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热潮渐退 扳回劣势
十八丁新点子引客来

十八丁渔村在结合自然与人文生态催化下,近年成为锋头一时无两的生态旅游景点,但却因“回头客”量稀而面对热潮渐退的隐忧,民间与政府正设法拟策应对,力图扳回劣势。

应对策略包括开拓新景点、推出新旅游配套、通过网站宣传,与旅游公司合作等管道,扩大客源。



拉律马登县乡村发展官何宗枝向《南洋商报》说,十八丁游客分为家庭式与随团的乐龄人士,乐龄游客基于上下船不便,通常来了一次,就不会再回头。但家庭式游客,还是会在假期时带孩子重返旧地观光。

他表示当局必须推出新点子,开拓新旅游线,重新包装十八丁渔村旅游景点配套,吸引乐龄游客再回来观光,顺势带动周边渔村的经济发展。

十八丁渔村结合自然与人文生态,成为国内著名生态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马瑞群

改善交通系统

村委会主席马瑞群认为必须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同时提升渔村的基设与卫生,才能让游客留下良好印象,介绍亲朋戚友到来观光。

他认为十八丁渔村入选全国20个具旅游潜质景点,在重点开发下,将制造无限商机,村民应掌握良机,互相配合。



马瑞群近日才前往中国云南省考察取经,他将会与村民对话,配合绿化与美化渔村。

网络宣传扩大客源

林甘存

——Port Weld Eco东主林甘存

网络宣传是扩大客源最佳管道,Port Weld Eco东主林甘存表示虽说渔村本地游客略降,但香港游客却增加,每月有6团至8团。

他说,每团35人,每月就约有280名香港游客,通过宣传及与旅游公司合作,可以开拓外国客源。

香港观光团消费在十八丁的旅游费,包括手信等,每人平均花费约整千令吉。

西马最大红树林

说到十八丁,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百年历史的渔港。在英殖民政府时代,这个传统华人渔村是一个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港口,旧名称为“砵威”。 

目前,十八丁街上还保存着当年大马第一条铁路到达十八丁终点的老石碑“Port Weld”;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著名的美食如咖哩面、虾煎及三角包等。

渔村的自然生态确实非常得天独厚,除拥有西马最大范围的红树林,提供上等品质材料生产木炭输出日本,更一度以养蚶业闻名,拥有“蚶都”美誉。

为了让游客更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森林局在红树林中搭建红树木板桥,供游客踩着板桥在林中漫步,欣赏那崭出泥地、像是八爪鱼般盘踞在泥地上的红树根,还有偶尔从地洞钻出的红钳小螃蟹,以及在沼泽中玩乐的爬树鱼,别有一番乐趣。

游客踩着板桥在红树林中漫步,欣赏偶尔从地洞钻出的红钳小螃蟹,以及在沼泽中玩乐的爬树鱼,别有一番乐趣。
乘船出海的游客可以欣赏到浩瀚无涯的海上季候鸟翱翔的自然美景。
十八丁也是著名的木炭生产地,历史悠久的传统炭窑业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光。

喂老鹰  看海豚游十八丁河赏萤光

游客也可乘船到养鱼场看河鲀(也称河豚)、摸河豚,观赏纯朴渔村景色,喂老鹰,追寻海豚踪迹,惟游客是否有机会看到海豚,也须胥视运气。

十八丁河口附近的甘榜柳,是河水与海水交接的地带,也是萤火虫聚集的地方。

要观赏萤火虫的游客,可以乘船从十八丁出发,约20分钟后抵达甘榜柳。

游客乘船沿河靠近萤火虫聚居的树林时,萤火虫还会飞到游客身上,停留在游客掌中,非常有趣。 

来到十八丁的游客,除了享用这里最驰名的小食──咖哩面、红豆冰、虾煎、三角包等,一般都不会错过到餐馆一尝当地海鲜。 

十八丁海鲜餐馆是游客吃海鲜的首选。餐馆设在渔行渡头或楼上,对面是一大片红树林美景。坐在置身于海上的餐厅,偶尔随着海浪摇摆晃动,更增添吃海鲜的乐趣。 

在餐馆上用餐,可以饱览海上自然与人文生态,不时可看到展翅高飞的老鹰及候鸟,又能眺望渔船在海上劳作一天后,满载而归的情景,感受远离城市的安逸。 

海产新鲜便宜

餐馆楼下就是渔行,许多食客都会趁难得的机会边吃边逛,大买新鲜便宜海产回家去。 

十八丁拥有大片茂盛的红树林,树种特别高,造就了十八丁历史最悠久的炭窑行业;炭窑村的特色也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成为游客到十八丁观光时的必访景点。 

反应

 

霹雳

续办2.0版的“再看见十八丁”

