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手机成瘾不利成长
“低头”儿童恐精神病潜伏

陈志成:许多夫妻不愿正视关系出问题,宁愿通过手机从社交媒体得到满足感。

(芙蓉25日讯)随着手机普及化,如今不仅成年人是“低头族”,就连儿童已出现手机成瘾的状况,往后成长之路极可能潜伏精神疾病。

曙光心灵成长中心创办人兼心理咨商师陈志成说,越来越多精神疾病是从这个根源开始,根据统计,在大马每5名学生就有1人患上精神疾病。



“手机和平板电脑对此统计‘贡献很大’,长期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会引发精神疾病。”

现实中或有沟通障碍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当儿童通过手机沉迷于社交媒体,他们会不断与别人聊天,甚至卷入网络霸凌。

“当儿童长时间处于虚拟世界后,在回到现实生活里与人沟通时可能会面对障碍。同时,在社交媒体出现的网络霸凌、优管的色情视频、在线游戏的暴力和色情元素,影响儿童的身心灵及荼毒他们的思想,父母无从掌控。”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他指出,用手机上网获取资讯及通过视频探索新事物,手机应用程式的聊天组群可拉近身处异地的家族之间距离。



他说,家长可允许孩子玩一些可帮助他们学习的手机益智游戏,只要时间不会太长则无伤大雅。

至于小孩使用手机的理想时限,陈志成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只涵盖1岁至4岁儿童,1岁以下儿童完全不能使用手机,1到4岁儿童1天最多1小时。

他认为,4岁以上儿童,1天两小时已足够。

避免“手机配饭” 

小玩具分散吸引力

针对幼童在餐桌上“手机配饭”的习惯,陈志成指出,手机对孩子生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其蓝光有损视力,长期以不良姿势看手机也影响脊椎。

至于心理方面,他说,这是从小间接培育孩子用手机,在孩子长大后才对他们说勿沉迷手机,就形成矛盾。

“当家中孩子已手机成瘾,若父母要他们放下手机,就须准备牺牲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互动。”

他建议,父母在外用餐时可带些小玩具,以在等待菜肴上桌之前与孩子一起玩及互动,从而增进亲子关系。

陈志成说,孩子向父母讨手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无聊,若要从孩子的生活中把手机拿走,除非有更好玩及更吸引的事物来填补,这就回到亲子活动和互动。

父母可在出外用餐时携带轻巧玩具,取代孩子在餐桌上刷手机的习惯。

手机未必是“婚姻杀手”

近年来,手机被誉为“婚姻杀手”之一,惟陈志成认为,这胥视夫妻本身对修复关系的意愿是否强烈。

他说,若夫妻关系原本已不好,两人就找不到理由放下手机,以设法挽回及促进夫妻关系。

他指出,手机只是一个让夫妻问题浮出台面的媒介,许多夫妻觉得反正很难与另外一半相处而宁愿投入手机世界,从社交媒体得到满足感,导致夫妻关系冷淡,各过各生活。

陈志成说,若父母不重视彼此间的关系,他们不可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反应

 

要闻

“精神失常”避重刑 卫长:将研究修法应对滥用

(吉隆坡26日讯)卫生部准备修改跟精神健康有关的法律,以应对“精神失常”者利用“精神病卡”避开遭重判的问题。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博士指出,需要仔细审查这方面的修法详情。

他认为,以“精神病”逃避重刑属于道德腐败,而且这类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并牵涉到滥用心理健康声明。

因此,祖基菲里认为政府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情况。

“这些问题会在卫生部内阁会议后的部门会议提出讨论,及征询部门法律顾问的意见。”

祖基菲里今日出席由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开幕的马来西亚国际医疗保健 (MIH) 大趋势会议后,对记者发表谈话。

马新社昨天在一则题为“精神病患者是否豁免(immune)法律和惩罚?”的独家报道中,提到公众对据称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所犯下的罪行的担忧。

报道提出受害者及其家属可能因为肇事者心智不健全,正义无法伸张的可能性。

最近,登嘉楼龙运玛拉工艺大学的三名学生被一名女性驾驶的汽车撞死,引起人们的不满。

肇祸司机被指精神不稳定或患有精神健康问题。而这类辩解并不新鲜,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案件,甚至也在谋杀事件出现。

卫生总监拿督莫哈末拉兹也表明,精神健康问题不能用于合理化犯罪。

他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不应成为“案件证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