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拱桥新村仅剩1家
手工编竹箩后继无人

经过曝晒一个个竹箩,不但不会发霉且更耐用。

(怡保29日讯)社会急速发展之下,有许多更便利的物品,如塑胶产物等等取代了手工竹箩,加上难以与耐用的塑胶箩相比,霹雳州拱桥新村的手工编织竹箩行业,从全盛期的4家,到今日仅存1家,被喻为夕阳事业。

一个手工竹箩,若是在市场盛装疏菜用途,顶多可用2到3次就会破损,难以跟耐用的塑胶箩相比。



拉亚竹又硬又有韧度,不易折断,合适编织竹箩。

如今霹州内只有打巴、安顺及拱桥还有人从事织竹箩,大部分面对后继无人,恐最终结业。

拱桥硕果仅存的手工织竹篓家庭,即已有逾60年经验的刘永娣(70岁)对《南洋商报》指出,拱桥以前有4个家庭从事织竹箩行业。

她表示,竹箩一般上是供应国内市场或巴刹用途,主要盛装蔬菜与瓜果,然耐度却有限;如今市场出塑胶箩,比起手工竹箩更耐用,许多人已改用塑胶箩。

黄细妹熟练地挥动竹条,轻易织出3至4尺高的大竹箩。

韧度不足很快折断

编前须懂分辨种类



编织竹箩的其中一门学问,是要学会分辨竹的种类,若是不合适的竹片,韧度不足,所编织的竹箩很快就会折断。

张剑辉说是向马来人或原住民收购竹,其中拉亚竹又硬又有韧度,不轻易折断,其他竹则比较脆,容易折断。

“一旦完成竹箩的编织,便会将竹箩堆积,再置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由于竹片含水分,若是没有晒乾,竹箩将会发霉。相反,晒乾后的竹箩,将会更耐用。”

他希望蔬果农大唱丰收,与菜农息息相关的竹箩,生意才会更好。

张剑辉将竹眼去掉或切成薄片,以人工为竹片修护。

张剑辉:森林局条例朝令暮改

张剑辉(40岁)说,森林局条例朝令暮改令业者感觉刁难,难以适从。

“业者必须常要到政府部门,例如森林局处理运输竹子的准证申请。不过,该部门常常会更改一些条例,令他与同行感适以适从,有时,甚至会心灰意冷。”

他坦言,若是政府减少繁文缛节,将会让竹箩业者没有后顾之忧去创业。

另一个难题是割竹机器发生故障,将会令业者头大如斗。

刘永娣现在都利用机器将竹片加工,快速有效。

刘永娣从事编织竹箩逾30年

年幼时,刘永娣也到其中一家学艺,赚取生活费,并在1981年另起炉灶当起老板,一晃眼已是逾30年。如今她把衣钵传授给11岁就开始帮忙母亲处理竹箩的儿子张剑辉。

她指出,每次收到的的竹子,必须锯成7尺至10尺长度,再置入机器分割成竹片,然后分类厚片与薄片,一些适合做架筐,一些适合做“锁口”。

以前都是人手切竹,现在有机器辅助,速度虽然会快一些,但是竹片上的“竹眼”机器无法去除,仍旧需要人手进行修缮,才放入另一部机器将竹片削簿,制成织竹箩的材料。

完成上述步骤后,就交给师傅织竹箩,有经验的师傅可在短时间内制成一个竹箩,平均每天可以制10个至30个竹箩不等。

制竹箩已有数十年经验的黄细妹受询说,其父亲早年也是从事织竹箩行业,结业后,黄细妹就到刘永娣处打工。

她打趣说,只是眼见功夫的手艺,接触2至3天即能上手;尽管自己是老手,仍会有被竹片割伤手的风险。

记者见她熟练地挥动竹片条,三两下子就轻易地织出一个3至4尺高的大竹箩。

独家报道:陈体安

反应

 

地方

神山现巨大彩虹拱门

(兰瑙9日讯)全马最高峰沙巴京那峇鲁山(神山)山峰,日前出现一道亮丽的拱门式彩虹,让在场的观光者和网民叹为观止。

早前社交媒体流传一段由兰瑙一个观光景点摄录的的视频,拍摄者贾斯汀向观众展示周围的风景,然后镜头慢慢转向神山时即出现一道美丽迷人的拱门式彩虹。

画面显示,在场的的观光客皆忙着提起手机拍摄此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照片和视频。

彩虹似乎在绽放光芒,明亮的橙色光影照亮了彩虹拱门下的天空。

此外,直射在神山山峰上的阳光,更进一步提升了彩虹美景的高度,使它看起来更不同凡响。

拍摄者在留言区中表示,该视频是在本月4日(星期四)下午3时左右拍摄的。

贾斯汀补充,该景观台位于兰瑙的那峇鲁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