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隐藏36年核工厂解禁
重庆816大地洞变景点

游客在重庆“816”核工厂主要入口外排队,准备进入参观这处堪称为世上最大人工洞穴。

(重庆19日讯)隐藏中国重庆长达36年的一处核工厂近年解禁,如今更成为当地景点之一。

香港《东方日报》报道,作为一个鲜为人知的代号,位处重庆涪陵深山的“816”核工厂,在长达36年间被中国列为绝密级别。



已获批改造的“816”近年已成为当地民众旅游热点,最近更进一步“解禁”,开放予外国人参观,引来中外注目。

若非官方解密,民众或许至今无法知悉山内藏有“816”核工厂。

内部通道长逾20公里

据报道,“816”内部由130多条道路、隧道连接,并贯通另外18个人工洞穴,仅仅“816”的内部通道总长度,已有20多公里。

目前可参观范围亦只是整个“816”的三分之一,一次行程也需要3个小时。若游客未紧紧跟随导游,随时都可能迷路。

中国之所以在涪陵打造“816”,肇始于中苏关系恶化的1960年代。当年被指定用于生产放射性超铀元素“钸”,并存放冷战爆炸物。



工程1966年开始施工,但这个庞大复杂的项目,在10年间受到文革等国内外因素而停滞不前,最终更随着冷战即将结束,突然在1984年中止建设。

直至2002年中国官方决定解密,外界方知悉在涪陵,隐藏着这处堪称为世上最大人工洞穴的“816”核工厂。

反应堆大厅由排成辐射符号的绿灯管照亮。共有超过6万名工兵参与“816”工程,其中至少100人赔命。

宣传不足无外客参观

而在8年后,未曾正式生产的“816”由于未受核污染,更以景点形式获准对中国公民开放。

到了2016年底,“816地下核工厂”在完成为期一年的特殊翻修后,更对外国游客开放,每人票价约人民币50元(约32令吉)。

据管理员表示,由于“816”对外宣传不够广泛,迄今尚无外国游客参观这处核工厂。

游客参观中央控制室的电脑。“816”能承受100万吨氢弹爆炸所产生冲击,以及里氏8级地震的威力。

工兵与世隔绝
选址小镇一度消失

当年“816”工程保密工夫十足,工兵对整个项目几乎一无所知。

设施内部更特别兴建学校、市场、医院等,以便将工兵们“与世隔绝”。

当年中共核工业部最终选址涪陵白涛镇金子山后,白涛镇一度从地图上完全消失,改为“重庆市4513信箱”。

已故前“816”总工程师宁志敏早年曾忆述,小组当年提出3个备选地点。

“但考虑到重庆背靠乌江,水量充足,群山环绕下亦较为隐蔽,最终选址尖子山,并为此将白涛镇完全撤销。”

《纽约时报》报道,当年修建工兵主要为年轻人,他们入伍都以为要奔赴北京,结果被分派到“816”工程。

他们仅以小型钻机、炸药和铲子来开凿坚硬的岩石,换来微薄的人民币6元月薪(约4令吉)。

严禁随意走动

老兵王海良指当年为高度保密,修路的民工都不准进洞,要由新兵们分区挖洞。每名工兵都有个人出入证,上面标明工作地点,严禁随意走动。

由于保密纪律,王隐瞒家人几十年。“我老伴当年问我我也不说,就只说在施工。”

2010年时任涪陵旅游局局长的李廷勇,于“816”开放曾上电视节目,他表明起初也只获告知“816”的代号,“干什么的也不知道,觉得挺神秘。”

游客观看中国1965年一场核武实验中所用核弹的模型。“816”由周恩来在1966年批准兴建,到1984年突然停工。

周恩来拍板筹建
动员6万人打造18年

曾被规划为核反应堆大厅的“816”,由时任总理周恩来拍板兴建。

《纽约时报》报道,工程项目之巨,先后出动6万多名工兵参加,最终在完成85%时被叫停,令不少参建老兵都不胜唏嘘。

当年在中苏决裂的大环境下,属于“三线建设”产物的“816”,是中国首次尝试在没有苏联人员参与下建造的核工厂。

“816”参照中苏联建的甘肃“404”工程,在1966年由周恩来亲自批准建造,估算总投资超过3.59亿美元(约16亿令吉)。

惟“816”启动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之初,基地内当权派、造反派持续争斗,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展。

