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视频】望乡墓碑 为你诉说战争伤痛

从百年墓园探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系列1

报道|黎添华   

摄影/短片|林春龙、谢耀奕

|冠名赞助|“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得主叶浍浍

在槟城乔治市的某处,或许你也曾走过这条街,但却可能不晓得百年前,这里曾有上百名日本女性在这里从事性工作。 

 

早在一战前,她们就被拐骗到南洋,其中山打根及乔治市都曾有过她们的足迹。而这,也就是槟城日本街的由来。据说,当年这些女子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如今则长眠在我国。 

在疫情不允许出国旅游下,我就意外地从冰冷的百年墓园里发现最动人的故事。当走一趟槟城人的前世今生之际,也是重新地认识这片土地。

很多人以为,出现在我国的日本人最早始于二战,然而根据本地历史工作者兼墓园导游梁超明透露,其实早在一战前,就有不少贫穷的日本女性,为了养家、还债,或减少家里开饭的负担,所以自愿卖身到东南亚。也因如此,这些女子都被称为“南洋姐”(或“Karayuki”)。 

“当时,她们不知道自己是被卖去从事性工作,更不知道一去就再回不来了。”

然而,另一种说法是,明治时代的日本过于贫穷,因此将下层女子卖身到国外,才能减轻国家资源匮乏的负担,更能将外汇用来整顿国家经济,甚至用以扩军。

延伸出日本横街 

在未掌握更多资料前,我对这些说法都半信半疑,尤其真的很难想象原来马来西亚曾比日本富裕。然而,在导游的提醒下,这才意识到大马早在18世纪时就开始锡米贸易,当时更出现不少的富豪。也因为需求增加,“南洋姐”更从百余人增至数百人那么多,以致日本街延伸出日本横街来。

惭愧的是,与许多游客一样,过去走在日本街或日本横街上,我和录制队伍都对这个路名无感,殊不知这条街上曾有着如此一段心酸,而扮演着介绍地方典故的铁线艺术,在描述这条街时则以二战为背景,指曾出现在这里的日本人从事间谍活动,忽略了槟城早在 19 世纪就出现了日本人的足迹。 

无论哪一种说法更为属实,可以肯定的是,“南洋姐”的出现,是历史上一段不能被抹去的记忆。 

【落寞孤魂:南洋姐】

知道“南洋姐”的故事后,位于比南利路的日本人墓园,自然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根据石碑上逐渐风化的字迹来看,这座与比南利故居毗邻的墓园,早在比南利出世前就已经寂静地立在那,而许多芳华正茂的“南洋姐”们,则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那一年的红花国度里。 

被视为“国耻”

尤值一提的是,每天期盼着可以回家团圆的这群女子并不晓得,当初自己为国为家的牺牲,会在日本富强起来后被视为“国耻”。 

就这样,许多退下来的“南洋姐”基于无脸面对家人,或深感愧对国家,所以只好忍痛地将余生留在我国,将自己人生中见过的最后一场雪,永远停留在14、15岁。

与墓园管理单位熟悉的导游就透露,过去这里的墓碑都朝日本的方向望去,因为回不了家的她们,只要能远远地望着家乡就无憾了。只是二战时,这里遭到破坏,重修后则没有太依据当年的做法排列墓碑。

不敢望向家园 

依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日本电影《望乡》,就以山打根的“南洋姐”做出描叙,不同的是,当年在那儿的墓碑每一个都背对日本,因为单纯卑微的她们始终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荣辱,所以死后连望也不敢望向自己的家园。 

如今,日本墓园里头看上去只有54个石碑,但梁超明根据多年的田野采集发现,园内长眠的亡灵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而“南洋姐”则是多数。

在过去近两百年来,这些落寞的孤魂不断地告诉我们——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扫墓祭拜亡灵】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80年代不少日资的入驻,以及“大马第二家园”计划吸引许多日本人来我国退休后,这些生活在槟城的日本人,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祭拜他们不曾认识的这些亡灵。

“虽然他们不认识这些先辈,但这样能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先辈曾在这片土地出现,让他们懂得惜福,感恩。” 听着导游这么说,我自忖: 我会在异乡,为不认识的墓碑如此付出吗?答案令我惭愧。

在慰灵塔前诵经 

据悉,他们当中有的是企业代表、有的是日籍学生或官方代表,大家会在慰灵塔前诵经,或在鸡蛋花落下的午后悼念亡灵。

记得离开墓园时,脚下正好踩到一朵大红花,当时在想,或许“南洋姐”对大红花的接触,远比家乡的樱花回忆更深吧。那,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系点又在哪呢?

