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德国与中国:谁更脆弱?谁更依赖谁?

(柏林27日讯)在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期间,欧盟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欧盟的一个目标是在年底前和中国达成投资协议,在市场准入方面争取更多平等,减少依赖。但对于中方,德国扮演着什么角色?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又到底有多大呢?

对于德国来说,中国排在第一位。至少从贸易额来看,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许多德国达克斯企业的最重要市场,特别是汽车行业。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在中国销售的新车约占40%。这也成为诠释德国对中国依赖性的典型例子。

德国工商会东亚事务处的菲利普斯(Vera Philipps)也表示,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依赖”这个字眼,但总的来说,她认为是“相互依赖,因为我们彼此都是相当强大的经济伙伴。”

她说,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以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同时也是中国在欧盟的最要贸易伙伴。例如,中国企业依靠德国芯片、智能软件生产机器和机器人。相对来说也基本上达到贸易平衡:“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贸易数据,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轻微的趋势。去年,我们从中国的进口超过了出口。不过差距不大,进口额是1100亿,出口额960亿。”

对中国的依赖只是一种感觉?

根据海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尽管贸易数字相对平衡,但德国媒体却在越来越多地报道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性。研究员朱毅对2017年以来6家不同媒体发表的660多篇报道进行了分析,并将数字和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之后她发现,中德之间的贸易往往被描述为德国对中国的单方依赖关系。

朱毅表示,实际上,双边贸易关系要复杂得多。例如,冠病疫情大流行期间,德国依赖中国的口罩,但同时中国又依赖德国生产口罩的技术部件,例如生产人造纤维的喷丝嘴。在朱毅看来很显然,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只是德国公众社会存在的意识。

德国工商会的菲利普斯女士也认为,实际的依赖性和感觉中的依赖性是有区别的。她说:“比如,你可以看看德国究竟有多少工作岗位是依赖对中国出口的?据估计最多可达到一千万。这听起来很多,但如果我们再把它与德国就业总人数相比较,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些都还是可以弥补的。’”

欧洲不可低估

此外,如果不考虑贸易总额,而只看德国的出口,那么美国就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海德堡的一项研究报告,如果把维西格勒集团(Viségrad-Gruppe),即中欧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加在一起,那么这些国家就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事实上也是如此。德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是与中国贸易额的1.5倍。这使得欧盟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是欧洲被低估了吗?对于德国工商会的费利普斯来说,这恰是一场有趣的讨论——尤其是在谈到华为和5G的话题时,她表示:“全球有三家供应商有能力生产5G的所有设备。其中有两家是欧洲厂商。中国虽然占了世界市场的50%,但还是有两个厂家是欧洲的。” 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是华为的最主要竞争对手。在选用哪家技术设备问题上德国政府仍在犹豫不定。即使欧洲的技术成本较高和成熟较晚,但还是具有选择余地的。

德国和中国都有脆弱的一面

维尔茨堡大学研究中国经贸问题的费多丽(Doris Fischer)教授也坚信,中德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这种贸易关系破裂,中国和德国都会蒙受巨大损失。所以,计划签署的欧中投资协议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

费多丽认为中国计划在经济上采取闭关自守的说法过于夸张。她说,中共5月宣布的“双循环”战略其实并不新鲜,只不过是以新的面目出现。中国想要表明的是,自己可以在危机中独立发展,不依赖任何人。尽管如此,全球贸易对中国来说仍是最佳解决方案。

费多丽说:“他们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出现很糟糕的情况,我们就必须经济独立,不依赖任何人。这和‘即便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也想独立发展’的说法还是有区别的。在中国人看来,理想的情况是:只要不总是对我们指手画脚,我们愿意和大家合作。”

要利益还是要人权?

许多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尽可能避免对中国提出批评建议。《时代》周刊对与中国有着生意往来的达克斯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它们很少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持明确立场。费多丽认为,所有公司以及德国和欧洲都可以更加自信地与中方谈判,讨论所谓的敏感问题。

根据费多丽的建议,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也可以考虑是否也关注一下其他的市场,进一步开阔自己的业务范畴。此外,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进行谈判,而不是各个国家单独签约也很重要。其次是需要具有创新能力。 她说,"无论从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上,中国当然都是德国的许多倍。因此德国对中国产生某种依赖的可能会大些。只有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掌握了关键技术等强项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国际

叙利亚难民返乡 加剧德国劳动力短缺

(柏林14日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后,许多流亡海外的难民纷纷选择返乡。

外媒报道,这让德国医疗、护理、餐饮等行业的雇主深感忧虑,难民返乡将进一步加剧国内老龄化社会下,本已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德国就业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约28.7万名叙利亚公民在德国就业,其中许多人仍在参与语言学习和融合课程。当中男性主要从事运输物流、制造业、餐饮、医疗和建筑等行业,而女性则在社会和文化服务领域占据较大比重。

《明镜周刊》引述德国医学协会的数据称,国内现有5758名叙利亚籍医生在执业,他们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小城镇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医院协会主席加斯表示:“我们理解许多叙利亚医生希望返乡,但若他们大规模离开,德国不可避免将面对医疗系统人手短缺的问题。”

护理雇主协会负责人哈莱茨亦称,叙利亚人在护理行业的广泛参不可或缺,“他们的离开将对老年护理带来沉重打击”。

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在2015年难民潮高峰期接纳了约100万叙利亚难民。这些难民最初受到热情欢迎,但其后引发的社会压力和争议为另类选择党等极右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随着阿萨德政权倒台,德国一些右翼政客开始呼吁叙利亚公民返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