当年负责挖洞的工兵,受雇修路的民工,甚至炊事员也被各派组织争相吸纳。

导游在其中一条隧道中讲解。“816”有总长24公里的130条内部通道,其中一些宽得足以让车辆通行。

中美建交战云不再

随着1980年代苏联攻打阿富汗陷入拉锯战,加上其后中美建交,战争不再迫在眉睫,中国着手将大量项目“军转民”,“816”被突然叫停。

据报道,官方资料显示“816”工程期间约有100名工兵赔上性命,但当地导游认为此一数字可能更高,因为当时的环境相当恶劣。

“816”被叫停后,期间一度被用作化肥厂、养菇场,最终在2010年重焕生机,成为旅游景点。

但曾参与工程的老兵陈怀文参观后,向《纽约时报》直指当年是为国家工作,“若早知核工厂最终会变景点,我们根本就不会参与建设”。

“816”核工厂仅三分之一对外开发,余下区域仍封闭,但当局未来或将逐步开放更多。

核工厂楼高20层
可抵抗核爆地震

“816”核工厂内的高度约有20层楼高,可抵抗核爆以及地震。

澎湃新闻网报道,“816”的洞厅共9层、高度近80米,有如一般的20层高楼。里面130通隧道总长24公里,一些甚至宽得足以让车辆通行。

几乎掏空金子山

据报道,为了建造“816”,工兵们几乎掏空了整个金子山,挖出了至少151万立方米的石块。

“816”周围共有近20处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还有有18间洞室。

核工厂房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也超过150米,能承受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以及抵抗里氏8级地震的破坏。

“816”内部结构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管道、地板、大门等都由不锈钢制作。

核工厂主要分为反应堆主厂房、反应堆大厅、反应堆大锅、中央控制室等。

其中,主厂房是“816”最大的洞室,侧墙开挖跨度约25米,拱顶跨度约31米,高近70米,总面积1万3000平方米。

一名游客观看参与“816”工程工兵所穿衣物。目前参观这处核工厂的游客都来自中国国内。

停工后不愿坐等
“816”工兵创业维生

“816”1984年中止建设,让参与建设的工兵等人员一时人心惶惶。

但他们不愿就此“坐以待毙”,毅然创业以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人民日报》报道,尽管“816”停建后的一两年走了不少人,大部分骨干都选择撑下去。

据报道,“停军转民”并非易事。核工业专业性强,加上当时金子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无资金、无经验,困难重重。

但“816”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创业,开荒山、栽茶树、糊纸扇、养蚯蚓、种蘑菇、打铁钉、烤面包样样来,当中的酸甜苦辣让多人至今刻骨铭心。

例如“816”工兵之一孙竹军,当年就与数名图说买来菌种、稻草和锯末,在侧洞种蘑菇,每天拉着平板车,在厂区叫卖。

后来在1990年代,“816”人员开始投入化肥生产,并成立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816厂”。

而公司后来发展成现在的“重庆建峰工业集团”,印证了“816”人员“停军转民”的成功例子。

反应

 

国际

多城市第二机场获批抢建 中国大城双机场格局渐成形

(北京21日讯)中国多个城市为因应机场人流量趋于饱和,甚至经常出现拥挤不堪,机票偏高的情况,兴建第二机场的规划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据了解,中国目前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仅北京、上海及大西部较为繁荣的成都。

为解决上述问题,包括广州、深圳,南京和重庆等大城市,近期陆续通过批准兴建“第二机场”的规划,展开“一城双机场”趋势的竞逐者。

《澎湃新闻》报道,事实上,相比北京、上海、成都建设双机场“一步到位”,广州、深圳等城市实现双机场的路径则更像是“曲线救国”。

规划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深圳“第二机场”的实际地界,则是位于惠州平潭。在更早之前官宣的上海第三机场,也是选址在南通。

这类“共享机场”的概念,是指一座机场不仅服务于所在城市,还通过协同发展和互联互通,为周边城市提供航空服务。

数据显示,深圳宝安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为5273万人次,位居中国四,然而,宝安机场只有两条跑道,成为中国境内最繁忙的双跑道机场。

此外,广州白云机场2024年前十个月累计旅客吞吐量已达6316.3万人次,依现阶段T1+T2航厦设计容量8000万人次,客流量已逼近饱和状态。

包括长三角及大湾区的上海、广州和深圳规划的新机场方案,皆采取“共享机场”的概念,一方面拉升整体区域经济,形成“母鸡带小鸡”的格局,另一方面也能透过共享机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环境。

新闻来源:ETtoday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