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孙福盛:纸本电子书同步
《銮中人》创刊号正式发布

(居銮5日讯)居銮中华中学副董事长孙福盛宣布,《銮中人》创刊号正式发布,这是为了配合该校“銮中236,全球任我行”愿景推出的期刊,并以平面纸本和线上电子书同步发行,大家可浏览銮中网页或链接面子书阅读。

他指出,这份期刊是由该校老师指导,学生采访撰写与设计,涵盖华国英三语内容,除了作为宣扬銮中办学成就与优势外,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爱校情怀。



銮中董事会与协理委员会。前排左起章井钟、何金英、林国才、彭伟君、陈鸿德、蔡友、孙福盛及陈子良。

与叶陶沙协理交流

孙福盛日前在该校董事会与叶陶沙协理委员会年度交流会上披露这项消息。

交流会由銮中财政章井钟领队交流,出席家长与协理踊跃。会上也颁发委任状予协理会执委。

章井钟认为,銮中在面临华裔少子化和人口流动的压力下,必须未雨绸缪提高小六生就读銮中的比率,扩大外地招生,以稳定未来学生来源。

署理董事长陈鸿德吁请学生与家长配合,学生必须听从老师指示,勿独自在夜间游荡,看清路况才过马路。



他也劝请驾车人士经过中华路时,放慢行驶。

出席者包括銮中副董事长林国才、总务陈子良、副总务欧曼平、董事刘桄僖、陈俊豪、方琮平和学务处助理余珮颖、叶陶沙协理委员会副主席蔡友和彭伟君、秘书何金英等。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寻回两岸飘远了的感情桥梁

报道: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

在两岸未能直航之前,香港是两岸的感情桥梁,肩负感情的中介,冲破政治的肃杀。如今在两岸关系冰封之际,两岸又需要寻回这座飘远了的感情桥梁。

今年是两岸融冰、蒋经国准许台湾民众前往中国探亲的35周年。1987年,就在蒋经国去世前的几个月,他打开了两岸紧闭了快40年的大门,让台湾很多老兵与老百姓首次回到神州大地,与恍如隔世的亲友团聚,大家拥抱,痛哭流涕,也在笑声泪影中,拥抱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亚洲周刊》1987年12月的创刊号,就见证这动人的一刻。这是历史上的决定性的瞬间(Moment of truth),展示温暖的亲情终于克服了险恶的政情。但由于两岸不能直航,台湾去中国探亲,都要经过香港,体会香港是两岸一座重要的感情桥梁。

早在两岸融冰之前,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台湾就有很多的外省人,透过香港来转信,与中国的亲友至爱联系。一封信转来转去,将失联数十年的亲情、爱情连接起来。香港很多人的家庭就担任这样的感情桥梁,让台海两岸那些离散多年的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情人、好友,都在纸短情长的信件中,一字一泪的阅读自己的牵挂。

两岸民间再续前缘

到了80年代中期,一些中国民众还想方设法,用各种的名义来香港,而台湾的民众也千方百计来到香港,也许只容许逗留很短的时间,但就在很多香港人的热心帮忙下,让两岸民间再续前缘。在启德机场,在火车站,往往看到来自台湾的儿子,跪在来自中国的年迈母亲面前,相拥痛哭。

后来有一些国军退役老兵也来到了香港,争取与来自中国的亲属见面。由于他们身上不少还有“杀朱拔毛”、“反共抗俄”等刺青,他们不敢直接回到中国,怕被追究清算,而是先与香港调景岭的旧日同袍联络,靠他们的帮忙,寻找在中国失散的家人。香港成为国军旧部的另一个桥梁,找回他们梦萦魂牵的至爱。

即便后来台湾开放探亲,但由于没有直航,两岸还是要靠香港作为中转站。香港的中国旅行社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台湾来客,他们来询问怎么坐上去家乡的火车,怎么在江南或东北的一个城市或乡镇转车。他们带着新台币,要换成人民币,寻找失去的山河岁月。

到了公元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来到香港,跑进了台湾在香港设立的中华旅行社,询问如何办理入台证,如何将人民币换成新台币,去探访他们在宝岛的至爱。

一直到了2008年,马英九落实两岸直航,香港的中介角色才逐渐淡出。

如今在两岸冰封,被疫情与政情夹击下,香港的重要角色又再成为焦点。在新的一年,大家都在呼唤民间中华的力量,要寻回香港这一座飘远了的感情桥梁,也寻回两岸三地人民挥之不去的情愫。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