【不应遗忘南桥机工】

如果一战前,日本女性是大时代下的悲剧人物,那么,二战时抗战的南桥机工及罹难同胞同样是大时代下的受害者。不同的是,这个纪念碑在2011年开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超过半世纪以来,槟城亚依淡的槟榔屿华侨抗战罹难同胞与殉职机工纪念碑,不断地提醒我们,日本人在二战时对我们的侵略与残杀。其中,不少锺灵师生因抗战而被缉拿、受尽酷刑折磨,生不如死,更多是一去不回,而槟城 300 多名为国自告奋勇的机工,最终也只有三分之一平安回返家园。

尸骨安葬在纪念碑下 

1951年,槟华筹赈会在打造纪念碑时,分别在槟城的牛汝莪占梅岗、亚依淡天德园、丹绒武亚水池路,以及峇都丁宜挖出800具拼凑不全的尸骨,一并安葬在纪念碑下。 

60年后,负责打理纪念碑的公民学校信理会在拿督庄耿康的领导下,重修得更体面。具意义的是,他打造了一个和平柱,同时更在解释看板处,特用三语及日文来介绍这段历史。 

“我们不是要令日本人难堪,而是要提醒大家和平的重要。大家都应该要珍惜得来不易的安宁与和平。”

【选择宽恕 珍惜和平】

不说不知,庄耿康原是美好的童年岁月,其实有几年正是在战火之下度过的。当谈起这段往事,83岁的他更一度拭泪。 

他依稀记得,自己小时不能哭闹,否则惊动日本人全家会遭殃,哪怕是哭,也得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不得出声。不仅如此,其哥哥更得被迫学习加害国(日语)的语言,这点令哥哥一度在精神上痛不欲生。 

“当年他们残害我们,同时要你学他们的语言,你能接受吗?我哥哥就是因为不要,结果被我另一个哥哥毒打,因为这会令全家遭殃的。” 

庄耿康说,现在回想起来,他深深明白当时两个哥哥一定都不好受,但是,哪怕自己的童年蒙上战火阴影,无论二战时日军如何残害本地人,他选择了宽恕,并温柔地与上一代的记忆和好。

不仇视日本 

这也是为何,如今他不仇视日本了,因为他知道大时代下的悲剧并不是黑与白如此简单;他除了以日文看板向年轻的日本游客展现另一历史角度,更在和平柱上刻上令人动容的文字: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愿。 

难得的是,当初负责为看板做日语翻译的梁超明,至今仍会带日本游客或学生前来了解这段历史。 

过去几年,也总有为数十几位来自日本的脚车手,每年到该处来悼念忏悔。显然的,庄耿康的初衷达到了。

他说,尽管纪念牌下埋葬了数百具拼凑不全的尸骨,但也正因为这些尸骨,我们的过去才得以拼凑出一个画面,我们的未来也才有个稳健的基础。 

结束拜访时,随口就问:你会担心以后没人记得这段历史吗?他湿着眼坦言:会。 

我不敢告诉他,其实未开始决定以这类旅游方式来认识这片土地前,这个纪念碑对我来说,就只是所有前往升旗山或极乐寺都会经过的地标。

日本人了解石碑意义 

当日本人比马来西亚人更了解这石碑的典故与意义;当看着有人积极捍卫、用心保存与发扬之际,可以笃定的是,这一场疫情下的这场墓园之旅是值得的。

要是哪天,当你经过这儿,不妨停下来好好追思一番。当年的悲壮与凄凉或许已经不再,只因我们开始珍惜何谓 “和平”。 

明日预告: 

我国有全东南唯一的犹太人墓园,百年前亚美尼亚人更叱咤槟城。尽管他们已长眠,却仍有话要对大马的华裔说…… 

反应

 

旅游

【视频】战火下出生入死 墓园温度疗愈故人

从百年墓园探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系列3

报道|黎添华

摄影/短片|林春龙、谢耀奕

|冠名赞助|“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得主叶浍浍

每年深秋,许多过半百的退役英军总会倚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西方路墓园。这是他们超过半世纪的承诺,而这份约定的基础,是一场战火下的出生入死,是彼此答应要好好活下去的山盟海誓。 

当时,这群军人年纪最大的不过30, 最年轻的也只有18岁,但部分却从此将年龄定格,永恒自己在墓志铭里。而我,则在这个墓园里,看到了真挚动人的一段友情。 

位于在槟城青年公园旁的西方路基督墓园,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温度的墓园,因为里头交织着许多革命情感。

首先,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副显着的黑墙,里头纪念的都是1948至1960年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罹难的共和联邦军队。当然,对部分国人而言,英殖民当年的行为是对我国独立斗争进行军事镇压,而马来亚共产党则是为了独立与生存而反抗,因此这样的纪念是讽刺的。 

但我尊重这样的立场差异,毕竟历史的诠释往往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切入,唯一肯定的是,大家都是战争下的受害者,更是大时代下无法掌握命运的魂。 

历史的诠释

我没有很抗拒这一副黑墙的出现,尽管我的祖父就被指为共产党而命丧抢下,因为这块墓园原属于英殖民政府管辖,他们自然有权利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演绎自己所谓的“牺牲”与“正义”。 

