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南洋报人出林明

林明市镇古树参天。

林明文儒荟萃、人才辈出,尤其是《南洋商报》出多位报人,其中包括已故欧阳松、陈福顺、锺胜华、范容安、古南霖。

身为新闻工作者,他们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站稳岗位,履行报人的社会责任,把不偏不倚、公正不阿,当作是写新闻的指标。



因为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肩负着社会重任的新闻工作者,金钱与物质的引诱无所不在,能够秉持职业道德,坚守良知和骨气,才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林明吊桥维系两岸居民的交通。
欧阳松笔耕不辍,堪称报界典范。

《南洋商报》分行主任·已故欧阳松

服务报界29载坚守职业道德看尽世态炎凉

《南洋商报》分行主任欧阳松,为报界事业默默耕耘29载,无怨无悔作出奉献,可说是报界的典范。

出生林明的欧阳松,毕业于芙蓉中华中学,1969年进入《南洋商报》,在关丹当一名记者,过后受委办事处主任,于退休前数年被委为分行主任,至1998年退休。



当他已退休5年,现任《南洋商报》经理林杨枫特地邀请他在特刊写篇首语。

他写道:29年新闻工作生涯中, 让他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和事,见证了本区域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政坛及华社领袖的起落、人事的纠纷,各种事件发生及人生百态,令他感慨万千。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职业操守,对事不对人,以大众权益为重,发挥传媒的影响力,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思维,明辨是非。”

他这番话对于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起到振聋发馈的作用,让有志于媒体事业者了解,想服务社会报道出精彩的新闻,就必须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欧阳松是于1969年7月加入《南洋商报》,派驻关丹区当记者,当时尚未有办事处,他是在住家及代理处撰写新闻,每天报车传递总社。

随着业务发展,他升任东海岸办事处主任,人手由最初的2人增至6人,原有的办事处已不敷应用,遂搬迁至米昔拉路门牌324号楼上,设立新的办事处,而新闻传递方面由传真机逐渐改进至电脑网络直接联系,资讯工艺的进展,可谓一日千里。

交游广阔不愧报馆“财神”

在报馆内,他也得到同事的敬重,虽然人手不多,但同事愿意与他在工作上互相配合。

加上他交游广阔和人事关系和谐,成为他管理和带领报馆稳健向前的关键。

当年的《南洋商报》是东海岸第一大报,他在华人社团和教育領域有着不俗的人脉,备受尊敬,这点成了报馆广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许多相关的人士愿意因为他而登广告。

人有旦夕祸福,在2009年10月13日《南洋商报》前东海岸主任欧阳松在米昔拉路发生车祸,与一辆油槽车相撞,当场毙命。 

逝者已矣,但欧阳松敬业乐业的专业精神,令后人难忘;他的工作态度,更是年轻报人学习的好榜样。

陈福顺与《南洋商报》结下17年不解之缘。

《南洋商报》通讯员·陈福顺

不嫌弃没学历经理给机会用笔找吃

陈福顺是一名老报人,目前仍是《南洋商报》专职通讯员,用文字报道人和事,用镜头留住世间冷暖,与《南洋商报》结下17年不解之缘。

他感恩《南洋商报》关丹办事处是他从事文字工作成长的地方。

当年他踏入《南洋商报》关丹办事处的大门时,刚从沙巴回来关丹,无所事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在《南洋商报》关丹办事处担任广告员的锺胜华,他也是林明人。

锺胜华表示要介绍他进入《南洋商报》工作,当时他听了,便自嘲没有文凭和学历,靠用笔“揾吃”,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但他转念一想,不妨一试,反正当时没有工作,便硬着头皮去见东海岸经理林杨枫。

出人意料之外,林杨枫一点都不嫌弃一个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人,还让他进入关丹办事处担任东海岸学生晨读执行员,一年后,担任通讯员。

在《南洋商报》关丹办事处担任通讯员,因为喜欢这份工作,一做就做了17年,看尽人间百态,可说是爱不释手。

其实通讯员的工作一般上与记者有一些分别,因为记者通常采访官方新闻比较多,而通讯员则注重采访民生、华团及华校新闻,各司其职,其中也有采访一些华基政党新闻。

他认为,虽然这是一份平凡的采访工作,要做好并不容易,初入行如果说没有压力是假的,难得遇到一位好主任翁书宏不嫌他烦,不吝指导,才一步一脚印走过来。

林明山看日出,光芒万丈,照亮大地。

压力就是动力

通讯员的工作经常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工作上的奔波,其中有喜也有乐,赶稿与时间赛跑,稍有一点压力,但也是一种动力。

