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新闻管好大
没禁“维尼”但禁了这些……

(北京20日综合电)近日中国严格管制网络,“刘晓波”、“诺贝尔”都成微博、微信搜索不到的名词,卡通人物“维尼”也一度遭封锁,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禁用名词中,有许多是默默上了黑名单,当局也不会解释原因,另有一批名词则在明文禁止之列,微妙的是,一天到晚出现的惯用口语,竟也是中国官媒新华社的禁用语,例如“傻子”、“呆子”、“男神”、“天后”、“粉丝”等。



新华社网站周四以小编重温方式,挖出新华社去年7月修订的“新闻禁用语与慎用词”,介绍其中102组敏感关键字,内容洋洋洒洒近9000字,分为时政和社会生活、法律、民族宗教、港澳台及主权、国际关系等5大类,光是台湾就占了约不小篇幅。

禁用词限制多多

触及政治敏感的字眼,如“中华民国”不能用,“台湾当局”不称“国家”,台湾总统要称“台湾当局领导人”,这些众所周知;提到台湾“去中国化”、“本土”、“主体意识”,这些名词必须加上引号才能出现,也无太大意外。谈到“九二共识”,不能说“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因为新华社认定这是台湾的说法。闽南语不能称为“台语”,“台语歌手”要变成“台湾闽南语”歌手,不称台湾“原住民”,统称为具体名称如“阿美族”、“泰雅人”,而中国国家档案仍称“高山族”。

而在社会生活类,禁用词也限制多多,有贬抑成分的“瞎子”、“聋子”不能用,“傻子”、“呆子”也要改称“智力障碍者”,这些还算合理,比较夸张的是商品不准冠上“最好”、“最佳”、“最著名”等词汇,报道中还不准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影迷口中的“男神”、“女神”也不能用,在新华社报道中只能称为“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

网友新创名词也不准用



对于中国国内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不能称“老板”,领导参加活动,不要强调“亲自”。

脏话、粗话当然不能进入报道,连网友新创的名词也不准用,例如“TMD”、“PK”不准用,写“粉丝”只能是食物,不能代表追星的人。“草泥马”、“傻逼”、“爆菊”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不文明”名词,通通谢绝。

新闻来源:苹果日报

反应

 

国际财经

新华社:中国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北京7日讯)新华社报道称,中国在2025年有增加举债和提高财政赤字的空间,投资者密切关注北京方面是否会在下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动用财政火力来加大刺激力度。

这家中国官方媒体在新闻稿中写道,“从赤字率看,中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

这是下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新华社刊登的当前中国经济问答系列四。但是这篇最新文章中没有暗示2025年赤字率目标可能处于何种位置。

中国最高领导人预计将讨论把明年的赤字占GDP之比提高到3%以上,并维持明年GDP增长目标在5%,与2024年一致。上月财政部长蓝佛安承诺明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个表态暗示未来当局可能采取一些更大胆措施。

瑞银和巴克莱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政府可能会设定一个高于往常的赤字目标,即GDP的3.5%-4%,这将为中央政府通过增加举债来提振经济打开大门。

再次将赤字与GDP之比提高到3%以上将发出一个信号,即中国将打破预算赤字的隐性上限。

新华社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文章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指出,2023年末中国政府负债率为67.5%,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