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让书迷缅怀选购著作
书局辟“金庸特区”

书局已开始开辟“金庸特区”,放满金庸大师的著作。

(芙蓉1日讯)随着武侠小说家金庸的逝世,书商拟在书局辟“金庸特区”,摆放大师的14部武侠小说经典著作,让书迷缅怀及选购。

金庸大师离世,留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流芳百世的武侠小说,不少书迷纷纷在社交媒体表达缅怀及不舍之情,而书商趁突然热起来的“金庸热潮”,把金庸小说放在较显眼的书架,或开辟特区,希望能刺激销量。



《南洋商报》走访芙蓉的书局,业者纷纷表示,几乎所有书局都会售卖金庸小说,而且销量不错,可见金庸大师的著作已深入民心。

业者们反映,金庸离世后,肯定会有书迷想要找小说,或收齐14部小说,对书商而言是一个机会,也应顾客需求增设专区,一来方便书迷选购,二来也可以刺激销量。

然而业者却认为,今次金庸离世可能会刺激到14部小说的短期销量,长期而言,随着年轻人不再看书,书籍的销量每况愈下,业者也不敢抱乐观心态从书商订购太多套小说,最终囤放及艰难销售。

吴国福展示书局内仅存的两套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神雕侠侣》。

德利书局东主吴国福:金庸小说畅销

上个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金庸的小说最畅销,平均每个月需要向印刷商购买5套小说。



当年资讯不发达,市民普遍喜欢阅读,依靠报章来掌握时事,或打发时间,金庸小说就成为畅销小说,其中以《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最好卖,而且当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把小说拍成剧集,如当红小生郑秋生饰演《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让很多影迷因此购买小说。

目前我的书店只有《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较为热门,其他的由于书商缺货或较难销售而没有购入,金庸逝世后,相信书商们会考虑重新印刷。

其实我觉得只有吉隆坡才有完整版的金庸大师14部著作,一般书局不可能会有完整14套小说,加上现在年轻人不爱看书,或只需上网就可看到,因此书局都不会购入太多存货。

芙蓉光启书苑开辟“金庸特区”。

光启书苑董事经理巫靖诗:补货满足需求

为了缅怀一代巨人金庸,我们于吉隆坡Atria Shopping Gallery的光启书苑已开辟了金庸专区,接下来芙蓉Gateway Seremban的书局亦如此。让顾客及书迷可以在专区阅读及购买金庸的著作。

由于金庸大师突然离世,我们正在检查书局内小说的存货,若各别小说从缺,将联络本地供应商,是否能从本地补货,确保能满足书迷的要求,否则订购及等待较长时间,恐怕书迷的热潮减退。

芙蓉光启书局执行董事巫凯军:有需求再订货

书局暂时没有意愿要在书局内开辟金庸专区,但我们会继续售卖金庸的著作。

金庸的著作是每个华人曾阅读或透过电视剧了解到,除非出现顾客或市民抢购或特别要求,我们才会另外订购更多书籍,否则会以目前的存货为依归。

目前金庸的小说都是以中国印刷商出版的简体字为主,价钱较便宜,但依然有很多书迷坚持要购买香港版,以繁体字来阅读武侠小说是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反应

 

商余

《生活在此城》后记/文戈

本书主题是“生活”。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在他乡》。可是,这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题目,我不敢冒用。

昆德拉用了一个最能阐释现代生活的书名,后来者都只能望洋兴叹了。想想,如今谁在人生某个阶段不是生活在他乡?多少书写不是人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人们移动频繁,常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却时时想着另一个地方的人与事。本书收录了2007年至今横跨十六年的作品,虽然都是写生活,但是情境、时间点和背景不同,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书名:《生活在此城》。

2007年,新加坡青年书局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在云南园的日子》,记录我在校园寄居十年的生活点滴。这本书早已绝版,而青年书局的实体书店也已于2014年休业,改为网上书店了。

时代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眼前掠过,我的书有幸攀著书局的彩带末端,落实一个凄美而偶然的休止符。

融入邻里生活轨迹

搬出校园后,我们开始在邻里小区生活。本书第一辑<日常烟火>就收录了我们在裕廊西的生活点滴和蛰居民间的心情。我非常珍惜这些作品,每一个情境都是我用心融入邻里的生活轨迹。我们细心感受新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我心安处就是我的福地,余生不必再寻觅了。

第二辑<流光掠影>收录了职场上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其中有我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触。人在江湖,个人心情上的变化时时随着环境转换,用心融入工作之际,也对工作的形态与内容诸多思索与设问。

本辑也有些文章是往事的回望,在书写记忆之时也同时梳理过往。早已遗忘的事突然以新的情貌重现,似乎记忆突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继续抽芽茁长。我想,重构记忆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他人和解,然后释放自己。

第三辑<终极叩问>主要是关于人生与社会现象的思虑。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写于冠病疫情封锁期间,当时万事受阻,人处于困境之中,对生死及个体自由的思索特别敏锐。几年的纷纷扰扰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

我在编选此书的时候重看旧作,回望经历过的烦恼与困惑,对自己又有多些了解。

我觉得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更需要敏锐的思觉。在最迷惑的日子里,依旧要寻求生活的况味,继续感受生活的乐趣。

离开职场后,我的生活本质改变了,生活节奏缓慢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我没有停止书写,对周遭的变化甚至更敏锐。本书收录的作品,皆是我在狮城的生活观察与心情。

不管是好日子或坏日子,都有我们俩细密的心思和努力。我们的日常凝成文字,也算是生活的沉淀。此刻出版新书,有一种回望的心情,也有某种圆满的感觉。生命中或有无奈和缺憾,到最后原来都是完美结局的铺垫。

本书由城市书房出版,对我来说意味深长。2018年我曾经在城市书房发布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游走与淹留》。当时城市书房还在桥北路,发布会的美好的感受历久弥新。当时心里就希望能请城市书房出版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婉菁。

这本书献给另一半

我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老伴。我俩还在职场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我离开职场后投入疯狂的书写作息,他也从未有微词,放任我自由写作。近年来他开始阅读我的书,以他念过三年中文并受过严格古文语法的训练,竟把我近年出版的书都看了。

这是他首次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有时他会说:哇,我都差点忘记那件事了!看到一个古怪的句子时,他会说,这个句子翻成英文可不容易。他会细细问我,某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知道我将出版这一部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他非常雀跃,等不及要读。我想,不管此书能抵达多少读者手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最贴心也最细心的读者了。

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郭淑云(笔名文戈)

1986至1996年游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东亚系文学士、亚洲文化研究硕士和夏威夷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中国讲唱文学传统和口头诗学理论。

1996至2018年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今为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副教授。

作者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早年嗜写长篇连载小说,并长期为报章书写专栏。教余笔耕不辍,着有长篇小说《豪门》;散文集《童言童心》、《轨迹》、《异乡心情》、《在云南园的日子》、《日子河流》、《家乡叙事》、《游走与淹留》和《却顾所来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