从事新闻工作可说是多姿多彩,东海岸专栏包括“顺不顺眼”“东窗”“东彭人语”“不是八卦”等,都是他常笔耕的园地,最兴奋是听到别人说,那篇专栏不错,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认为,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肩负着社会重任新闻工作者,须经得起金钱与物质的引诱,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够坚守良知底线,才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才能够坚持走过漫长的17个年头,做属于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是非常惬意和幸福的。

最近几年,在采访线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好奇或关心他的人,问起他为何已过退休之年还不言休,令他颇为尴尬。

他说,长期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生活,与《南洋商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说要退,就可以退,心中难免诸多不舍。

况且一旦退下来,不知道是否能够适应。不过,他认为,岁月催人,不管你愿不愿意,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生本过客,总有离开的一天。

范容安“我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

《南洋商报》通讯员·范容安

热爱写作从小立志当记者

他在小学时期受到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师影响,使他对于写作有着兴趣和热爱,小学写作文“我的志愿”是要当一名记者,由此可见,他从小已向往记者工作,希望长大后当一名记者。

从三年级开始,喜欢阅读课外刊物,如儿童乐园、少年园地等,打好他日后成为《南洋商报》通讯员的良好基础。

范容安的《南洋商报》通讯员证。

欧阳松推荐进南洋

由于家贫辍学,但并没放弃进入补习班学习,他这种好学的精神,令人感到敬佩。

1985年任新通报驻林明通讯员,1990年受同乡《南洋商报》分行主任欧阳松推荐,加入《南洋商报》驻林明通讯员至今。

他是因为爱好摄影、阅读和写作,才会加入新闻从业员的行列,从小要当记者的愿望,终于让他如愿以尝。

做了31年的通讯员,最令他难以忘记的是发生在林明最为轰动的一起新闻,即林明锡矿场关闭,使到整个林明经济受到重创。

世界著名的林明锡矿场因为受到国际锡价崩陷的冲击,再加上锡米产量锐减,因此矿场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宣布关闭。

林明矿场关闭,导致1200名矿工陷入失业的困境,当地各行各业深受打击,林明大约6000多名村民的生计也受影响。

林明锡矿场关闭的新闻引起各语文报章纷纷报道,当地村民为求生计,纷纷离乡背井,出外谋生。

在这期间,他担任6家报章林明新闻报道员,可说忙得不可开交。

他从事通讯员走过31个年头,对于这份工作,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也是一种享受、乐趣和寄托,也圆了他从小的一个愿望。

风景优美的“彩虹瀑布”,是林明著名景点。

《南洋商报》通讯记者及广告代理·锺胜华

东海岸地方版开荒牛

锺胜华1969年进入报界后,曾在《星洲日报》、《通报》、《新明日报》及《建国日报》服务,1970年,在林明开始投稿《南洋商报》。

1981年,在已故欧阳松及时任《南洋商报》关丹区总代理劳炎燥的游说下,派驻关丹,担任通讯记者及广告代理。当时,余松顺是第一个《南洋商报》专职记者。

1981年1月12日,《南洋商报》正式开辟了东海岸版,锺胜华与欧阳松是当时的开荒牛。

2016年,73岁的他依然在《南洋商报》服务,名副其实的老报人。

反应

 

东海岸

东北季候风料明开始 林明晋水灾戒备状态

独家报道:李明珠

(林明3日讯)年杪东北季候风料即将在11月5日到来,被视为水灾黑区的林明在被视为水灾高峰期的圣诞节之前,已经逐渐进入戒备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水灾。

今年初在策略点新增设的警铃,也事先安排进行功能测试等,确保防灾措施设备良好运作。

林明今年初曾因大雨下不停及山水冲泻而爆发水灾,而上一次的大水灾则是在2021年,当时水位逼近店铺二楼。过去,也不乏深夜发生水灾的案例,而警铃彻响则成为当局及时疏散灾民至关重要的工具。

在应对年杪雨季方面,商民各类的防灾措施也相应提上日程。

林明市村长里扎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河水泛滥时,一般林明街场地区先上水,再到林明警局周遭低洼区一带。

