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居民缺乏觉醒
隆高楼垃圾分类失败

笼外注明回收纸类品,民众却丢入马桶盖、塑料瓶,劳烦工人再处理。

(吉隆坡13日讯)吉隆坡高楼建筑物垃圾分类措施失败!

城市和谐与地方政府部于今年6月1日在全国8州属包括吉隆坡,落实垃圾分类法,惟过去3个月以来,民众参与意愿不高;特别是居住在组屋或公寓者,无法完善执行垃圾分类工作。



回收笼变垃圾堆

《南洋商报》记者针对这项措施落实后,抽样向隆市市民及高楼建筑物管理层或居协了解现况,大部分指居民没完全遵守垃圾分类法令,有很多人依旧习惯丢弃垃圾。

此外,由吉隆坡市政厅提供的回收铁笼更沦为垃圾桶,部分居民为贪方便,把所有垃圾往铁笼内丢;也有者不懂该如何分类,把可回收资源丢在铁笼外待工人处理,影响公寓卫生及外观。

一些受访者也坦言,部分居住尤其是廉价公寓的居民缺乏公民意识,基本的丢垃圾动作也做不好,更遑论分类垃圾。

投入口太小,民众只好把回收资源置在上方。

执法监督不严



大部分受访者也说,自当局6月1日推动垃圾分类以来,不见有固体废料及公共卫生管理机构(PPSPPA)官员到来执法,也没有相关警告信或罚款,疑此措施已是“过去式”,消失在我国政策里。

无论如何,大部分人认同分类有助改善环境问题,惟居民不配合及执法与监督不强,无助提高我国环保概念。

针对居协的反应,本报记者也尝试联络固体废料及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查询,惟当局人员忙于搬迁办公室事宜,暂时无法回应。

一些居民不但没分类垃圾,还顺手把垃圾丢在走廊,影响卫生。

常见高空抛垃圾——

居民·陈兰(85岁)

我现在独居,垃圾量不多,而且按照放在楼下的回收桶标志分类各类回收垃圾;女儿偶尔也到来我家,协助我分类垃圾。

我发现组屋区居民不习惯分类垃圾,有许多人更是喜爱高空抛垃圾,试过有咖哩汤汁从上空倒在行人身上,有关人士的行为完全缺乏公民意识。

过去不见有政府人员加强执法,对付垃圾虫或没有分类者。

没见过官员来取缔——

陆佑政府组屋居协主席·梁赐然

组屋居民连基本丢垃圾工作做不好,更何况分类!尤其是这区民众大多数来自中下阶层,有不少人把单位出租给外劳,每天可在组屋各范围看到垃圾。

即使当局在垃圾槽旁置有回收铁笼,居民还是不当一回事,也忽略罚款1000令吉告示牌,令人头疼。

过去不曾见有执法官员到来取缔,居协希望与隆市政厅配合改善垃圾问题,惟官员视察后就没了下文;仅靠居协理事监督,一旦看到有居民乱丢垃圾,即当场要求他们丢去垃圾槽。

铁笼不够大常爆满——

大城堡樱花园第2期公寓管理层主席·薛富丰

本区共有3幢12座公寓,惟当局只在入口处置放一个铁笼让居民置放可回收资源,因空间有限人口多,铁笼常爆满。居民意识也不高,唯有乱乱放,造成环境乱糟糟。

过去不见有执法人员登门取缔或发出警告信给管理层,据我向附近公寓的管理层了解,他们也同样不曾见有执法人员到访。

当局若未准备好,人力也未完善之际不该仓促落实这项措施,对人民造成压力,或可考虑在无法奏效时,改以鼓励方式取代执法。

变卖回收物回馈公寓——

蕉赖大厦公寓居协委员·神建华

自落实垃圾分类后,当局有为本区提供铁笼置放在管理层后方,惟应该是地点不合适,响应的人不多,有些还乱丢,每星期还劳烦清洁工人整理,加重工作量。

该铁笼设计也不完善,投入口太小,一些较大体形的无法投入而置一旁。居协后来又再较显的地方置放大圆桶,较容易投入。

无论如何,回收资源都交由管理层变卖,有增加加收入作为开销用途,因此我们促请居民善用分类桶,以便有更多收入回馈公寓建设。

天降扫把棍打破头——

散工·简学强(50岁)