导游梁超明就分享到,若换个角度来说,其实这副墙的出现,也在提醒着英国人战争的无情,以及和平的可贵,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依着黑色纪念墙处再步行约10分钟,右边就是英澳军墓碑园区。超过50多个墓碑排列整齐地望向同一个方向,似乎在以另一种方式来列队操步。 

拨款维修墓园

据悉,英国退伍军人协会每年都会通过基金会拨款来维修和照料墓园,因此,园内的英军墓碑打理得十分整齐,而排列整齐的墓碑下更种上小雏菊,相当雅致,却也令人忧伤。 

这些小雏菊就犹如长眠在黄土下的年轻英军,年仅18、19就离乡背井,最终英年早逝。 

难得的是,超过半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退伍军人每年都会来悼念自己的同僚。哪怕自己已经超过80岁,但是仍坚持到墓园来见一见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 

“他们把战友的那一部分给活下来了,所以每年都过来交代一番。”随行的友人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刹那间我眼眶就湿了。 

是啊,想一想那些每年来悼念的退役英军,当时一定是在告诉同伴自己没有白活,战友没有白白牺牲。 

【海底下埋藏亡魂】

令人动容的,不仅是英军的战火下的手足情深,俄罗斯大使馆及旅居本地的俄罗斯人也每年悼念他们不认识的先辈,同样让人钦佩。 

据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来自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的军舰都停泊在槟城海域。1914年10月的某一天,一艘德国军舰冒充英国军舰偷偷进入槟城海域,正当英军以为是“自家人”时,德国军舰发射炮弹击中了停泊在那的俄罗斯军舰,造成88名俄罗斯军人命丧海中。而军舰沉没的海域,正是如今的旧关仔角海域。

发生过槟城战役

100年后的今天,已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段事迹,倒是旧关仔角和威省海域之间,有一个红色的坐标,那就是当年俄罗斯军舰沉没的地点。下回,当你在旧关仔角海边看见这坐标使劲地炫耀着一身红时,它或许是在提醒着你他们的存在。 

类似的故事不停在上演。在直落巴巷槟城国家公园的海域,也曾发生德国军舰击中法国军舰一事。 

不难发现,其实槟城海域曾多次上演着战事,而海底下更埋藏着许多各国亡灵冤魂。 

导游就表示,槟城其实是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所以很多军舰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时,都会经过槟城港口。这也是为何多场历史战事都曾在槟城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槟城也是东南亚中唯一涉及第一世界大战的地方,所以在历史上有着 “THE BATTLE OF PENANAG”(槟城战役)这么一词汇,只是许多人都忘记了。

 

【安德鲁墓碑】

这里也埋葬了一些亚美尼亚人,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原本在乔治市的墓碑,因为1908年土地变卖,让路予地方发展的缘故,最终迁移到西方路墓园。 

梁超明指出,目前槟城已经没有土生土长的亚美尼亚人,反之新加坡还有亚美尼亚人公会,人数也不少。 

“吉隆坡还有亚美尼亚人。他们每次来都会想为祖先做些什么。” 

祭拜先辈不分东西

难得的是,哪怕与自己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这些亚美尼亚人还是会来祭拜这些先辈,有时还会询问梁超明有什么是可以做的。 

所以,不要以为洋人就不认祖先,对一些洋人而言,他们可能随时比我们更懂得感恩与念祖。 

当然,懂得感恩的何止是人类,墓园里最吸睛的“安德鲁墓碑”就在在地告诉你,其中狗狗也是懂得感恩的一群。

安德鲁是住在槟城的外国人,据悉,他逝世后,其爱犬每天都跑到其坟墓上悼念。当爱犬离世后,安德鲁的妻子则在安德鲁墓碑上,打造了爱犬的石像,以纪念这只忠犬。若你有机会到访,安德鲁墓碑值得一看。 

【时代精神不朽】

不说不知,这座百年墓园拥有埋了5万多人,而大家的共同点多以墓碑望向东方为主。 

身为基督徒,且拥有历史工作者背景的梁超明就告诉我们,这里的墓碑朝向东方,因为对欧洲人而言,他们的东方便是耶路撒冷的方向(我国方向实为西方),而这里的墓碑也多从印度加尔各达那入口,因为对当时的人而言,那里的石墓碑品质最好。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对葬礼是何其看重。 

壁画骑劫了历史

看回这些墓碑,显然的,在马来西亚留下足迹的,不只是这群英军, 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军人也都先后在槟城留下他们最惨痛的回忆。当年他们将自己轻狂不羁留给了我国,而如今却只能在一片盛世中云淡风轻。 

在岁月的洗礼中,长眠的永恒了,活着的也不哭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倒数着与同伴们相聚。 

当与历史无感的壁画偷窃了乔治市的记忆,当冰冷的各式主题博物馆骑劫了曾属于古迹的时代精神时,或许只有墓园才是最具温度的游览处,更是我们了解槟城的最好途经。不为什么,只因这里的墓园是有温度的。

明日预告: 

槟城有一座墓园被誉为是槟城230年的历史缩影,到访此处犹如细读了槟城的前世今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