小食中心增设警铃

有鉴于此,在村长们的要求下,通过今年初在林明小食中心前方的策略地点新增设水灾警铃。

“一旦河流水位高涨至危险水平,水灾警铃将彻响,紧急疏散灾民。”

他说,水利灌溉局近期已派员前来林明5处地点测试警铃,包括街场等,确保正常运作。至于在街场新装置的闭路电视,主要让该局从总部监控林明河流水位,配备使用太阳能及Unifi系统。

他说,之前的水灾警铃是设在靠近林明警局的木桥河边区。

另外,里扎指出,村长们将于下周召集会议,与相关单位探讨应灾的分工事宜,而前线粮食已运抵,当局已准备就绪。

东北季候风期预料从本月5日开始,持续至明年3月。气象局总监莫哈末希山博士日前发文告说,在11月至12月的东北季候风初期,预计东海岸即吉兰丹、登嘉楼、彭亨,及柔佛、砂拉越和沙巴,将出现大雨。

 

商民祭出水力浮动桶
承载货物免被冲出店外

长年经“水劫”洗礼,越战越勇的商民变法子改善防灾措施,甚至祭出“水力浮动”桶,以在水位高涨时还可以承载货物,但又不至于被水力冲出店外  。

杂货店业者阿丽丝受访说,多年面对水灾累积经验“心得”,这次尝试改用“水力浮动”桶,共买了6个桶试用。

这些桶,除了可以用作归类商品,方便灾后处理,桶身容量也可在门市空间中自由漂浮移动。

“这样好,同类货品归类一起置放,同时也减低货物存放在楼上被破坏的风险。”

“过去,即使已搬高至上层架子,货物还是会被水力冲倒随水漂浮;而把货品放在小桶,因货品掺杂一堆,导致灾后处理货物工作缓慢。”

她说,今年头水灾带来的后遗症,还未完全解决,又将要面对新一波年杪雨季带来的问题,很是无奈。

“有想过要搬迁,正寻觅着可以避开水患威胁的理想门市。”

她说,有一年水灾,水流涌入门市的水位高涨约7尺,因此临近雨季才开始搬高,目前货品归类装在盒装摆卖,这方便紧急搬高措施。

她说,其他防灾措施包括暂停入货,或必须品入货量减半等。

旅客热情不减
民宿接2旅行团订单

尽管可以预见雨季将至,但是旅客的热情还是不减,民宿业者目前已接获两个旅行团的订单。

民宿业者邓丽芬说,年杪雨季都尽量不接住宿订单,避免游客因淹水滞留。

“不过,如果游客坚持就没办法,目前12月有接到两团旅巴订单。”

也是饮食业者的她说,根据过去应对水灾经验,一般在年杪注意到有下雨,才开始搬高食材之类,并绑住固定电器如冰箱等。

“靠近雨季,也不会囤积食材,因过去的经验显示,食材都被大水冲走,因此及时止损为上策。”

劝访客雨季勿来林明

林明民众图书馆主席周益仁表示,将劝告拜访团,尽量避免在水灾高峰期如冬至、圣诞节前后等到访。

“同时,不排除在雨季期间,林明民众图书馆将暂时休业不对外开放。”

另外,总务曾国来说,一旦数日大雨下不停,将启动防灾措施,包括撑高楼下设的“历史走廊板”及“昔日的林明”图板等。

警局安置2救生艇
志消队与警方配合防灾

林明志愿消防队财政蔡青汶说,年杪雨季期间,两艘救生艇将安置在林明警局,志愿消防队将与警方配合,展开援救工作。

他说,横港新村村委会也有安置2艘小型救生艇,以在横港内地上水时,紧急疏散灾民到较高安全地区。

“一般看水位上涨指标,包括木桥水位、大沟渠、连日大雨下不停等,尤其是年底雨季时刻,而新增设的防灾设备如警铃及闭路电视等,更需时刻确保良好运作。”

也是饮食业者的他表示,接近雨季,采用的防灾措施包括将少用到的茶杯、咖啡粉、不重要文件或物品等先拿回家。

“每天收档时日常作业是绑好椅子,一旦水位上升的紧急时刻,即绑好固定桌子,避免被大水冲走。

他说,过去林明淹水,最困扰的是半路交通中断,如哥力、巴西哥慕迪及9英里地段等。另外,林明横港有杂货店,地理位置没有受到水灾威胁,可购买即食面或干粮罐头食品等充饥,村民也可等数日退水后到关丹“补粮”,因此才不至于引发断粮危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