(太平8日讯)创立10年并成功为十八丁自然生态持续发展,带来显著的成就后,“看见十八丁”续办2.0版的“再看见十八丁”,同时并将通过短、中及长期计划,继续让十八丁发光发亮。

看见十八丁总协调庄白祺指出,这个民间组织走过十年,一步一脚印,虽结集各种资源,而这还是不够,过去的发展只奠定了一些基石,未来如何,又将引领十八丁到哪里,则取决于当前的新观点和社区培力之上。

她也说,“再。看见十八丁”将陆续安排工作坊、圆桌交流对话、办座谈交流会及探索永续发展目标议题等活动去探索和反思,以借由炭路发展出新的契机,透过故事与创意协助推动产业及提升产品的价值,进而能“再。看见 十八丁”。

她表示,十八丁不只是生态观光,已成为“ 社区就是教室,大地就是我们的课堂”,把自然环境教育课带入户外教学,从生活里看出自然!

因此,“再。看见十八丁”,并非凭空冒现,也不是绝地逢生,反而是出于对这个地方的热爱以及未来的关怀,加上这10年来大家共同建造的绝佳因缘,因而再访丶再论丶再现。

庄白祺也指,一个成熟的社造计划,需要有永续经营的远景,“再。看见十八丁”的永续经营三部曲计划如下:

1)短期共感共识:从故事旅行箱开始,找到共感,发现炭窑业再生再现的意义, 有传承永续的心念。

2)中期共事共愿:研究红树林与炭窑的环境自然生态共生共好,探索窑主的产业模式 和生态资源的互动关系,重新思考炭窑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

3)长期共创共志:研发木炭的产品,与他国的木炭或竹炭 进行交流并找到创 造价值的契机,让年青人返乡,迈向研发更多的产品可能性,由在地来创造炭的价值,而不是仅出口到国外而已。

她也说,炭窑已成为重中之重,该当如何将这从日治时期就已经开拓至今的夕阳老行业,从只是出口到日本以及少量被本地人使用,发展出新的契机,又如何用新科技以及永续思维,将红树林和炭窑成为了共生共荣一样的存在?

“故此,建立共感社区是必然的举措,比如透过故事旅行箱或其他有趣内容的活动丶设计与制作,链接社区丶各群体与居民,复达到资源共享,并建立共感。成为了这十年内预期达到的影响力和效果。”

她也说,十八丁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流,共同推动保护红树林以及赋予炭窑文化产业再生的机会,进而造就自身成为在地经济价值链的一环,让红树林保育丶炭窑以及衍生的各种产业,包括红树皮自然染涩成为在地土产,让产品能够配合时代的脚步以及绿色环境的国际需求。

她强调,我们积极的与各造人士,特别是国内外学术单位、绿能专才丶艺术家丶观光业者和当地居民或利益相关者如窑主丶村委和居民沟通以及学习,求知求进,通过各种座谈丶工作坊和交流中,发掘或扩展红树林与炭的潜在价值,从十八丁的经济产业链发想,如何在永续概念下,透过学术研究丶技术投资等拓展红树的产业价值在共享众志成城的幸福之余,也能迈向国际。”

她也指,马六甲海峡为马来亚半岛写了近700年的繁华景象,而拉律河口则为霹雳开启了矿工潮以及1874年统治者和英国人签署的邦咯协议,这两段举足轻重的史记,而如此重要的一个历史轨迹,在霹雳开埠的老镇,绝对不会只有雨城太平或皇城江沙。

她表示,十八丁是个处于布满红树林的沿海地带的渔村,曾在英国殖民时期被钦点为重要的港口,也因此拥有第一道铁轨,长12.8公里,从砵威(PORT WELD)将开采的锡矿送到槟城,甚至比吉隆坡连接巴生的铁轨还早两年。

她也说,如此丰蕴的底气,加上这十年的社区与环境教育,十八丁已经逐渐从一个被遗落的沿海渔村,成为了国内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

她也指,如今十八丁的生态旅游和海鲜饮食业皆蓬勃发展,周末假日更是成为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这里的在地生态,比如:红树林、萤火虫丶养鱼场丶沿海的生态,最热门的景点,莫过于此地独有,就是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炭窑。

她表示,在来临的“再,看见十八丁”10周年环境与艺术行动中,所策划的系列活动将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单位、艺术家、教育工作者、提倡生态永续企业界们来‘炭路’。

她也说,马来西亚不缺百年古村,也因被不同的系统殖民,催化出各放异彩的在地文化和历史遗产。在这些渔村文化当中,总有一两个值得让之再生以及成为另一个100年后的模板,而十八丁绝对有底气成为渔村当中,最耀眼的那颗沧海遗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