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消协:定金随意变动
双十一先涨后降价现象突出

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揭发双十一网购商品涉嫌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等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29日发布2017年“双十一”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十一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中国中央电视台用户端报道,调查体验报告发现,不同平台和商家预售规则、支付定金和尾款时间不尽相同。但根据担保法第89条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者,应当双倍归还定金。



对129款预售商品价格行为调查体验情况看,预售商品价格相对规范。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如涉嫌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预售价格不如双十一当天价格优惠、预售价格频繁变化、定金随意变动。

报道称,电商平台和商家天猫平台的某款标称为“恒源祥”品牌的针织衫,本月10日、12日、15日的划线价格均为人民币508元(约316令吉),但11日划线价格调整为专柜价1280元(约796.4令吉)。

然“专柜价”的说明仅在11日的商品页面显示,并未连续出现,也未标明出处,消费者若只看到11日当日价格,会因优惠力度大而被误导消费。

促销规则复杂难推算实际价格

对非预售商品的调查体验发现,今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中,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降低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此外,539款非预售商品中,虽不在11日,也能以双十一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的比例达到78.1%,其中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

报道称,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电商平台及商家需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消费者需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

反应

 

国际

美国黑色星期五 网购480亿再破纪录

(华盛顿1日讯)源于美国感恩节隔天的“黑色星期五”,相关行销活动如今已风靡全球。今年黑色星期五,美国再度缔造网购纪录,消费者在线上花费108亿美元(约480亿令吉),比去年增长超过10%,这代表“黑色星期五”电子商务迎来重要里程碑,更多消费者选择使用网络和行动装置来完成假期购物。

据美媒《今日美国》报道,奥比多分析公司(Adobe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动装置的线上购物已成消费主力,高达55%的网购通过行动装置完成,总额达5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1%。尤其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的购物高峰期,消费者每分钟花费达1130万美元。与此同时,实体店面业绩则下滑了3.2%,显示网购吸引力持续上升。

“黑色星期五”的热门品项涵盖多种类别,包括化妆品和护肤套装、护发产品、蓝牙音箱和耳机、智能手表、珠宝、折扣服装、香水与香氛、寝具、电视机以及浓缩咖啡机等家电类商品。

在玩具方面,乐高套装、哈利波特,以及蜘蛛人迈尔斯·莫拉雷斯相关商品同样表现亮眼。此外,健身追踪器、电动滑板车与自行车、电视游戏主机以及礼品卡也广受欢迎。

周末购物潮持续

Adobe Analytics进一步预测,感恩节周末的购物热潮仍会持续,星期六和星期日的网购总额分别达到52亿美元和56亿美元。许多消费者还选择“先买后付”(BNPL)服务,本周末相关交易额预计达8.64亿美元。

即将到来的“网购星期一”也被看好,预计当日将创下132亿美元的销售纪录,巩固其作为全年最大网购日的地位。整个感恩节购物周(Cyber Week)期间,消费者的网购支出预计将达到40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7%。

随着行动购物的普及和技术应用的成熟,从聊天机器人到便捷的支付选项,电子商务的增长动能不断提升。“黑色星期五”不仅成为促销商品的展示舞台,也突显了消费者购物习惯持续改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