互联网的顶级入口,或许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颖的商业模式,更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奥秘,而是很多人经常谈及,却又始终都无法获得的东西——流量。

那么流量究竟要如何才能获得?

有社交就有流量

社交或许是再简单不过的方式和途径了。我们之所以看到如此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会选择社交,之所以会看到如此多的互联网巨头始终都对社交抱有一种迷恋,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社交与流量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有了社交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互联网的生意就算是成了。

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或许对互联网玩家之所以如此青睐社交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并不是他们真正擅长做社交,更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颠覆社交的新模式,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社交背后的流量。

难否定的天然联系

于是,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的顶流是社交,而流量才是互联网的终极归宿。尽管将社交与流量深度绑定略显俗套,但是,我们却依然都无法否定社交与流量之间的天然联系。

无论是在流量红利期的流量获取,还是在流量见顶期的流量盘活,社交都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才是每一个互联网玩家始终都绕不过流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提到社交的早期,其实已有过一次乱战!

自己的社交产品

在微信之前,以搜狐、新浪、网易为代表的老牌互联网其实已经有过一次肉搏战。在这一场以社交为主导的战役当中,搜狐、新浪、网易几乎都有自己的社交产品。

尽管这些社交产品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陷入到了这些网站本身的怪圈当中。几乎所有的社交产品都在围绕着他们原本的业务体系在进行,以资讯起家的搜狐、新浪和网易,几乎都将社交产品聚焦在了资讯上。从早期的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基本上都是这种现象的最为直接的体现。

尽管以搜狐、新浪和网易为代表的玩家曾经都进行过有关社交软件上的尝试,但是,这些社交软件基本上都是在他们原有的生态之下运行,并未超脱出原有范畴。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社交,仅仅只是一种盘活自身流量的工具,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成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交产品。因为如此,当一款具备了广泛意义的社交产品QQ和微信出现之后,原本在这些早期的互联网玩家内部活跃的社交产品便销声匿迹了。

早期的社交乱战告诉我们:
1.仅仅将社交看成是一个基于自身生态下的产品,而无法找到合适且有效的破圈方式和方法,是错误的;
2.所谓的社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仅是一种盘活流量的方式而已,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激活流量,也不行;
3.应找到一个早期社交流域的成功产品,早知如此,QQ或许会是早期社交之战的胜利者。

下期:谈社交网中期的社交情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