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国际关注中国抗疫策略 乡村振兴成两会焦点

(北京3日讯)中国全国两会4日开幕,在官方宣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乡村振兴成为今年焦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料将有所著墨。国际媒体则更关注中国在冠病疫情后的国际布局和经济振兴。

多家外媒指出,中国作为率先从冠病疫情中复苏的国家,能如期举行两会是“一场胜利”。同时,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会议将释放出怎样的经济发展信号,值得各方期待。

美国彭博社指出,在世界多国仍深陷冠病疫情之际,中国能够举办两会,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华尔街日报》则指出,中国经济相对强劲,扛住了本次疫情。

由于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因此外媒也关注,今年的报告中是否会提及这一数据。

外媒援引专家观点指出,2021年中国或参照去年做法不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而通过就业、物价等其他综合指标的设定,以实现“六稳”“六保”的经济社会目标。报道还认为,中国如何引导市场预期,可能比设定年度的经济发展目标更具挑战性。

在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振兴提出新要求,包括“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等。

关系5亿人幸福生活

中国“人民网”梳理称,各地报告因地制宜,如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等产粮大省明订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

海南则提出要以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旅、农商融合,培育高质素农民5000人以上;云南提出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0万户;此外多省都提到展开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中新社引述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19年末内地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乡村常住人口约5.5亿人,“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5亿多人的幸福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撰文称,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后续延伸,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有一定重合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底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也就是在全面脱贫未完成时已提上日程。

政协会期6天半

今年的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将于明天(4日)下午3时开幕,3月10日下午闭幕,会期6天半。

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3时举行,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大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卫民透露,会议将聚焦“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

对于今年的会期压缩是否会成为惯例的问题,郭卫民表示,一方面是总结了去年大会的经验,一方面考虑到今年防疫的要求。

去年大会压减了不少工作,精简文件,线上线下相结合,大会开得很成功,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有关做法,在强化时间观念、优化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增强效率,提高质量,提高专门协商机构的效能。

反应

 

灼见

解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魏开星

即将过去的2024年,世界局势纷乱,大国竞争加剧,东欧及中东战争未见停火的迹象;国际经贸层面,自由贸易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逆全球化势力有增无减,人为破坏产业链的行为被冠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头。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未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却被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恨不得以“脱钩断链”对中国加以围堵与扼杀,置中国死地而后快。尤其是,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美国担心在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域被中国赶超,对半导体、高制程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进行百般限制;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无人机等出口新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房地产作为过去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优胜劣汰;同时,内需不振与私人投资乏力并存。2024年中国经济正是在此种状况下,艰难前行。将近年底,全年经济的大局已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离年初制定的5%增长目标,意料存在不小的差距。

提前因应 超前部署

正是在除旧迎新的前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明年要维持经济稳定成长,维持就业、物价整体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成长及经济成长同步。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整合、协同配合。要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项目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广受外界瞩目,是因为它是中国最高的经济决策。

面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及孤立主义,动不动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因应?如何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形下,通过提振内需与消费及激发私人投资热情,达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为此,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凡是种种,都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获得解答。

直面问题 正视困难

首先,会议直面问题,正视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那么,解决问题及克服困难的有利因素在哪?在于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正视不利与有利条件后,关键要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其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根据内需不足及接近通缩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别于近年来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代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又一次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宽松意味着中央财政将更多地投入资源,以刺激经济;其中一方面是提高财政赤字率,明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

由于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因此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而货币政策宽松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是通缩状况不担心通货膨胀,必要性除了注入更多流动性外,让人民币适当贬值,正是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需要。

“楼股”齐鸣 繁荣稳定

最后,稳楼市、稳股市。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楼市飙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楼市也不能长期低迷,“稳定”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股市的兴旺更是盘活资金、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及财富效应的要件,一潭死水的股市不可能与繁荣经济相匹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