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闰月送礼报亲恩

只要在互联网搜索,便可找到不少“闰月送鞋给父母的关爱广告。

依据华人民俗,闰月是多出来的月分,对长辈而言,就是少了一个月的寿命,因而有“父母逢闰年而减寿”的说法,继而出现了在农历闰月为父母“添岁寿”的习俗。

华人自古以来讲求百姓孝为先。为报答父母之恩,闰月也成为一个为父母添福添寿,为人子女尽孝道的月分。



出嫁的女儿在闰月时,为娘家的父母添福添寿,称为“添岁寿”。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通讯与网络设施,而嫁出去的女儿受制于礼教,也不能太常回娘家,女儿与娘家父母总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闰月的“添岁寿”的习俗,让出嫁的女儿有机会回家与父母团聚,与人家共叙天伦。换个角度看,父母见到久未回家的女儿,自然心情愉快,从而也会达到延年益寿之效。

在台湾,嫁出去的女儿会买猪脚面线回家给父母“添岁寿”,也有人会以送金,或包红包取代;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则盛行送“闰月衣”、“闰月鞋”,衍生出新节庆商机。

根据我国华人传统习俗,子女会在闰月买金饰孝敬长辈,以此为他们“添岁寿”。

大马盛行买金送礼金店推闰月配套

马来西亚的闰月,传统有送金饰给父母的习俗,带有“添福添寿保吉祥”,以及“闰月金饰闰月戴,闰月好运自然来”的好意头。



无论是台湾、中国或马来西亚,闰月送礼给父母,为父母“添岁寿”都是孝道的表现,也是华人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值得保留、传承并发扬广大。

在闰月期间,本地一些金店也会特别推出闰月系列的金饰配套,包括刻有吉祥语,如“闰月”、“福寿”等字眼,或“算盘”等吉祥物件的金饰,让为人子女送给长辈,聊表孝道。

送礼选择更多元化

1990年代,我国闰月买金送礼曾是一股风潮,金店在闰月的生意额可增加多一倍。当时的这项传统习俗不单是出嫁女儿买金送娘家父母,也有长辈带孩子前来购买金饰,甚至特别订制印有“闰月”字样的金饰,带有吉祥之意,亦可当做储蓄或投资。

这项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改变,送礼选择更多元化,而且金饰对年轻人而言,负担较大,使到闰月买金逐渐退热;反而一些设计新潮现代化的银饰珠宝,成为时下年轻人,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人,在闰月送给父母的热门选择。

精明鞋商在互联网打出“闰月鞋,送孝心”的促销活动。

前一个月穿闰月鞋才灵验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按照中国民间说法,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出入平安。

闰月送鞋的另一个说法是过去穷人没鞋穿,总是光脚劳作,导致脚破血流,因此在异乡游子在闰年闰月回家团聚时,便会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中国一些地方有“闰月年,留娘年”的说法,当地人认为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民俗专家称:“淮河一带确实有送鞋的旧俗,以此来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即便是同一习俗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解说。”

商家闰月打“孝心牌”

中国精明的商家常在闰月打出“孝心牌”、“温情牌”促销鞋子的噱头,力图利用民间习俗,在生意淡季促动一场“孝心消费”的热潮。

在江淮地区,每到闰年闰月,已婚女儿要给母亲做闰月袜子、闰月鞋或做衣服。当地俗语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七十三、八十四是旬尾,儿女感到老人将不久于人间,送些好东西给老人吃,趁有生之年,以尽孝道。

在福建,则有“闰月饭”的习俗,也叫“六亲饭”,即每逢闰年闰月,父母、兄弟必须把女儿、姐妹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把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把嫁出的姐妹请回来吃一顿“闰月饭”。

反应

 

地方

闰月做寿衣为长辈增寿

闰月为长辈购买寿衣,是为人子女的一份孝心,让子孙有福,也有为长者添寿的吉祥寓意。

寿衣是逝者在殓葬时穿着的整套衣服,又称殓衣,也有老一辈称为“老嫁妆”“老衣裳”,意即一个人年老时,最后一次离家出门(出殡)的穿着。

寿衣可以是往生者生前穿过或特别喜爱的衣服,也可以是一件专门为去世的人设计的衣服。有些老年人在生前就会做好去世后要穿的寿衣,有健康长寿之意。



根据华人传统,寿衣一般都由女儿添购,亦可由媳妇代劳,但仅限给60岁以上的男性长者与61岁以上的女性长者,可以同时买给父母或祖父母。

寿衣是华人对长者的孝心与期盼,望能为长者增寿、为儿孙添福。子孙要为长辈做寿衣或购买寿衣通常在闰月进行,因为闰年比平常年多一个月,闰月做寿衣可为长辈增贺。

闰月预早购买寿衣,必须按照家中子孙人数封双倍红包,再连同一双筷子放入寿衣里面,然后用红纸包起来,含有一家人“丰衣足食”的美好祝愿。筷子也有代表其人还在的寓意,取其闽南语“筷子”与“在”同音。

红纸包起来的寿衣须放在较高的橱柜上,代表着“添高寿”。依照传统民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或长者寿辰当天,拿出来晒太阳,之后再收藏,表示“再添寿”。

长者做大寿,甚至可以穿着寿衣外层的马褂出席寿宴,接受亲友祝寿。



根据传统习俗,除了闰月,当家中长辈病危时,子女也可替他们购买寿衣,带有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意头。

女装寿衣套装。

穿寿衣的意义

寿衣,俗称“老衣裳”。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穿衣服冠以“寿衣”之称,乃是往生后见老祖宗的礼服。

华人传统文化讲究“寿终正寝”、“入土为安”。寿终文化代表着德仪、尊严,逝者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所以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华人都非常讲究。

寿衣历史

中国传统寿衣设计与明朝日常服饰相同。历史相传这是因为明末吴三桂向清军投降时,特别要求满清南下后允许汉人在生时穿清服,在去世时穿明服。

另有说法说这是当时的汉人对满清剃发易服表示不满的表现,因为清朝当时只规定了生者须易服,而未提及死者。

满族入关后,于顺治元年厉行“改冠易服”法令,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满族服饰,使到汉族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服饰,即现代唐装马褂。

久而久之,满族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寿衣的标准形式。

男装寿衣套装。

寿衣男女有别

依据传统,寿衣是唐装设计,并采用深色的颜色比如蓝色和褐色。寿衣的布料表面印有寿字、福字,还有双鱼、蝙蝠,以及祥龙的吉祥图腾。

寿衣也分成男装及女装。“男双女单”,男装一套6件,女装则是一套7件。

男性寿衣大多数是以浅黄色、土黄色为主。每套有6件,也称为“六头”。从内到外依序是白色内套衫裤,接着是蓝衫裤(有的籍贯选用黑色),接着是长袍以及马褂,配上寿鞋、寿帽、一对白袜子、一条手巾和一把扇。

女性寿衣通常选择鲜艳的紫色、苹果绿和米色。每套有7件,也称为“七头”。从内到外依序是白色内套衫裤,接着是蓝衫裤、斜襟、褂和裙,再配上头带、鞋袜、手巾和扇。

在中国,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至今还保留深色的寿衣;至于我国,则随着时代变迁和迎合市场需求,寿衣逐渐改为光鲜、亮丽的浅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