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彰化师大代表团
访关中交流华教课题

关丹中华中学副校长黄金贵(右四)移交锦旗予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智弘博士(左四),左起为陈靖旻、苏祐仟、张溧芳,右起为陈沺菘、郑富星与陈雪需。

(关丹13日讯)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智弘博士,率团到访关丹中华中学,并针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课题及两校未来合作展开交流。

彰化师范大学此行共有四位代表,包括该校教育研究所硕士生陈靖旻、博士生苏祐仟及张溧芳。



关丹中华中学副校长黄金贵指出,新马一带的华文教育曾经历一段遭重重打压的日子,惟在台湾上世纪末经济发达挤入亚洲四小龙后,台资纷纷来马投资,是中文价值提升的始端,民办中文教育也适时得到发展的机遇。

中文教育前景佳

他指出,伴随着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政策及马中两国的关系友好,中文的价值更日益显著,中文教育会有更好的前景。

他希望两校能够建立起友好关系,让彰化师范大学的讲师及学生来马授课,裨益关中师生,并促进两地交流。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智弘在会上表示,随着台湾的“新南向政策”把重点放在东南亚,该校已和马来西亚多所中文教育机构,如独中和新纪元学院达成合作计划,以培训师资,该校也愿意提供资源,以协助关中培训语文、科学及技职等相关领域的师资。



王智弘建议关中可重点栽培校内学生,并与学生达成协议,让学生赴外国深造,待学成后即返校任职,以巩固关中的师资发展需求。

关丹中华中学也向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代表讲解了马新两国的中文教育简史、马来西亚独中的特色及升学管道,并介绍关中的复办历史及未来规划。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