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疫情促使污染骤减 湖底现1600年教堂

(安卡拉9日讯)疫情蔓延全球,各国因疫情封锁,人为活动减少,使大自然得以喘息。

土耳其的伊兹尼克湖(Lake Iznik)因为少了污染,变得清澈见底,使得水底下一座有1600年历史的教堂遗迹重见天日,令考古学界和当地居民激动不已。

综合媒体报道,坐落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著名景点伊兹尼克湖因疫情实施封锁政策,水污染减少,湖底一座有1600年历史的古老大教堂竟重见天日,震惊各界。

专家表示,这座拥有罗马风格教堂约是在西元4世纪建造,虽已毁损不全,但以规模来看是当年该地最具声望的基督教教堂。判断约在西元740年时,教堂因地震整个坍塌,随后随著地理形势的变化沉入湖中。

其实考古学家早在2014年就发现这座教堂遗址,当时被考古学会视为当年年度十大发现之一,但过去因水质污浊未能清晰拍下全貌。对此,进行研究多年的土耳其乌鲁达大学(Uludag University)考古学系主任慕沙法.沙辛(Mustafa Sahin)惊喜表示“这是我见过最宏伟的建筑!”

有专家认为,这座大教堂是为了纪念在罗马帝国传教殉道的东正教司铎赛普勒斯(St. Neophytos)。此外,有研究人员在教堂遗址内发现古董灯及古钱币,让考古学家能更进一步,继续追溯安敦尼王朝(Antoninus Pius)的历史。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反应

 

灼见

各界谴责教堂伤人事件/陈文坪

宗教和谐,是国家、社会、社区安宁的重要一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领导人都不时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一点是各宗教之间的彼此来往,以增强互信,及相互了解。

11月9日傍晚约6时,狮城宗教场所发生一起不幸事件。武吉知马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举行儿童弥撒时,57岁的本堂神父李光兴被刺伤。一位37岁男子过后被捕。

事件发生后,震惊狮城各界。最主要是伤人事件发生在神圣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在弥撒中。

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纷纷加以谴责,并呼吁信众保持冷静。警方也在当晚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细节及从干案男子身上搜到多件凶器,让人们了解整个事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深夜发声明,对当天傍晚李光兴神父在弥撒期间遭刺伤事故表示十分不安,并促请公众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联谊会文告说:“我们向来展现宗教间的同情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更是如此。让我们保持冷静,在爱与团结中携手同行。”

各宗教组织也纷纷发文告谴责这起伤人事件。如新加坡锡克教咨询理事会、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佛教总会、全真教化协会、回教理事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咨询委员会等都各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这起暴力行为。体现了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黄循财总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唐振辉等政要也在社媒发文谴责,并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以新加坡人的和谐与坚韧精神为彼此提供支持。

回顾过去,新加坡不时举行跨宗教对话与活动,让彼此间增强互信与了解。每当国家、社会遭遇一些灾害、困难时,各宗教团体都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各宗教领袖也会同台,为发生不幸的事件一起为社稷消灾、祈福,来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Covid-19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会大力推动各宗教团体和平共处与合作,致力于为和平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年10月,以巴冲突越演越烈,本地百位宗教领袖和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会员举行跨种族祈祷会,大家齐聚一堂,为受影响民众祈祷希望带来安全与和平。

共同维护种族和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领袖也一道为这起事件举行特别祷告仪式,为新加坡的安定与所有学生的安全祝祷。反映了狮城社会的团结、包容与和谐精神。

狮城教堂发生伤人袭击事件后,各社群、宗教领袖纷纷谴责暴力袭击,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多元种族的和谐相处,人民和睦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更是互信的基础。

东南亚国家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各族群、宗教互相来往,互相认识、相信彼此是长期的任务。

一旦当地发生什么袭击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缓和所引发的种族和宗教的紧张情绪。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在民间团体必须持续不断进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