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大选电视广告战 拜登胜一筹

(华盛顿20日讯)美国大选将至,两名对手特朗普和拜登开始打起电视广告战。

美国《政客》杂志报道,为在大选获得优势,双方阵营正向宣传领域砸钱,而拜登一方在电视广告上的投入远超特朗普。

美国市场数据公司“广告分析”的统计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拜登一方已在电视广告上投入7.23亿美元(下同,约30亿令吉)资金。相比之下,特朗普一方仅投入4.53亿美元。

这其中,在亚利桑那州一场橄榄球赛上,拜登的电视广告耗资40万美元,特朗普的广告则只有3.6万美元,两者相差甚远。

“广告分析”认为拜登的竞选活动非常特别。“他的团队已能在许多摇摆州开展资金充裕的竞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将这种活动扩大到全国范围,扩展自己的影响。”

虽不满增设静音功能  特朗普同意总统三辩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民主党对手拜登22日的第三场电视辩论将有“静音”按钮,让每位候选人发言时不被对方打岔。特朗普对此虽然不满,但已经同意出席辩论。

美国总统辩论委员会19表示,每位候选人的麦克风都可以被关上静音,如此一来人人在每节15分钟的辩论主题开场都可以说满2 分钟。两支麦克风会轮流开启,以方便其后的来回发言。

特朗普与拜登9 月29日的首场辩论乱象百出,特朗普猛插嘴,拜登也不断回骂。两人原定本月15日举行第二场辩论,大会因特朗普感染冠病欲改为线上形式,却遭特朗普反对而取消。

特朗普阵营竞选经理斯蒂芬说:“特朗普总统保证会与拜登辩论,即使偏颇的主办单位在最后一刻改变规则,试图护航他们支持的候选人。”

特朗普19日则表示,他本周在与拜登进行再次大选辩论之前,会先接受冠病检测。

特要求集中辩论外交  料猛攻拜登儿子丑闻

统特朗普的竞选团队要求更改总统大选最后一场辩论的形式,并把辩论主题集中在外交政策上。分析指特朗普此意是要猛攻拜登儿子涉及的“电邮门”丑闻。

美国总统大选最后一场辩论定当地时间周四(22日)晚上(大马时间周五早上)在田纳西州举行,主持这场辩论的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人韦尔克上周公布6个辩论课题,包括抗击冠病“美国家庭“美国种族、气候变化、国家安全以及领导力。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竞选经理斯蒂芬周一致信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要求把周四的辩论集中在外交政策课题上。

曾在推文中把无党派立场的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称为“拜登辩论委员会”的斯蒂芬说,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此前“承诺”,最后一场辩论将只涉及外交政策,并指责该委员会采取“亲拜登伎俩”,把总统大选辩论变成“笑柄”。

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希望在周四的辩论中专攻拜登儿子亨特在外国的商业活动,他们指出,不集中讨论外交政策,等于“把拜登和他的过去切割开来”。

《纽约邮报》近日披露亨特涉及乌克兰天然气公司布利斯玛公司的一些电邮信息,这些信息并没有经过验证,而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形式早在多个星期前就已公布。

拜登的发言人达克洛说,特朗普是因为害怕面对关于其灾难性的疫情应对提问,而要求只讨论外交政策。

共和党不满拜登团队
与面簿推特过从甚密

美国11月3 日大选脚步逼近,现任总统特朗普民调迟无起色,保守派的福克斯新闻连揭面簿、推特人员与拜登团队过从甚密,而众议院的共和党人则联名致函司法部,呼吁设特检查拜登。

福克斯新闻披露,拜登阵营几天前才致函面簿促请对方审查特朗普推文,交接团队现在又延揽面簿高层主管赫茨,引发舆论抨击。

而据称推特的公共政策主任孟赫离职加入拜登交接团队后没几天,推特就掩饰拜登儿子亨特的政商关系。

赫茨在领英(LinkedIn)的资料显示,她在2012年至2014年间曾担任时任副总统拜登办公室的首席副顾问;孟赫的领英资料则显示他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任职美国国家政策委员会。

11名共和党众议员今天联名致函美国司法部长巴尔,敦促他指派一名特别检察官,针对据称是从亨特个人电脑里所外流的一些内幕展开调查。他们要求应查明拜登副总统任内有无收受外国款项,以及拜登有无允许儿子亨特居中牵线,为拜登引见外国商业实体与人士。

视频推荐:

反应

 

德国之声

释出积极信号 中国明年有望摆脱经济委靡?

