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刘鹤:停止互征关税
中美允减贸易逆差

中美将于北京举行第三轮贸易谈判。这是习近平(右)去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与到访的特朗普出席记者会。(欧新社)

(华盛顿20日讯)中美贸易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率团在华盛顿谈判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刘鹤受访时说,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两国也发表联合声明,同意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但声明并未提及缩减逆差的金额目标。



在贸易问题上剑拔弩张的中美两国,本月17日到18日在当地进行第二轮贸易谈判。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20日凌晨发出消息说,两国19日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声明说:“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双方也同意“显著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并达成共识,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两国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

美国财长努钦(右三)上星期四在推特发出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左三)会面的合照。

增购美农产品石油



这预示着,中国将大幅度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农产品、石油、清洁能源和高科技产品等,以缩减美国宣称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约1.6兆令吉)的美中贸易逆差。

声明也指出,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中美也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并且继续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联合声明列出的6条共识中,并未提及缩减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目标金额。

早前有美国官员披露,中国在本轮磋商中做出重大让步,减少2000亿美元(约7944亿令吉)对美贸易顺差。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8日予以否认。

中吁美提高产品竞争力

刘鹤在华盛顿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用“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形容此次访问。

他指出,中美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这既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需要,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

刘鹤表示,两国继续加强相互投资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球经济贸易的稳定繁荣。

他也重申中国的开放姿态,并不点名地呼吁美国“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以在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庞大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让中国人民愿意买”。

刘鹤也指出,此次双方取得共识有其必然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时间。

在德国钢铁技术集团萨尔茨吉特机械设备公司,一名工人在大型钢卷厂库里工作。美国3月对欧盟等经济体出口美国的钢铝加征关税,并只给欧盟“暂时豁免”至本月31日。欧盟重申,如果得不到永久豁免,将采取报复措施。(欧新社)

学者:日欧或要求比照

中美近期第二轮高层贸易磋商达成共识,中国学者表示,今年底前中美贸易逆差必定会显著减少,但这样的模式也有隐忧,因为脱离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平台,日本、欧洲也可能要求利益均沾。

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告诉中央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受访时表示中美双方互不加征高关税,但这次拟对中国500亿美元(约1986亿令吉)产品加征关税的“301调查”属于美国国内法,随时可以再启动,这个“常规武器”仍掌握在美方手里。

黄建忠说,中美联合声明中将具体磋商事项的次序反映两国将“先易后难”处理中美贸易问题,因此尽管联合声明中没有具体数字和目标时间,但今年底前一定会先着手处理贸易逆差,让差距显著减少。

根据两次会谈透露的讯息,这个金额在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都有可能。

180521A15Xbb_noresize

脱离世贸规范有隐忧

他认为,这次会谈有积极成果,至少明确释出终止贸易战的讯息,但长期来看有隐忧。

“因为这样的模式脱离世贸的平台和规范,成为双边谈判,其他世贸成员如日本、欧洲也可能要求比照办理。”

他认为,刘鹤已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在美国受访时说,“中国不仅愿意从美国买,也将从全世界买。”

“特金会”料不影响经贸磋商

对于6月上旬将举行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会面,是否会影响接下来中美贸易磋商,受访学者认为,“特金会”顺利对整体中美关系是有利因素,但应不会直接影响后续经贸磋商。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由于6月12日将举行“特金会”,朝鲜议题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扮演推进还是阻碍的角色也受到瞩目。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说,中方不认为有拿朝鲜核问题作筹码,“至于美方是否考虑到这个因素,是美方的事情。”

吴心伯说,若特金会有良好结果,对中美关系是有利因素,显示中美在区域问题上的合作。“特朗普若在考虑中美经贸关系时,能够考虑到整个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这是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说,特金会成果对中美贸易磋商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双方还是会做切割,理智地“就事论事”,不做过度连结。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商品涌入 冲击东盟经济

报道:笔锋

除了征税,东南亚各国应着眼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与中国产品一较高下。

近年来销往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廉价商品激增,虽然有利当地消费者,但也冲击了各国的制造业,导致不少厂房关闭、工人失业。

面对这个问题,多个东南亚国家都祭出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经济。

东南亚纺织业是其中一个面对中国商品冲击的行业,在印尼,由于万丹省、西爪哇省和中爪哇省的多家纺织、服装和制鞋工厂关闭,导致数万人失业。

为了回应纺织业和其他行业业者的诉求,印尼政府考虑对进口布料等产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

泰一年2000工厂倒闭

泰国也受中国廉价商品涌入的冲击,近一年来泰国已有近2000家工厂倒闭,数目远多于以往。

尽管泰国吸引多家中国电动车企业投资设厂,但它们并没有采购太多泰国的零件,而且还在泰国汽车市场上掀起价格战,冲击已在当地设厂多年的日本汽车销量,需要减产甚至关厂。

泰国首相社德他直言,泰国制造业已经萎缩,产能利用率已降到60%以下。泰国专家建议应该聚焦于制造中国没有出口的产品。

Lazada、虾皮、TikTok等电商平台直接从中国销售商品到东南亚,也抢走了当地不少零售商的生意。

扩大出口清库存

因此,多国政府针对电商平台出招,例如马来西亚在年初已对部分网购价格较低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泰国也在7月份开始对一些低价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

随着中国经济不景,对东南亚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而中国企业有过剩库存需要处理,扩大了东南亚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并引发各国企业要求政府对中国商品进口采取行动的呼声。

根据经济学家估算,去年东南亚和其他新兴亚洲市场吸收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出口。东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从疫情期间的800亿美元(3579亿令吉),增加到最新的1150亿美元(5145亿令吉)。

贸易失衡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关系紧张,造成不少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因此降低了中国对原材料、半制成品等商品的需求。

这种供应链的转移也产生了效果,例如今年首季东南亚对美国的出口额比对中国的出口额多了100亿美元(447亿令吉)以上,中断了中国长期以来作为该地区产品最大出口市场的纪录。

不过,要降低中国低价商品占据市场的冲击,除了采取关税手段外,东南亚各国的企业和政府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以便与中国产品一较高下。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