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台北郊游 体验美好

文/图|朱海波

台北早晨秋高气爽,我们从捷运关渡站下站后,竟然就能展开徒步了,台北的徒步方便得不得了,建设实在太亲民了。

来台的最初目标,其实是玉山的7座百岳,但玉山登山名额的抽签永远机会渺茫,我几乎不抱有希望,“台北大纵走”在规划上本来是后备计划,实际上却是主计划。

果不其然,玉山历两次抽签都落选,我们的台湾地头——良子十分沮丧,我则心怀感激,于是一伙4人终于能迈向台北大纵走。

我挺喜欢这种市镇外的山区纵走,原因不外贪图方便,这种徒步一般能全程轻装,早晨乘公交出发,傍晚又能回到旅馆,沐浴、洗涤、餐饮均很方便,如香港麦理浩径、台北大纵走、日本熊野古道均是此类。

山区秋高气爽,市镇繁华如梦,旅馆温暖如春,如此郊游,何乐而不为﹖

出了捷运关渡站,走过一系列半郊区建设、学校、庙宇、果园,渐行渐高,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登山步道,原来已经是大屯山群,周围也已经是芒草漫漫了。

在行走于大屯西峰,大屯南峰时,就望见左边“有一座高耸的”,心想我们是搞纵走,不用绕上那座又高又远的吧﹖那知竟然真的要绕上去,原来那是大屯主峰(1092m)啊!结果只是小小辛苦一下罢了,大屯主峰上是石阶木台,仍然是人潮不少,可见台北郊游风气很好。

行走间阶梯渐渐,芒草漫漫,不知觉就是下午了,又走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交通区,由于路线必须穿过许多交通站、房舍、小农区,而不时混淆了路,但远处那座火山口,小油坑——阳明山区的火山口,我们还是认得的,又穿过一片路线难辨的农区后,天色已晚了。

秋天的台湾下午5点多就天黑了,天气也陡然变寒,不由得穿上外套,抵达小油坑候车亭时,我们饥肠辘辘,有些难熬,可幸客运很快就到了,未到7点已经回抵旅馆。

接下来,每天如此。

芒草之舞阳明山

翌日又回到小油坑,准备登七星山(1120m),它也是阳明山区的主峰。

阳明山本名草山,据知是国民政府到台后更改的,意思是王阳明之山,而原名草山则反映了它的原乡本质,我宁愿它叫草山,如台北周围许多厝啊、寮啊、份啊、澳啊之类,土里土气的地名,更能令我惊喜。
 

2天以来山区视野都很好,触目皆是芒草翻滚,白穗茫茫。

在山途中遇见其余山客,他们总说“来得正是好,这个时节草山白穗了,一年中现在最是美丽”。

其实我来过阳明山好几次了,而且每次都是秋天,以致不曾见过平时草山碧绿的样子,还以为它永远白穗茫茫。

穿过了游人似鲫的擎天岗,这里的服务站人潮汹涌,部分通道却关闭,原来有“野牛抵人”(这个牌子很突兀),但不妨碍我们纵走,中途还见到一个渔笼型式的单行道栏栅,显然是捉牛用的,十分别致,而一路倒遇见不少牛只,忐忑难免,但平安进入了一段荫凉种植林区后,就没事了,继续往风柜口走去。

纵走途径不连贯

台北大纵走路线非短,长达92公里,这不免使我想起长100公里的香港麦理浩径,麦理浩径的确风景迷人,但台北大纵走也不差啊,尤其大屯山——擎天岗一线,沿途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

唯一的憾事是台北大纵走并不连贯,由于城市持续扩张,房舍群既冲出了台北盆地,也跨上西部山岭,部分山脊已经成了街道,于是北段纵走与南段纵走只好分开两截了。
 

走过香港的麦理浩径和台北的大纵走后,不禁会想,吉隆坡是否也能设立绕市山径﹖

若把帆布山(B.Tabur)、蕉赖山(B.Cheras)、英雄山(B.Saga)等市区小山区用绿色廊道串联起来,构成小内环,不失为一件美事。若要格局大些,在吉隆坡以东的主干山脉中的几座山峰间,弄一条外环纵走步道,由乌鲁泠岳(Ulu Lnngat)到昆仑古布(Kuala Kubu Bahru),想想也挺不错啊。