以往这么多年,我国的垃圾分类没有大进步,主因是很多人不分类之余,还喜欢顺手从高空丢垃圾,早前就有一居住在组屋的妇女遭高空抛下的扫把棍击中头部,缝了24针。

尽管我国落实垃圾分类己有数月,但随处可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或把可回收资源与厨余掺在一块丢,也不见有管理层或执法人员介入警告;包括有受教育者,一样没有相关知识,爱乱丢垃圾。

反观外国的垃圾处理则相当有效,公民意识高之外,执法也严厉;基于监督严厉及高效执法,民众遵守规则养成习惯。

反应

 

职场

ESG转型无法掌握? 别慌!总执行长指路

报道|郑美励 摄影|叶添益

环保减碳爱地球,或者说覆盖面更广的ESG浪潮促使全球各地的大企业必须迈开步伐加速拥抱ESG理念。企业落实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除了增加成本,还能带来什么实质回报?执行上最大的难度又是什么?

在马来西亚,马赛地的国内经销商合发吉星(Cycle & Carriage)的ESG旅程始于2年半至3年前,启动契机与时代趋势直接相关。

在这之前,合发吉星的母公司,即新加坡上市企业怡和合发(Jardine Cycle & Carriage有限公司)已把落实ESG视为集团大方向。作为子公司,合发吉星在能力范围之内,配合母公司的步伐前进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其次,我国政府通过政府机构和政策来鼓励与规范、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合发吉星作为曾经上市的企业(备注:2022年第三季度私有化)自然也必须满足特定要求。

获绿色建筑认证

合发吉星总执行长卓泽炯分享他们的转型经验,在他看来,这也是一次企业追求自我进步与变革的机会,而几年下来的努力与坚持也带来成果。

近期一个成果是珍珠白沙罗分行在去年9月荣获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发出的绿色地产认证(GreenRE)银奖。

该认证为国内领先绿色建筑认证之一,而吉星合发是国内首个获此级别(现有非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认证的汽车经销商,因为把现有已在使用非绿色建筑成功改造为绿色建筑的难度,难度比直接建造全新绿色建筑来得高。

执行层面的考量

想到要落实ESG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曾是过来人的卓泽炯借以下的关键字表达:

学习——了解——承诺——领导——结构化——继续努力+无数汗水与泪水交织

“怎么开展工作?首先,你要有一个概念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很重要?有什么好处?第一个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推进,大马股票交易所(Bursa)会有一些鼓励性政策,再加上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这方面的推进。我们就从那个角度先去学习,为什么他们会推?为什么需要?要怎么去让企业能够更好的推广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共赢。”

企业须思考2关键

卓泽炯说,ESG的落实,企业的关键思考也很重要!

1.动机很重要:

倘若纯粹是为了应付政府规范而做表面功夫,“为了做而做”过后没有后续跟进与执行,或许就难以享受到一些推动ESG带来的成果。

“我觉得要做出承诺。做出承诺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大方向其实能帮到公司,不只是公司、员工能得益,客户最后也能得益。”

例如做好数据保护,便能降低数据外漏而引发的信心危机,又比如许多消费人虽然没有宣之于口,但已悄俏在意企业是否重视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

2.学习:

包括老板/最高管理层在内,都应上课学习以掌握ESG基本概念与知识,如此一来亦可适时指引员工前进的方向或指南,进而提升成功率。

企业如何开始启动?

1.谁该参与?

管理层首先应了解,掌握概念后才在企业内部推动,包括设立ESG委员会,先找来相关同事负责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要求,再往下筹组内部工作小组,动员更多员工参与。

例如该公司设立至少3个层级的管理委员会,每个层级都有来自不同职能部门成员组成的跨职能团队,例如11家分行都有代表,而不同事业单位(例如销售、售后服务)也各有代表,组成覆盖面积广的团队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架构(不会因某些员工离职而受冲击)。

总的来说,这是全体总动员的浩大工程,但各员工参与度因人而异。

2.从哪个层面着手?

数据收集与追踪,最简单如掌握水、电用量数据有助于节能节约成本。

所有企业都握有各种数据,踏上可持续发展旅程后,懂得整合数据并以全新视角来看待。

“以前只是拿电费来看,假如有差别才去了解原因。现在更有系统更科学化追踪,每月都有报告然后因为有数据也可以做趋势分析。数据我们一直都会查看,但现在我们会用不同角度来看,更细致、更多分析。”

投资报酬率能成正比?

