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幼童言辞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有证明力?
检察官:有

幼童的表述,无论是被害人陈述还是证人证言,宏观上讲,只要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就具有证明力。(网络图)

(北京25日综合电)北京市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儿童受虐事件这两天引发中国舆论高度关注。在类似案件中,幼童往往表述不清,家长发现侵害时又往往距侵害发生时间较长,给执法机关办案取证带来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幼童不完整陈述能否作为言辞证据的问题,有检察官表示,幼童的表述,无论是被害人陈述还是证人证言,宏观上讲,只要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就具有证明力。

《检察日报》报道,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2岁7个月的小男孩月月告诉奶奶和爸爸妈妈,说睡觉时老师会给他喂白色药片,“不用配水就喝了,不苦,每天都吃”。还有的孩子表述了其他被侵害的情节……那么,3岁左右的幼童,其认知能力、表述能力有限,他们的言辞,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有证明力?



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检察官王亮表示,根据中国刑诉法、民诉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幼童能清楚、有逻辑地表述相关情况,他就可以对自己知晓的情况为自己、为他人作证。”

幼童的表述,无论是被害人陈述还是证人证言,宏观上讲,只要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就具有证明力。当然,因为幼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心智没有完全发育,其言辞的证明力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标准来看待,要结合全案证据来综合判断。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极端民族主义祸水外溢 恶性事件破坏中国人形象

作者:陈少鹄

两起中国男性在瑞士与澳洲恶意伤害无辜幼童的事件震惊全球,反映以爱国为名的扭曲极端民族主义蔓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近,接连两起发生在瑞士和澳洲的恶性事件让全球舆论哗然,尤其是这两起暴力事件的作案者皆为中国男子,而受害者竟然是无辜的儿童。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犯罪,而是一股隐藏在社会深处、日益扩散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集中爆发。面对这些极端暴力事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作案者的内心深处究竟埋藏了怎样的仇恨?这种情绪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社会心理根源?

就在10月1日当天,瑞士23岁中国留学生在街头挥刀砍伤3名幼儿的骇人事件。这名留学生曾在西南大学读书,后转学至苏黎世大学,表面看似普通,但他的内心却早已潜伏着极端的情感。这位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多次表达对祖国的狂热“爱国”情绪,言辞之间充满了盲目的民族主义和对异己的仇视。而他的情感失控不仅仅表现在个人挫折上,更在性别、情感冲突中逐步恶化。

他曾经对一位女性求爱的失败,演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敌视和报复。他的“爱国”情感已被个人的欲望和挫折扭曲,成了一种失控的情绪宣泄工具。最终,这种极端情绪在瑞士街头爆发,酿成了惨剧。

婴儿被泼洒热咖啡
全身60%严重烧伤

而就在此前不久的8月末,澳洲一名33岁的中国男子向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泼洒热咖啡,导致婴儿全身60%严重烧伤。这名男子因为无法在澳洲获得合法居留身分,心生怨恨,竟然选择通过伤害无辜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根据媒体报道,这名男子长期持学生签证在澳洲打工,生活并不顺利。多年的不满和对前途的绝望,最终将他引向了丧失理智的暴力。他选择将怨恨发泄在无辜的婴儿身上,这不仅是人性的泯灭,更是一种令人发指的社会报复行为。

以爱国名义宣泄私怨

这两起看似孤立的事件,却有着深刻的共同点:作案者都带有极端的情绪,且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深度交织。瑞士的作案者狂热“爱国”,将个人的情感挫折与国家荣誉捆绑在一起,最终演化为对无辜的仇恨。而发生在澳洲的事件,虽然目前更多集中在个人怨恨的发泄上,但其中也不乏与外界的深层隔阂与对立心态。

近年来,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在网络和现实中都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像“战马行动”这样的极端行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网络上的口号式喊叫,而是开始实质性地干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生活中的不满,转化为对外界的仇视,并以极端的暴力方式来表达。这种从网上到线下的情绪蔓延已经超出了国界,开始波及国际社会,成为中国人在海外形象的严重危机。

价值观被扭曲

这两起恶性事件,是对社会每个人的警告。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不仅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更威胁到了全球华人的生活环境。这种情绪的背后,不是所谓的“爱国”,而是被扭曲的价值观和病态的社会心态。真正的爱国,是要通过理性、文明的方式,让世界看到国家的力量与善意,而不是通过攻击无辜、暴力报复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中国的国际形象已经因为美国反华因素面临挑战,而这类恶性事件的出现更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群体产生质疑与敌视。这不仅损害了海外华人的安全与利益,更将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埋下更多不信任的种子。

极端民族主义的毒火已经烧出了国门,必须警惕。不能允许这种情绪继续蔓延,不能让更多无辜的生命成为极端暴力的牺牲品。是时候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遏制它的扩散,让社会回归理性和包容。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