(北京13日讯)中国在例行经济决策会议中宣布,明年将推出“更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态度显得“异常紧迫”,被认为是为了应对特朗普2.0的关税冲击。但北京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刺激经济、提振消费者与企业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周四(12月12日)落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亲自发表谈话,宣布明年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是中国货币政策自2010年底以来第一次出现重大调整,过往多是以“稳健”为基调;有分析也告诉DW,今年会议释出了“异常紧迫”的信号。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国经济研究员李其(Lizzi C. Lee)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令人联想到冠病疫情初期,而“适度宽松”则类似2009年应对金融风暴的手段。这意味著,北京“表达了其直面挑战的决心”。

中国经济明年将面临内、外两大挑战,包含内需持续疲软,由于房地产长期低迷,消费者仍重视节流胜于开源;而外部因素则是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国势必得面臨更多贸易摩擦、关税阻碍。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王国臣说,中国强调明年将“更积极有为”应对经济阻力、扩大内需,主要就是为了应对特朗普上台的冲击。但他坦言,中国想透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国债等做法,在明年提振经济、摆脱成长停滞,基本上“没有效用”。

“适度宽松”能有效刺激经济吗?

根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ㄧ,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透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充裕。

王国臣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应该理解为今年已经开始做的,就是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印钞票去买国债”。他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明年可能会更大规模买国债,且不只买特别国债,还会买一般发行的国债。

今年9月底,中国央行已推出自冠病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波经济刺激措施,包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替银行系统释放出约1兆元人民币;11月,中国财政部又推出10兆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计划,为地方政府缓解压力。

李其认为,这些措施显示中国领导层愿意做出更多努力,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北京实际推进的力度。当前追加刺激措施的规模等细节仍不明确。

“如果缺乏更大的透明度和具体的改革支持,这些举措可能仅在短期内提振情绪,无法解决长期挑战,”她说。

王国臣则认为,这几年中国实际上已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意即尽管货币政策变宽松、利率正在下降,民众仍不愿意出来消费或投资,仍然是把钱存起来,“因为大家不看好未来”。

经济向好的关键在房市

中国每年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决定未来一年的经济政策走向,实际的经济成长目标和具体方针,则是在隔年春季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宣布。

北京将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为5%,根据前3季的官方数据,今年能否“保五”仍具挑战。许多经济学者则分析,中国政府可能将2025年的目标再次定在5%左右,以巩固市场预期。

李其说:“5%的增长目标并非不可达成,但这需要果断的行动,尤其是在稳定房地产方面⋯⋯由于房地产占GDP的20%左右,并代表了70%的家庭财富,持续的危机会削弱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此外,房市涉及的上下游产业范圍广,一旦景气低迷,百业连带萧条,甚至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李其说:“土地销售收入的枯竭以及过度依赖债务投资,使地方政府资金紧张。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削减支出,向企业追缴税款,甚至拘留外地企业家,这些措施损害了推动经济增长所需的信任和活力。”

根据会议,北京承诺将明年将“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然而王国臣认为,稳住楼市的关键在于由中国政府去收购地方的库存房,“至少让大家觉得房地产的崩盘底线到了 ”,以止住整个房地产的信心下跌。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今年很清楚都已经看到,发行再多特别国债,也无法改善整个经济状况,”他分析,“经济在衰退,尤其中产阶级的工资在萎缩⋯⋯你的房价降再低(他们)也没有能力付房贷。” 

中国正在完善“工具包”迎战特朗普2.0

特朗普即将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职美国总统,未来美国可能大幅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至60%以上。这可能让中国重振经济之路更为复杂。

王国臣表示,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换算了约13家法人机构的预估数据,中国2025年经济成长率可能落在4.5%,但若加上特朗普上台的因素,在美国对中国祭出60%关税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成长率可能只剩下3%。

中国核心领导层在会议上虽未直接提及中美贸易战,但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作仍面臨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正面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习近平10日在北京会见多位国际经济组织领袖时,则特别向美国喊话:“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

李其分析,中国当前回应特朗普关税战的立场,更倾向于“谨慎应对”而非激烈反制。而从会议内容可见,北京的策略是增强内部韧性,专注于自主技术、消费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以抵御外部冲击。

“同时,中国正在悄然完善‘应对工具包’,以防局势恶化。网络安全调查、加强出口管制以及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审查都是可能采取的措施。目前,这更像是策略性准备,而非直接对抗。”她说。

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但王国臣认为,中国要达到技术自主必须砸下重本,却又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尤其是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方面。与此同时,专注发展科技及工业势必会排挤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科技自主与扩大内需一定会是冲突的”。

李其也说,单靠更多刺激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市场对抗通缩压力、房地产低迷和外部阻力,北京需要正视的是解决结构性弱点、恢复私营部门信心,“以及能否提供可信的后续行动来安抚企业和家庭”。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