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花半生寻救母医生
临见面恩人却病逝

中国医生王先知

(伊斯兰堡28日讯)因一场救母之恩,巴基斯坦一名男子用半生时间找寻一名中国医生。新华社报道,当巴基斯坦男子马基隆,即将于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与治疗其母的王先知相聚时,对方却在约定日期前病逝。

据报道,一支近万人的中国筑路队在1968年援助建设喀喇昆仑公路巴基斯坦段,时任一名普外科医生的王先知加入援巴医疗队。



当时16岁的马基隆为了给母亲治疗折磨了10年的腹肿瘤,而求助中国筑路队。王先知等中国医生为马基隆母亲动手术,对方3个月后康复。

随后的1年间中国医生不时会前来复诊。两年后喀喇昆仑公路建成,王先知和队友一起返回中国。当时两国之间的通讯落后,结果双方失联。

马基隆母亲至2014年离世时,都一直希望能找到恩人,马基隆于是在大半生间,海底捞针般地寻找救母恩人。

到了今年7月当年中国筑路队之一田念胜,在巴基斯坦遇到马基隆。很快的马基隆通过视像通讯,与病重在床的王先知见个面。

两人约定1星期后在乌鲁木齐相聚。遗憾的是王先知在见面日期前3天病逝,让马基隆无法完成亡母的遗嘱。



巴基斯坦男子马基隆

反应

 

登彼岸

疫情·艺情/江子

云来云去:江子

中国电影《中国医生》和普通电影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绝大部分的场景下,演员们都戴口罩、穿防护服,看不出太多表情,只靠一双眼睛传递信息。 

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见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见到了一群勇敢的人民,在历险、在逆袭、在蜕变、在重生。

《中国医生》不只是叙述,更是呼唤。呼唤着社会,呼唤着世界,关注“医生”这个群体……

影片根据2020年冠病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展现抗击冠病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充分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据导演刘伟强透露,《中国医生》的剧本背后是1000多个真实素材的积累,正是这些鲜活的故事和人物赋予了电影最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医生》很不同,我们要拍给中国14亿人看,也希望全世界的人能看到。我从事电影近40年来,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剪片的时候,我们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对白、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仔细再仔细去检查核对。

“以前拍电影,如果有点遗憾,我会安慰自己:没关系,下一次再来再努力些。《中国医生》不行,如果我不够努力,拍得不好,我觉得对不起为我们拼过命的医务人员,对不起帮助过我们的人,对不起大家。”

学习面对苦难

刘伟强在首映礼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抗疫的过程是很痛苦的,有的人失去了妈妈;有的失去了爸爸……影片里张子枫演的那个小姑娘失去了双亲。医生给她送去遗物,小姑娘一开始酷酷的,突然回头说:叔叔,你能告诉我,一个小孩没有了爸爸妈妈,该怎么过?这一段我拍摄的时候流泪,剪辑的时候流泪,首映的时候流泪。但是我们电影不是要停留在痛苦上面,我们要讲的是如何面对苦难。”

电影的结束,远远不是故事的结束。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是时代的产物,背后镌刻着一种精神。

锺南山院士评价《中国医生》:真正体现了中国医生的良心、责任、决心和行动。这也是电影最大的意义,用一个又一个从现实出发的鲜活人物,让那段全民记忆以影像的形式再度重生,永恒铭记。这些医生展现了佛教的菩萨精神!

《中国医生》所呈献这样的人文关怀,常怀同理与感恩之心,即便在不理解、不认同的人身上,也要始终保有一份对人的尊重与敦厚。

电影这门艺术工作里的真、善、美,是津润生命的养分,在太平盛世里带来绚丽,在忧患动荡时激发内蕴,它自始至终都在我们心里,力量未有一刻褪去。

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对艺术与生命有了深切的体会,疫情,何尝不也是艺情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