庙大菩萨多

台北大纵走共7个段落,我们用5天纵走完成,既幸运又堪称奇迹的是,每天天晴——实际上是一连9天的好天气,在我个人的台湾旅游史中,可谓史无前例。

连续几天下的徒步都是由市区乘捷运出发,大多数时候也是乘捷运返回旅馆,几天山途之中除了茂茂青山外,庙宇更是不少,而且一座比一座宏伟。

最初遇见的庙宇是第一段大屯山前的清天宫,庙前观景台视野最佳,让人惊艳不已。

犹如漫画地藏王

尔后高山区倒再没有庙宇,到了第四段后,地势渐渐下降,才在五指山古道森林中巧遇几尊林下菩萨,虽是中华格式,却有浓浓的日本味,像漫画中的地藏王。

不久是匆匆一瞥的觉远寺,我们在那一时迷路,回忆时只对长长的吊桥留下印象。

最后在第七段临结束时,天气炎热而在宽敞凉爽的的樟山寺讨了茶水喝坐下歇息,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大的指南宫了,在那逗留最久,我忖度着这宏大又陌生的建筑物,但自己胸中实在没多少中华美学素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宅子群坟墓山

前3天走完了北纵走,后2天则在南纵走。

之前往捷运剑潭站途中,大老远就窥见南段山坡上鳞次栉比的宅子群,很有加德满都风味,心想台北原来还有贫民窟啊﹗到了南段近处一瞧,才哑然失笑,原来那些竟是墓园群。
 

南段纵走路线必须穿过好些坟墓,正好可以观察一番,领略文化差异。

台北尽管地窄人稠,坟墓个头却不小,好些甚至营造华丽,远远望见,好似一批小民宅区,虽然有些坟头的确年久失修了,一派残破像,但让人开眼界的是那些豪华壮丽的,甚至还附设有凉亭及石桌椅呢!这又刚好供徒步者休憩。我也不忌讳,坐下就休憩了,不过队友们可不这么想,说心里发毛,老催促着着要离开,然而台北地头良子的网络地图又陷困了,不得以把我们留在坟亭,自己找路去了。

反应

 

商余

【书讯】《顽石记——攀向天空》

【书讯】

作者:朱海波

零售价:35令吉

出版社:文运企业

https://www.gerakbudaya.com/

作者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攀岩者——朱海波(也是资深的山友),喜欢登山徒步的山友们对他都不陌生。

在《顽石记》里,朱海波以他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为基础,幽默风趣的文笔,通过精彩纷呈的段落,深入探索人类攀爬的天性,引领读者追根究底。

从起步、磨难、重生到征战,每个段落都展现了作者攀岩旅程中的不同阶段。

起步阶段,初次攀爬的好奇和兴奋充盈著作者的心灵。他勇敢面对未知,描述了第一次攀爬的感受,探索路线的特质,挑战身体的极限。

这个阶段,作者分享他的初次攀爬经历,包括对岩壁的感知和身体技巧的发展。

然而,攀爬之路上常伴随着艰辛和挫折。作者面临困难和逆境,因居住地区及工作缘故而欠缺足够的锻炼机会,“妻管严”的绳伴,恶劣的天气,许多缘来缘去不再攀岩的岩友。

他将描述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这些挑战不仅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作者还坚定地逐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争取更趋近于一只猴子。

征战阶段代表著作者攀岩旅程的高峰。他已成为经验丰富的攀岩者,有成功有失败,淡然面对,在“天时”殆尽前尽情享受攀登的乐趣。

这些段落将描述作者攀登最高峰的经历,以及他在攀岩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作者还将深入思考攀岩对他的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作者简介】
朱海波

1992年启步登山;1998年受邀写稿;2002年挽绳攀岩;

2006年海外远征;2016年出版群书。

▲ 纵走国内半岛群山5轮次,海外远征十余次。

▲ 为华文报章撰写户外/生态/博物特辑150辑。

▲ 活跃于新加坡与吉隆坡户外攀岩。

▲ 撰写/出版《马来半岛山岳系列》(5本1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