做出落实的ESG承诺后,进行一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几乎是必要动作,这些支出并非小数目,然而投入与回报能成正比吗?

卓泽炯直言,如果沿用旧理念(从财务角度出发),自然是花费越少越好甚至干脆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因此关键在于公司必须有落实ESG的决心。

“管理层或者公司要有这个意愿去付出跟投资。”

他举太阳能板为例,一次投资至少需要2年至3年才能够回本,要不要推进?倘若不投资,以眼前来看是省却一笔开销,但从长远来看,3年之后可以开始享受免费用电……不投资是否错失机会?

有取也有舍

“投资最后要看回报率,这个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要研究、计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能要换取一些东西……”

●成本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且回报率合理,即可投资;

●平衡成本和回报。应看远还是看短?企业应看更远;

●方向正确,达成双赢,对企业、对环境好。

因此合发吉星虽然现有11间分行,但在考量实际情况如环境及建筑、成本与回报之后,并非所有11家分行都安置太阳能板。

ESG带来实质回报

以合发吉星为例,企业导入ESG无疑会增加成本,但却能获得新价值与机遇:

●ESG不仅仅强调环保减碳,也重视社会及公司治理。除了减少碳排放,公司内部也进行一连串的改革与优化,例如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非必要/无意识的浪费(甚至会因为开始有责任回收而获取零用钱作为回报)、优化风险管理、提升网络安全、强化数据保护等,可为企业业务、获利甚至形象带来正面影响。

●品牌知名度与形象直接间接提升。拥抱ESG、获得奖项认证不仅是对努力的认可,对品牌形象与知名度更有加分作用,对外亦是很好的宣传。

●发掘新商机、开发更多合作对象。大方向一改变,视野更广了,发掘出更多昔日不曾考虑的新伙伴,例如他们曾邀请可持续发展纤维、植物甚至食品的伙伴参与活动,也志在让客户感受到合发吉星不只是从事汽车销售,也在履行社会责任。

卓泽炯直言,倘若能在活动中埴入环保元素带出环保讯息,何乐而不为。

“我的主要业务还是销售、也希望得到客户认可,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更愿意选择有同样方向、思想的伙伴,这也是双赢嘛。”

●员工的个人成长。卓泽炯指出,让员工接触社会上的热门课题并应用在日常工作中,不仅给予机会学习新知识甚至被派遣参与国内外的培训,有益于个人学习成长,即使日后员工转投其他行业怀抱,这些知识亦是有用和炙手可热的经验。而站在公司角度,他亦希望经由提供这些机会予员工,能为公司栽培更多人才并有助于留住人才。

注意“人心”障碍

要推动ESG议程,“人心”是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不论是在公司内或外。

在公司内部,员工或会有抗拒心理,卓泽炯这几年学习到的经验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从顶层设计开始,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让员工了解公司的ESG议程的目的以及他们在当中扮演的角色,唯有当他们对目标和路径有清晰的认识时,他们才会更愿意参与其中。

不能太快太急

整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刚开始你的要求不能太快太急,不能硬来,一定要有一个适应,”但他也主张必须设定期限并提出要求(切记不能一步到位),比如首6个月先做数据收集,6个月后进行数据分析等。

他提醒,管理层在向员工提出诸多要求之际,也应给予员工的支持回馈,例如若员工付出时间与心血提出10个建议但9个都被管理层否决,心情和积极性难免都会受打击。

他的作法是首选合理、成本可负担的建议,分批次开展。在他看来,能够在ESG议题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最大的原因正是管理层与员工的有来有往。

让步促成双赢

相比公司里的“自己人”,他们更需要争取如供应商、合作伙伴之类“外人”的支持与配合,因为他们的一个决策(例如要改用符合环保元素的材料)可能就会影响上述人士的利益。

卓泽炯的心得是“半推半就”,他坦称整个过程并不较松,必须沟通,给予对方保证、适应的时间和带动对方一起行动,关键在于双方必须相互迁就与让步,达成互惠共赢,而非单方面获利。

“你跟对方说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你跳下去,没有人会这么做;你要让对方觉得这个东西有一个安全网在,而且长期会带来好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