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穿越赣江最快3分钟
中国内河最大隧道通车

耗时3年建设、穿越江西赣江的江西南昌红谷隧道星期五正式通车,它是中国内河最大沉管隧道。

(南昌8日讯)经过3年多施工建设,中国江西南昌红谷隧道7日正式通车。

这条堪称中国内河最大沉管隧道通车后,车辆可最快3分钟穿越江西最大河流赣江。



中新社报道,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承建的南昌红谷隧道下穿赣江,双向六车道连接南昌红谷滩新区与赣江东岸老城区,主线全长2.65公里。

其中,过赣江沉管段长1329米,共12节沉管,是中国内河最大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的沉管隧道。

隧道过江段12节沉管共用了12万立方米混凝土和3.6万吨钢筋,相当于20公里长的双向六车道城市道路混凝土用量、5座埃菲尔铁塔的钢筋用量。

项目承建单位表示,隧道修建了中国首个水下立交疏散中心,可以实现过江隧道内车辆的多点疏解和快速分流。

“此外,隧道中每隔200米位置设置了疏散横通道。一旦发生事故,可通过横通道迅速疏散至逃生通道。”



反应

 

雪隆

耗资60亿 雪拟建地下隧道治水

(八打灵再也12日讯)雪兰莪州提议耗资60亿令吉建设地下隧道系统以缓解水灾问题,或许只是权宜之计。

大马气候紧急联盟(GDIMY)认为,这一提议只是权宜之计,呼吁政府从规划和治理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考量,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长远影响。

GDIMY指出,现有的规划指南应根据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进行修改。该组织建议,联邦城镇与乡区规划单位PlanMalaysia应审视城市密度、容积率、渗透性,以及城市森林的影响,从而增强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

GDIMY联合创始人肯尼迪表示,相比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更为经济的缓解措施。例如,推广雨水收集和上游河流区域的修复工程,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水土吸收能力。

“当前的应对策略过于依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暂时性的解决方案,缺乏良好的治理和长期规划。

“我们应推动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并修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从根本上增加城市的排水和吸收能力。”

肯尼迪对雪兰莪州借鉴日本的防洪地下隧道系统表示认可,但他担心马来西亚能否确保该项目的维护和质量。“我们并没有像日本那样的维护文化和对卓越的高度承诺,也缺乏类似的道德和诚信标准。”

此外,他提醒说,雪兰莪州应考虑到马来西亚与日本在气候上的差异,以确保方案的适用性。

根据提案,雪兰莪州计划通过地下隧道系统管理吉隆坡的雨水溢流,从而有效降低洪灾风险。掌管雪州基础设施及农业的行政议员依兹汉指出,该系统参考了日本川崎和埼玉的防洪模式,将雨水直接导入地下以防止城市淹水。目前,相关建议已呈交能源及水务转型部(PETRA),但由于项目成本高昂,需联邦政府批准。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