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北京如续侵蚀一国两制
美拟撤港特殊待遇

香港本土派立法会参选人梁天琦星期五就被取消参选资格向法院上诉。他是5名被阻止参选的人士之一。(路透社)

(华盛顿8日讯)面对中国一再侵蚀一国两制,美国国会建议撤销对香港的“特殊待遇”。

香港《苹果日报》报道,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一如往常,每年均就中国人权及法治状况提交报告。



报告批评,中国在人权、法治等方面都全面倒退,诸如香港民运人士外访受阻等事件,都显示中国开始越境侵犯人权。

“在过去一年,受到《基本法》保障的香港高度自治,不断受到北京侵蚀。铜锣湾书店东主与职员被中国当局掳走和被迫认罪,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另外,传媒亦因商业利益而施压属下的记者与编辑,导致新闻从业员认为香港的新闻自由状况继续倒退。

“香港社会因中国的持续干预,出现了提倡自决以及独立的活动,6名立法会参选人因‘支持港独’而被取消资格,有政治审查之嫌。”

报告建议,若香港的自治及法治继续受到威胁,美国政府应该考虑修改《香港政策法》,不再对香港实施与中国有分别的政策待遇。



港府促“勿干涉内务”

对于这份报告,港府敦促外国议会“勿干涉香港的内务”,并称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实行高度自治,充份落实一国两制,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美国在1992年通过《香港政策法》,让香港回归中国后,能继续享有贸易优惠,以及进口高科技产品。但若香港自治程度下降,总统有权予以取消。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认为,若美国修法撤销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将会是间接对中国实施制裁。“但北京料不会因美国的威胁而让步。在中、美两大国的外交角力下,香港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美国会促维持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星期四发布2016年度报告,指摘中国人权及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建议如中国相关环境没有显著改善,美国应继续维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并考虑提起更多针对中国的世贸诉讼。

在市场环境方面,报告建议“国会通过立法给予在美国国内媒体、娱乐产业投资的中国公司和中国相同的准入标准,以保证美国投资人在中国得到公平机会”。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协议的条款,允许其他国家把它作为一个非市场经济体,这份协议将在今年12月份过期,中国届时可能自动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过欧盟和美国均曾对此提出异议。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瞄准统一大市场 郑永年倡导“港澳+”

作者:黄杰

澳门推动产业多元化,以中国创新科技改善澳门赌业独大,对一国两制的发展极有启发,郑永年倡“港澳+”瞄准统一大市场。

澳门回归25周年,各方继续关注产业多元化的进程,新特首岑浩辉竞选时提出成立产业多元发展基金,加快发展“1+4”产业(会展商贸,中医药业、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他近日在北京获任命后向各界转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经济多元化,并指要落实融入大湾区及横琴深度合作区的第二阶段发展。

澳门长年一赌独大,赌业占GDP比率从回归后的约30%多连年上升,于2010至2014年间达到了约60%的高峰,在当局大力推行产业多元化后降至50%,然而随着疫情对观光、赌业的毁灭打击,如今赌业仅占澳门GDP 30%多,虽仍在复苏,但却意外地腾出空间供其他产业发展。

例如,澳门积极打造大学城,建立了10所高校,今年共有逾6万多名师生,内地学生占了重要比例。庞大的人才训练体系有助推动产、学、研对接,让小小澳门成功发展出太空产业,从参与中国大陆的“嫦娥”科研工作开始,世界首颗低纬度地磁卫星“澳科一号”去年亦正式投入运作,今年选出的澳门太空人也将会参与登月。

澳门同时透过每年举办“科技周暨创科成果展”等活动推广科技创新,在刚过去10月中旬的展览上,机械人、共享无人机等“黑科技”大放异彩,现场亦设有深圳馆,让澳门民众率先体验低空经济的未来。

金融避免与港重叠

知名学者郑永年2018年曾批评澳门,指其产业多元化政策“看不到明确转型规划”,呼吁官员要到新加坡考察,学习当地高端产业、制药业的产业政策。他当时指澳门可发展金融经济,但要培养自己的特色,避免与香港重叠,亦可尝试发展技术类型产业。

随着中国创新的崛起,但又面对美国打压,郑永年警惕中国要避免“中等技术陷阱”,他指深圳等地有很多潜力巨大的科技,有待统筹发展,他5月受访指:“最近我一直提倡‘香港+’,如果我们能把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科研的能力能够统筹协调发展的话,我觉得可以跟美国加州比一比了。”

10月,针对澳门选出新特首,郑永年再次发表对澳门发展的看法,并将“香港+”扩充成为“港澳+”,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横琴可以率先践行“港澳+”模式,即在全面对接衔接港澳规则规制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规则规制……从而实现基于统一规制规则之上的大湾区区域共同市场。”

郑永年指,横琴无疑是特区中的特区,鉴于澳门地理面积很有限,对接大湾区无疑是澳门发展的必要动力,他称:“融合不是要变成‘一’,而是根据各自优势来发展,最终形成统一大市场。”

一国两制非一成不变

澳门的多元发展除了会改变一赌独大的经济结构、以赌业为中心生成的社会风貌,更证明了“一国两制”并非一成不变,不是拒绝改变的阻力,而是改变的动力以及框架,需妥善长期经营。

过去一国两制的流行论述(不少持反对北京立场)往往聚焦香港经验,忽视了澳门经验,并片面地将并置的“一国”和“两制”之间的关系解读为一种“河水不犯井水”的割裂关系,或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把“高度自治”或“50年不变”高举成为阻碍对接中国大陆发展的藉口。

关于一国两制的讨论不但对香港、澳门未来影响深远,日后更可能涉及台湾问题。然而,香港出于其殖民史、民众与殖民者的友好关系等特殊经验,过往“一国”常被反对派曲解为来自中央的政治干预,并同时将“两制”理解为(应要免于政治干预的)自由市场,并以此质疑任何与中国大陆融合的发展计划为违背市场逻辑的政治任务,背后是香港意识形态中“大市场主义”的神话作祟,认为政治干预就是低效灾难,是来自不事生产官僚的影响,香港民主派从多年前否定西铁线、反对大湾区,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反映。

澳门经验对于一国两制实践的补充在于它肯定了政府对于发展产业的积极作为,介入市场运作的产业政策并非是在伤害市场,而是对于原来单一化或垄断结构的修正。

保留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一国两制下,澳门保留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可是在产业政策上也一改过往葡国殖民者(尤其在1·23事件后)的“放任”管治风格,主动利用与中国大陆衔接的地理之便和大湾区融合的契机,成为应对澳门社会长期转型问题的动力。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