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原来吃不胖是真的
基因变异BMI超标风险低4成

中研院生医所沉志阳教授。

(台北9日讯)原来吃不胖是真的!中研院生医所沉志阳教授分析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对1万名30至70岁爱吃宵夜又不运动的民众进行抽血分析,发现带有DOK5基因位点的变异者,可降低41%高BMI风险。他戏称该基因为“不胖基因”,全台约有半数人口拥有,但若毫无节制暴饮暴食,还是有可能变成大胖子。

卫福部十大死因统计,台湾每3人就有2人死于慢性疾病,而BMI大于24的过重民众,又是罹患代谢疾病的高风险族群。台湾流行病学会与王詹样公益信託今(8)日举办“国人主要死因别疾病之可预防因素探讨健康促进研究”记者会,提醒民众维持良好生活习惯,以免被慢性病“绑架”。



沉志阳教授在研究中指导3个子计划团队,DOK5基因为点变异只是研究之一。沉志阳表示,经比对基因编码资料库后,发现,DOK5基因位于20q13染色体区域,与胰岛素信号传递和免疫反应有关。具有基因变异者,因胰岛素敏感度较低,细胞不容易吸收血糖转化为脂肪,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BMI超标风险也随之降低。

虽然全台仅有一半幸运儿带有“不胖基因”,但沉志阳表示,未带有变异的民众也不必太过羡慕,因为只要维持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习惯,并减少每周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频率,同样也可以降低15%的BMI超标风险。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保健

多发性硬化症 女性发病率高男性5倍

报道|陈绛雪

摄影|谢德煜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这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通常发病于20岁至40岁,正是一个人的大好年龄,也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生产力群体。其棘手之处在于人们认知不足,对疾病症状不敏感,且诊断过程耗时。在马来西亚,每10万人当中就有6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而且患者以女性居多。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而大脑和脊髓是控制身体所有功能的“中央控制台”。因此,一旦患上多发性硬化症,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运动、感觉和视觉功能等等。

它的病因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髓导致的结果,会损害保护神经的涂层(亦称髓鞘质 Myelin)。一旦髓鞘质损失或收到破坏(脱髓鞘,Demyelination)会导致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电脉冲(神经信号)的能力受损(扰乱或减慢),并会留下病变和疤痕。

最新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0年,全球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已从230万人增至280万人,到2023年进一步增至290万人,相当于每3000人就有1人是患者。

在北美、欧洲和澳洲部分地区,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偏高每300人当中就有1名患者;至于亚洲,尽管患病率较低,但所遭受的症状和西方国家患者并无太大差异。

在马来西亚,多发性硬化症属于罕见疾病,估计每10万人当中有6人患上这种疾病。

20至40岁常见患病年龄段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谢欣怡医生(Dr Chey Shin Yee)指出,多发性硬化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较常见于20岁至40岁这个年龄层,而女性和男性的患病比例为3比1。

尽管患病原因尚未完全解谜,但科研发现基因遗传(包括种族基因和家族病史)、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等,都是增加患病风险的可能因素。

“若直系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可能有1%至3%的遗传几率;吸烟、肥胖、温带维度(区域位置)、维他命D低下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此外,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亦称爱博斯坦-巴尔病毒)感染和多发性硬化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终生无法治愈

本地神经内科顾问刘顺才医生(Dr Low Soon Chai)坦言,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终生无法治愈的疾病,且难以预测何时复发或会否复发。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循环经历缓解与复发的过程;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病情可能随着时间而持续恶化。”

他指出,各种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都会经历和受到疾病活动(Disease Activity)影响,比如神经系统炎症和大脑沙恩静细胞永久性丧失,即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甚至病情看起来没有恶化的迹象。

咨询神经专科医生

他进一步解释,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症状。不同患者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相当罕见,这些症状可能轻微,或让人变得日渐衰弱。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人生巅峰期造成影响,但在诊断、治疗和管理成年患者方面,仍未能满足需求。”

他强调,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咨询神经专科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同时也必须排除其他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相似的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重要目标是尽快减少疾病活动,延缓残疾进度。若病情管理不善,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法逆转的损伤,甚至完全残疾。”

患者症状多不同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多变,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的症状,但两名患者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相当罕见。

这些症状可从轻微到严重,可能反复减缓和发作,或是使人日渐衰弱,影响一个或多个部位。

症状多变易致残

谢欣怡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症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每个人的症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髓鞘质和神经纤维所受到的破坏,发炎、退化和逐渐残疾是此疾病的常见体征或表现形式,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

比如,若传导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髓鞘质受损,就会导致感觉障碍;若是运动神经纤维髓鞘质受损则会导致运动障碍,以此类推。

多发性硬化症分3类型

·常见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

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症状复发时期,然后有一段时间的改善或缓解,而后可能复发,并且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恢复则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具体取决于相关症状,一些患者未能完全恢复。

·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SPMS

随着时间发展,一些复发缓解型患者可能转变为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即使没有复发,神经功能也会逐渐恶化,残疾情况日渐累积。这种转变,通常会在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共存多年后发生。

·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

较为罕见的多发性硬化症。不同于上述两种多发性硬化症,原发进展型的特殊情况是,病症从医开始就持续逐步恶化,没有明显的复发或缓解期。

“一旦病情发展至晚期而导致残疾,患者可能必须依赖行动辅助设备或坐轮椅、丧失工作能力、并在短时间内就进阶到需要护理人员照顾的状况。”

MRI诊断及早诊治

多发性硬化症的挑战在于尚无明确诊断,只有排除性诊断。因此,要准确诊断病情往往很耗时。

降低病情严重性

按照目前的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诊断方式,可显示大脑和脊髓斑块或硬化。其他检查包括腰椎穿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等,也可为诊断提供支持。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取决于疾病阶段和症状,治疗目标是降低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减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尽早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开始采用特定疾病辅助疗法,减缓疾病恶化及防止复发,是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不能轻视或怠慢的重要问题。

新药可延缓残疾进展

过去20年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方案有所改善,治疗选项也逐渐增加。

在一些高收入国家,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以及注射治疗等等。

不过,在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依然面对药物短缺甚至无法获得治疗药物的问题,对于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也束手无策。

根据罗氏马来西亚资料,马来西亚的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高达83%是女性患者。

这将影响女性在社会中肩负的角色,也影响社会的未来。

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高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治疗目标在于阻止病情进展。

减少脑损伤

我国卫生部早前批准使用新药OCREVUSR治疗复发型(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RMS)和原发进展型(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多发性硬化症成人患者,为我国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提供治疗新选项。

研究显示,这种每年输注两次的便利给药剂量选项,可助持续延缓疾病进展以及较高治疗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每10名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10年后,病情没有进展(恶化);在OPERA I、OPERA II以及ORATORIO临床试验中也验证可延缓残疾进展以及减少一半的复发率,并可减少脑损伤。

OVREVUSR目前已纳入罗氏患者援助计划(Roche’s 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RPAP),欲了解有关援助计划和治疗新药,可联系主治医生。

(新药核准编号:KKLIU 0719;有效期至2024年8月27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