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改变传统职场惯例 重塑后疫情时代

文/图|美通社/2020年《后疫情时代的职场未来》调研报告

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逐步受控,越来越多的国家解除封锁、重启经济,但后疫情时代的职场将再也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企业和员工需要重新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与协作机制,把握时机改变传统职场惯例,重塑后疫情时代的职场“新常态”。

德科集团(The Adecco Group)是全球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其通过分析8个国家8000名职场人士的观点,就疫情对职场未来的短期与持续影响进行了研究。

另一方面,此次调研也在亚洲各国展开,通过访谈1500名来自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和韩国等地的员工和企业管理者,调研的结果显示传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如何利用时机重塑后疫情时代的职场“新常态”正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重新思考运营方式

德科集团APAC CEO Ian Lee表示:“疫情促使管理者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营方式,以及如何以工作、科技乃至社会为桥梁,与员工建立稳固的良性关系。诚然疫情总有一天会结束,但我们的职场将永远因此而改变。调研结果指出,后疫情时代员工的期望与根深蒂固的劳动力市场进程之间的差距已经凸显出来,企业应当抓住机会对传统职场惯例进行‘重塑’”。

《后疫情时代的职场未来调研报告》 揭示5大趋势:

1. 职场将迎来“混合工作模式“,企业和员工都将从中获益。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30%受访者,希望多于50%的工作时间可采用居家或远程办公模式。此外,74%的受访者表示,相较于疫情爆发前,提高工作模式的灵活性,将能使更多人从事和胜任他们的工作与职责。有81%的受访者认为,采取“混合工作模式“将使企业和员工双方受益。

2. “朝九晚五”工时制度可能结束,员工希望雇主能更关注工作成果而非时长。

近70%受访者,希望在工作时间上拥有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权,76%的受访者认为劳动合同应更强调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时长。

3. 管理者需要提高情商才能与时俱进,这一决定性的特征,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成效。

疫情令管理者需要一套新的方法才能帮助企业化危为机,由此加速了企业管理者的能力重塑。情商显然已成为决定性特征,有82%的受访者期望后疫情时代的高情商企业管理者,具备以谅解员工和给予支持为主的领导风格。

4. 后疫情时代的未来职场需要新的技能。

研究结果表明,近77%受访者认为能够支持远程办公的技能非常重要。

同时,员工普遍渴望获得更多数字化技能、创造性思维,以及能提升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等软技能方面的培训支持,以适应未来职场发展趋势。

5. 雇主和政府,被普遍认为有责任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受访者普遍认为,雇主、政府和员工三方,对创造和确保一个更美好的职场环境负有几乎同等的责任。

而在全球的调研中,有80%的受访者认为雇主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一数据高于亚洲调研结果的68%。

有70%受访者高度信任政府,并相信未来出现类似危机时能得到政府支持,远高于全球调研结果的42%。这表明亚洲各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受到广泛认可。

在对雇主的信任度方面,则有60%受访者表示,相信未来出现类似危机时能得到雇主的支持。

反应

 

大数据

滴滴出事 中企海外IPO为何急刹车?

综合整理|郑美励  图|互联网

中国最大叫车公司滴滴出行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后遭遇中国政府审查,吓得不少原订要到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喊“刹车”。详看本周的大数据经济,将对中国企业的海外IPO活动了解更多。

2021年6月30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规模的IPO,综合外媒报道可以发现,滴滴上市不仅没有敲钟甚至连官方新闻稿都没有发,低调得不符合常理。

虽然很低调,但是还是出事了。7月2日,中国监管部门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7月4日滴滴App被中国网信办要求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但旧用户还可使用。7月9日滴滴母公司共25款App被指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遭下架。

同一时间,7月5日“运满满”丶“货车帮”以及“BOSS直聘”这几个平台也遭遇网络安全审查并停止新用户注册。这3个平台均掌握大量数据信息,所属的企业(即满帮以及BOSS直聘)都在今年登陆美国证券市场。

70家企业或受到影响

滴滴和上述企业遭遇审查原因《南洋商报》已有报道,不再赘述。总的来说,“滴滴事件”犹如一盆冷水泼向排队赶着去美国IPO的中国企业。

软银集团、腾讯投资的中国健身应用Keep、由阿里健康子公司支持的医疗数据公司零氪科技 (LinkDoc Technology)、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在滴滴事件后被传取消上市计划。

而一些“传闻中”可能赴美上市的企业更是郑重否认,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连锁便利店初创企业便利蜂以保密形式提交美国IPO申请,已遭公司否认。

遵守美国审计标准

彭博社引述研究数据表示,中国政府这波监管动作将影响70家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事实上,自去年起,美国收紧对中概股审计要求,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2月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要求中国企业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否则无法在美国挂牌上市。

将近半年以后,中国收紧中资企业赴境外上市的要求,有意见认为,中美两地资本市场已开始有脱钩的先兆。

市场如今关注这些中国企业未来会否改往香港上市。

上半年境外IPO创新高

普华永道(Pw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达33个,数量创新高,融资90.5亿美元(约379亿2500万令吉),比2020年上半年的16只新股上升了106%,而融资金额则由28.9亿美元(约121亿令吉)增加213%。

而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截至今年5月5日的数据显示,美国3大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Nasdaq)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简称AMEX)共有248家中国公司,相比之下在2020年10月2日,当时仅有217家中国企业在上述3大市场挂牌交易。

44挂牌上市

另一方面,港股上半年也迎来44家中国公司挂牌上市,与2020年同期的49家几乎持平。自2018年港交所推行新的上市制度,允许具有同股不同权架构新经济企业、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以及符合资格的公司进行二次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在2021年上半年,有13家公司根据香港新上市制度实现IPO,共募集1411亿港元(约761亿令吉),占期内募资总额的66%。

中资企业为何积极在境外IPO?

综合各方陈述,原因包括:
■中国上市门槛更严格:中国A股主板准入门槛高,要求上市企业必须连续3年盈利,像滴滴这类长期亏损的企业,不够资格上市A股主板。而中国科创板则被指对模式创新类的企业“不感冒”。(上海证券交易所4月发文宣布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美股上市门槛低于中国和香港:A股主板上不到,香港市场是另一个选择。但港交所对于合规问题上要求也不少,相比之下,美股上市门槛低于中国和香港,成功机率大得多。

■美国的交易所具备卓越的流动性、庞大的投资人数、流畅的挂牌流程。对中国科技公司来说,更有魅力的是美国投资人很习惯投资新创,美国交易所也接受各式各样的估值方法,对新经济公司认可度高,容易获得高估值。

■股东架构和变现。因为股东架构问题(比如有境外投资者),在中国上市不方便,由于中国对外汇资金的管控严格,赴美上市也是部分公司股东的意愿,方便日后套利变现,若在中国上市,大股东获利后套现时要换成美元汇出很有难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